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学生存在着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当代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当代学生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自傲不能得志,自卑不能自拔,缺乏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根据调查,20%的在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他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专横、固执;有的自卑;有的依赖性强;有的自私、逆反心理过度增长等等。二、当前心理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是被当作纪律问题、生理问题看待。因而把心理教育仅理解为班主任向学生做说服教育工作,认为保持班内稳定,学生不犯错误,不出事,不流失,就达到了心理教育的目标,这其实是对心理教育的误解。这样的“心理教育”根本发挥不了心理教育应有的作用。也有的学校和教师认为心理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往往用德育工作来代替或者把心理教育当作德育工作来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纳为思想品德问题,甚至上纲上线。也有的教师走入心理教育医学化的误区,以为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是某一类精神疾病的表现。有的学校则认为心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危机和误解,或消除学生的各种严重的心理异常,只注重个别,而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与学校心理教育宗旨相悖的。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美国心理学院特尔曼在几十年的研究中发现,成就与智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决不完全相关。而个性心理品质与成就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个性品质不仅对一个人的成就产生很大作用,而且对一个人的求知水平、求知效果同样产生很大作用。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命的花季,不仅是求知的关键期,而且这一时期形成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将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人格完善,这对于他们情感意志的培养,理想性格的熏陶,对于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强化进取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而且,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进行的条件和保证。素质教育从内容上看,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五个方面,在这五个方面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心理品质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而且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生活的、身体的各个方面的文化成果都必须经过心理过程来实现。这就是说,心理素质可以制约其他素质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的素质就难以发展到高水平的境界。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在新世纪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心理素质不是单一的结构,它是由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组成。这些心理品质经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又可化为学生活动的不同领域,表现一些新的特点,如情感的差异、意志力的差异、适应性的差异、人际交往的差异、自我调控的差异等等。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有的放矢,分层次进行。1、要全员参与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工程。心理教育的运行机制应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认为只是班主任或学校领导的事。只有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积极参与,并且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形成合力,提高实效性。特别是各学科教师要用心理教育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并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学科教学任务来融会和体现心理素质教育的意图。通过教师们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不断克服和矫正心理障碍,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愉快健康地学习与生活。2、要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教师作为“人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一名教师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端正大方的姿态、良好文雅的气质、稳重得体的谈吐、和蔼诚挚的表情、整洁合体的服饰,都会成为学生积极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所以,教师在要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稳定的乐观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馁,胜不骄;谦而不卑,自尊自爱。教师要用闪光的思想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丰富的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学生的体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3、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家庭。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环境对孩子有重要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迫切,可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有些家长教育方式不得法,过于简单粗暴,不能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做正确的引导,而且一旦发现孩子有了错误就是一顿暴打。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逆反心理,打出了与初衷相反的叛逆者。从而出现了“儿子毒打亲娘”、“学生杀母案”等由于家庭教育和处理不当而酿成的人间惨剧。所以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应把心理教育引入家庭,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家长懂点青少年心理学,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4、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苏东坡说过“古人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就说明,人只有才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意志力是心理健康之人不可缺少的品质,因为意志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具有很强的意志力,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在现代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生活在舒适安宁的环境中,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有的甚至娇生惯养。因此,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无所适从,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如果不加以疏导,就会使这些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战胜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强者。5、要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自信教育。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与评价,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对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但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一般都缺乏自我表现意识,自信心不强,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情绪,即产生自卑感。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强自信教育。自信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石,自卑是人生第一大敌。要强化学生“天生我辈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要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创新。6、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新世纪的社会,是把人的发展作为中心的社会。在这种形势下,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交往,指导学生如何交往。通过交往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目标。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老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研究教育艺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