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赵慧玲单位:河南省林州市一中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科目: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分数:2013年3月7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姓名赵慧玲单位河南省林州市一中专业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13年3月7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建安文学。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评论的是关汉卿。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评论的是《三国演义》。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兴: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2.永明体:齐梁时期,一种新体诗的名称。源于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颙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同时,沈约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诗体就是“永明体”。其代表作家有谢眺、沈约、王融等。3.变文: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长篇叙事通俗文学。主要指唐代敦煌变文。内容包括讲唱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类。讲唱佛经故事主要宣传禅门佛理和封建迷信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降魔变文》等;讲唱世俗故事变文富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如《孟姜女变文》、《董永变文》、《伍子胥变文》等。4.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三、简答题(10×2=20分)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李商隐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含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用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开成了深情统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主要表现在(1)、在比喻运用上,赋予具体事物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并组成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表现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赋予典型性。(2)、在情景描写上,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感情纯真,执着热烈。(3)、在意象创造上,事件与场景的描述,打破了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诗中想象与现实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虚境实写等手法的运用,使采用赋法的无题诗出显得断续无端,变换迷离。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古代诗歌的意识流作品。(4)、在典故运用上,他掌握了杜甫运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以畅达,使容易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新鲜。他爱情诗中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深得李贺诗神奇中见真实的想象的本领。这些精湛的技巧在他七绝中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他用典也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5)、语言精美艳丽,韵味深长。李商隐诗歌的语言特色“艳丽奇绝”,不仅兼收并蓄前代艺术大师的语言精华,还学习民歌乐府的语言优点,用词华丽多姿,工于用典,增加了语言的造境功能,强化了诗句意蕴。(6)、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环境气氛和诗歌语言的赋予暗示性有密切关系,给予读者暗示和丰富的联想。正是这种赋予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构成了深远的艺术意境,以及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朦胧美。2.《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答:首先,《儒林外史》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如果文字的真实性都受到了怀疑,那么这样的讽刺就无所谓艺术了。吴敬梓尽量的描写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而不是事实上的真实。吴敬梓笔下的人物或许没有实实在在的存在过,但是那些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平时我们或许会觉得这些事情司空见惯,但是一旦被作家用艺术的笔法了写出来,我们就会突然觉得这些事情是那么的有意思,充满了启发性。其次,《儒林外史》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讽刺不是简简单单的喜剧,简简单单的喜剧就只是小丑的把戏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之处在于吴敬梓不仅仅是在写喜剧,同时也在写悲剧,将悲剧融入了喜剧之中,让读者在笑过之后,突然间感受到了文字中所蕴含的深深的哀伤。从而将讽刺的艺术提升,达到升华。再次,对照法和夸张法的运用。(1)它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2)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3)作者善于对人物的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即把某种需要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共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1、小篆:又叫篆书,本来也是战国文字的一种,但是它被延用到秦汉时代。小篆的形体后来是被归入古文字中的,现在看到的小篆,除了少量的战国和秦代器物上的篆文外,汉代碑刻中的篆文也为古文字研究者所关注。大量的小篆字形是通过传抄、传刻途径传下来的,集中地收录在汉代人的著作《说文解字》里。2、隶书:出现于战国晚期的秦国,秦汉时期延用下来,汉代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主要书体。以前有人分析历史上汉字的构形特点,认为隶书表现出明显的符号化特征,由篆到隶的变化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相传隶书是秦始皇时程邈发明的,那么秦代就是古今文字转变的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考古工作者从战国时期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的隶书竹简,还有几件写着隶书的木牍,表明战国时秦国人广泛使用隶书抄写公文、著书立说、写书信。3、形训:是《说文》靠分析字形结构探求字的本义的方法,成为后代训诂学中一种独特的训诂手段。形训所获得的字义是该字产生时规定的意义。后代的词汇学家在讨论一个词的本义时,也往往采用对该词的书写形式进行形训的方法。理论上讲,一个词的本义要比与之相应的字的本义要古老得多,但是汉字产生以前的汉语情况我们已经无从查考了。因此,通过形训获得的意义也就是我们所能知道的这个词最古的意义了。4、战国文字五系说:五十年代末,李学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以一个国家代表。这种划分方法后来被学术界接受并改进,形成“战国文字五系说”:秦系、楚系、齐系、晋系、燕系。比起“二分法”来,“五系说”对战国文字的分析更为精密科学。“五系说”的提出,不仅为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战国时期文化分布的认识。5、右文说:因为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形旁在左、声旁在右者居多,所以人们把声旁称为“右文”,这种认为声符含义的理论就叫做“右文说”。二、说一说“隶变”发生的时代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10分)答:学术界所称的“古文字”,指的是“先秦古文字”,即秦代以前的所有文字。以前有人分析历史上汉字的构形特点,认为隶书表现出明显的符号化特征,由篆到隶的变化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相传隶书是秦始皇时程邈发明的,那么秦代就是古今文字转变的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考古工作者从战国时期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的隶书竹简,还有几件写着隶书的木牍,表明战国时秦国人广泛使用隶书抄写公文、著书立说、写书信。三、从记载文字的材料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0分)答:战国文字指的是上起春秋末年,下迄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内所有的出土或传世古器物上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分类标准是文字依存的材料,而战国文字的分类标准是时代。因此,从逻辑上看,战国文字所概括的内容与甲骨文和金文有重合之处。实际情况是,战国文字这一概念中也包含有战国时代的金文。战国文字或写,或刻,或铸,或嵌印,载于众多品类的古物上。常见的有铜器、铁器、金器、银器、玉器、石器、陶器、木器、漆器、竹简、木牍、绢帛、货币、玺印、封泥等。以上四种情况使得战国文字的研究比起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更加困难。一些战国文字材料虽然早就出土传世,却长时期无人问津。二十世纪初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两部分:西土文字与东土文字。后来,唐兰先生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将战国文字分为秦文字和六国文字。战国文字二分法使人们对战国文字的认识得到深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应用价值。五十年代末,李学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以一个国家代表。这种划分方法后来被学术界接受并改进,形成“战国文字五系说”:秦系、楚系、齐系、晋系、燕系。比起“二分法”来,“五系说”对战国文字的分析更为精密科学。“五系说”的提出,不仅为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战国时期文化分布的认识。四、“六书”中的“造字之法”和“用字之法”是怎样提出来的?(10分)古人对文字分类归纳,总结出一套古文字的构形理论来,这就是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后代通行的六书名称和顺序如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叙》里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书”中的每一种以八个字为定义,并举二字为例,精炼、工整,但有些方面表述并不是很明确。后代学者关于“六书”有很多的解释,其中争论最多的是“转注”,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但是,有一点学者们达成了共识。从宋元到清代,文字学家们对“六书”进行研究,逐渐认识到,“六书”中前四书的运用产生新的字形,被称为“造字法”,后二书的运用不产生新的字形,被称为“用字之法”,这就是所谓的“四体二用”说。五、形声字有两个怎样的不同来源?(10分)答:从历史上看,形声字的两个不同来源是(1)同音假借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声字这里说的假借,是指在早期的文字使用中,语言中有了这个词,而文字中没有这个字,就借用同音的字来写这个词,这就是“六书”中的假借。(2)记录同源词的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声字词汇在语言中不断地使用,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便造成了词义的引申,一个词的词义不断引申,发展,便形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同一词兼有的词义太多,在表达时不能确指哪一词义,也存在不清晰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人们也采取了在原有的字上附加形旁分化的方法。后代也有少量的形声字是一次性形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