1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手册目录1.研究性学习课程解读……………………12.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方法…………………133.研究性学习各类研究方法………………164.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485.如何撰写研究成果报告…………………536.研究性学习论文基本要求及书写格式………557.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的规范要求…578.研究性学习课程计划……………………599.福州民族中学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61(福州民族中学教研室2008年9月)2研究性学习课程解读一.何谓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第一个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是综合开放的,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大量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第二个特点是探究性。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与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此,研究3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选择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第三个特点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的包括: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2、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认真、踏实的探究作风,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类型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主题研究类和专题研究类。41、主题研究类涉猎的范围广、内容多,综合程度比较高,所需的研究时间比较长,在一个主题下,可以派生出许多相关的小主题。这类研究主要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某些重大问题为目的,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文献研究等。2、专题研究类所涉猎的范围比较小,内容相对单一,有的类似于主题研究中的一个小主题。其内容可以是来之于社会生活实际,也可以来之于自然科学命题。其中还包括一些如专题宣传设计、主题班会策划、某一设施设备的制作或改造的设计等。(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组织形式研究性课程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和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1、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大多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组织形式。小组由兴趣爱好相近的3~6人组成,学生自选组长,自定课题,并聘请有一定专长的老师或校外专业人员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各展其长,相互协作,互相帮助。2、个人独立研究常采取开放式作业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综合性研究课题,再由学生自定具体题目;也可以是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选取确立研究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的进行研究活动,用几个月或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研究性作业。3、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是指若干个学生围绕着同一主题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各自搜集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初步结论后,再集体讨论,进行思维的碰撞,以此相互推动,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研究。(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51、准备阶段。本阶段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提供研究范围,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建立研究小组,聘请校内外的指导者共同参与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分析和思考,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的具体问题,确立基本的研究目标,拟订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2、实施阶段。在明确了研究问题、确立了研究目标之后,学生便进入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要通过个人研究、小组合作研究等各种形式,主动地在实践中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3、总结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表达材料。成果的表达交流方式可以是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也可以召开辩论会、答辩会、展示会以及编刊物、办板报等,使研究成果在全班或更大的范围得以发表。以上三个阶段在研究过程中往往不能截然分开,经常是相互交又、交互进行的。(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包括选题、资料收集、制定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结题等几个环节。⒈选题。研究性小课题的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1)课题研究动员。由学校领导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动员,主要阐明课程的目的与意义,特别强调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的价值。6(2)课题研究经验介绍。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由指导教师分别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学生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方面的成功例子。②在小课题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介绍他们各自的经验,比如,如何选题、如何研究、如何写研究报告等。③研究方法介绍,如创造思维在小课题研究中的作用科技情报资料检索等;(3)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介绍。聘请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做出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介绍当前国内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目的是及时地将学生推向科学发展的前沿,不仅使学生开阔研究视野,而且使学生了解当前科学研究的问题有哪些,为学生自主选题做准备。(4)学生自主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学生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的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二门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予以阐明的问题,也可以是实验性较强、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与当前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现实性较强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进行调查、实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的课题。总之,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全新的课题,也可以是前人(别人)己研究过的课题,但两者都强调课题研究本身的新颖性——要么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要么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要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5)可行性分析。与选题过程的开放性相反,可行性分析阶段强调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可能。这一阶段的工作大致包括,7①课题组的组织。在个人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个人题目内容相近的4~6名学生自愿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小组内自行产生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研究分工以及与指导教师的联络。在组织课题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②小组课题的确立。小组对每个人的题目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每一小组查阅、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资料;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体了解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③指导教师的选聘。小组研究课题确立后,小组根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自行选聘校内相关各学科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也可以选聘校外特别是的专家学者(目前县科协有关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一个研究小组可以选聘多个指导教师,校内教师一人可以受聘担任多个研究小组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作用在于从理论、研究程序与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帮助与支持,但整个研究过程都由学生自行完成。④研究计划的制定。课题确立后,要求每一个研究小组认真讨论,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本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拟创新之处、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经费预算、主要参考文献等。⑤开题报告。学生选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后,需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指导教师(组)和全班同学汇报,指导教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各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指导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8改意见。明显不合理、难以实施以及没有充分准备的选题不予通过,小组重新讨论、修改,准备第二次报告。⑥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即可按计划利用每周2课时的时间和其他课外时间分头进行研究。各小组提交的经费预算,经指导教师审核后,由学生自行购置所需器材、材料、资料等,由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计划,既分工负责各自的任务,又相互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既要为研究小组内的各成员提供咨询与研究指导,又要负责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由于这是一门完全以学生研究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指导教师的监控权体现在依据各研究小组所制定的研究方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掌握和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偏差和问题。此外,指导教师还需要检查各小组的阶段报告(特别是中期研究报告),以便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⑦结题与答辩。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研究报告,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进行初步的评审,符合基本要求的准备参加班内的答辩,不符合要求的重新修改。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五个部分组成。在以班为单位的答辩过程中,各研究小组推选一至两名学生为主陈述人,在所限制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和指导教师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后方案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工情况,介绍取得的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收获。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就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要求小组推选回答人,也可以直接要求某一位组员回答。答辩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大家共同探讨该课题的价值,研究的成功之处,所存在的问题,以及9后续研究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等。对于较优秀的研究成果(作品、论文),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答辩会。必要时,学校根据情况,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评估、鉴定、并给予一定奖励。学校还将优秀的研究成果送交有关部门,参加评比,或交有关报刊,予以正式公开发表。(五)研究性学习在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