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川方言称谓语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5-2414:19:01点击:1一档从韩国引进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以亲子互动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引发了大众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其间那些天真无邪的萌娃萌语,更是掀起了一番番的追捧热潮。就爸爸这一称谓而言,用韩语称为,英语国家称作daddy等,而五组星爸萌娃中,小女孩常以娇嗔的语气叫粑粑,男子汉们则习惯于爽快地喊声老爸或老爹,来自宝岛台湾的小宝贝则唤爸比。由此可见,仅“爸爸”这一个称谓都并不简单,不仅反映了男女之间的角度差异,也横跨了地域文化差异,还区别着不同年龄层的处世差异。称谓词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别具地域特色的方言称谓词汇也别有一番风味。外国友人生活在四川,品尝着四川地区麻辣鲜香的川菜,欣赏闻名天下的蜀锦蜀绣,围观变脸喷火的川剧,坐在到处能见的茶馆,听着那有腔有调的四川话,处处都为浓烈的四川地方味道所影响。了解承载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既有助于在川国际友人更好生活,也有助于其接触到方言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虽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不提倡方言教学,但了解简单的方言称谓也是培养入乡随俗的生活技能和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乐趣的必要手段。一、川方言称谓词汇的分类1.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按使用范围中的交际对象是否具有血缘宗亲的关系来说,大致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这是称谓词汇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本文多以“”。(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就是那些存在亲属关系的对象间对于指称对方的称呼方式。根据这类称谓所涵盖的不同亲属关系,分类的方式众多,这里仅简略说说四川方言里三代人之间的相互称呼,这包括祖孙之间的称谓有奶奶naǐnai[lai53lai]、孙女婿sūnnǚxù[sun55ly53i213]等,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称谓有老丈人lǎozhàngrén[lɑu53ts213zn21]、幺女yāonǚ[iɑu55ny53]等,父系亲属间叔伯姑父辈与侄儿侄女辈相互之间的称谓有幺伯yāobó[iɑu55per21]、幺妹yāomèi[iɑu55meir213]等,于母系亲属的大姨爹dàyídiē[ta213i21tiε55]等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嫂嫂sǎosao[sɑu53sɑu]、三妹子sānmèizi[s55mei213ts等等。其中有类特殊的从他称谓和拟亲属称谓,前者通过第三人为关系中介来称呼另一对象,间接表达存在的相互关系(如他老汉儿),后者是用属称谓来呼那些没有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一类人,比如哥子gēzi[ko55tslǎoxiōng[lɑu53y55];还有一类结为义亲的干亲家,称为干妈gānmā[kan55ma55]等,也有称干妈为保娘,叫干爹作保保,由于有拉保保的习俗,四川广汉将每年正月十六定为地方节日保保节,不少人被唤作保保。(2)社会称谓社会称谓,即除去亲属称谓所剩下那些具有社交作用适用于社会场合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关系称谓、职衔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等多个层次。a.职衔称谓由于行业众多,每一行业有不同职业分类,同一职业中也有职位高低和头衔差异,所以人们将这一大类词汇叫做职衔称谓,而这一类称谓词汇可以再次细分,它包括职业性称谓(诸如医生yīshēng[i55sen]、老师lǎoshī[lɑu53s55]等)、头衔性称谓(二把手èrbǎshǒur21pa53sou53]等)和关系称谓(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某些相互关系而产生的称谓,例如师傅shīfu[s55fu]等)。b.亲昵称谓所谓亲昵称谓,大致是因为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熟悉或者十分密切,所以通过某些形式上的变化加以表达,这些形式一般包括在姓氏前面加上老/大/小或是在名字后边加上儿/子、名的重叠形式瓜瓜guāguā[kua55kua55]以及诸如淘宝体“亲”一类的称谓。c.戏谑称谓通常人们用称谓来表达关系密切或是相互尊重的礼貌用语,但戏谑称谓这类用语则显得不够正式或尊重,有些开玩笑调侃的意味,通常在诙谐的语言氛围内还含有贬义的色彩,如麻子mázi[ma21ts等。d.其他称谓由于社会称谓涉及和涵盖的范围太过宽泛,其他没有详细分列出来的类别统归于此,包括名字和指代称谓(如姓刘的xìngliúdein213liou21li])、社交称谓(如女人家nǚrénjiā[ny53zn21tia55]等)和社会评价称谓(如耙耳朵pā’ěrduō[p‘a55r53to55])、贬称和骂称(如乡坝佬xiāngbālǎoia55pa55lɑu53])等。2.面称和背称按对象是否在场来分类,则有面称和背称的区别。直接当面使用的称为面称,具有口语的语体色彩,运用灵活,随意性较强;反之则为背称,一般来说被称呼的对象不在场或是不直接被称呼,所以就包括了旁称和叙称,相较于面称来说就具有书面语的严谨和正式。就像背称教师,面称老师,很好理解。3.谦称和尊称从对人的谦卑尊重的角度来说,分为谦称和尊称与上述诸类多是强调他人的称谓词汇相比,谦称多是主要是谦逊的自称。二、川方言称谓语的语音特征、构词特征以及语法语用特征1.语音特征四川方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于普通话的语音:在声母方面,四川话一般无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区别;鼻音边音往往不分,它既不分z[ts]/c[ts’]/s[s]和zh[t/ch[t/shn[n]和l[l]、f[f]和h[x],且r无卷舌音,变为[z],这些音都是一定程度上的音位变体,不区别词的意义,在使用时两种读音均可;在韵母方面,将以n[n],ng为韵尾的字词混合,并通常都念作n[n](除ang外),且由于声母平翘舌不分,所以基本上[-音全部由[-代替,而部分零声母音节还有增音的情况。四川话中ān55]的读音不同于普通话[an辅音的延迟,唇形的不圆唇程度更甚,音色更扁;从声调来看,四川方言的声调同普通话一样,也有四个,其调值分别为55、21、53、213,阴平与普通话无差别,阳平低于普通话的35调值且为降调,上声无曲折变化,只有降调且调值高,去声则类似普通话的上声声调,先降后升。2.构词特征富有四川地域特色的称谓词汇主要以“老、幺、子、儿、家”等词头词尾为标志,再加上方言词加以组合,足以将四川方言的语音、用字及语义等方面的特征体现得一目了然。从这些词缀标志来看,词头老一类的称谓词汇覆盖面较广,既有亲属称谓老人婆等表示年岁较大并略带敬老意味,以及老幺仅表排行和辈分的释义,也有社会称谓老庚等表示关系近、时间久、程度深之意,这些词在语音、语义和用字方面都具有四川方言的特色;词头幺等同于普通话里的小,如幺妹即是小妹;词尾子这类的称谓有姐子这样的类亲属称谓,也有叫花子等社会称谓,当直接用来表示一类人(如贼娃子)时,部分可以和词尾儿划为一类并进行互换。需要注意的是,字尾为儿,有儿化和儿尾两种情况,且某些在普通话中带-儿的词在四川方言中并不儿化,而有时为了表示亲近熟悉或表述随意,有些不带儿化音的词却儿化了;以家为字尾的称谓词汇多为叙称或自称,不直接用于面称,女人家这类派生词并不因为增添了字尾而改变意义,却体现了四川方言的语言习惯与特色,更加亲和贴近。3.语用特征语用方面,四川方言中的称谓词汇比起普通话的语用环境不会因为太过正式而显得死板没活力,反而营造更加随意舒适的交际氛围。此外,在语言意义和话语意义上,四川方言中的称谓词汇往往也有额外的言外之意,但普通话是用含蓄影射的方式来表达弦外之音,相比之下四川方言却是更为直白地揭示和泼辣地弯酸,这也是四川的人文环境和四川人的性格所决定的。三、总结川方言称谓词汇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分类方法不胜枚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川方言称谓语教学适用于在川长期生活的中高级学生,亲属称谓一类称谓内容的教学点到为止即可,教学内容应以社会称谓和类亲属称谓为主。在语音教学时可参照普通话,结合普通话来对比,用五度标音法进行声调教学,同时结合平翘舌不分的特点,注意声韵母的方言特征教学。词汇教学可着重列举具有川方言地域特色的词头词尾,使学生感受其与普通话的区别。参考文献:[1]李劼人.大波[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蒋宗褔.四川方言词语考释[M].成都:巴蜀书社,2002.[3]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