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育科研方法试题》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名:单位:第一中学专业:数学考试科目:教育科研方法考试分数:2013年9月4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教育科研方法姓名单位第一中学专业数学2013年9月4日题号分数签名12345678910总分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教育科研方法试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文献答:教育文献是指一切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亦即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以及这些载体所记载和传递的知识与信息。教育文献按其性质、用途及内容的加工方式,可以大致地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作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2.产品分析法答: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的产品进行分析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方法中,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3.研究的信度答: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它说明的是研究的可靠程度或可靠性,即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和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其中,内在信度是:给定相同的条件,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是: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论。4.自变量答:又称刺激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此自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变量。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变量具有影响作用,我们称那个具有影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自变量有连续变量和类别变量之分。如果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连续变量,则实验是函数型实验。如实验者操纵的自变量是类别变量,则实验是因素型的。5.现场实验答:亦称社区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社区(一定区域内的人群)或现场环境下进行的实验,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不同,可分为社区试验(communitytrial)和个体试验(individualtrial)。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抽取样本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答: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的产品进行分析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方法中,它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自传、绘画、工艺作品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2.教育研究中对某一概念下操作定义可以有哪些方法?答:下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1)条件描述法。(2)指标描述法。(3)行为描述法。3.课题的研究计划大体应包括哪些内容?答:研究计划大体上涵盖如下一些内容:1).课题名称、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研究内容、4).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5).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6).文献综述、7).研究方法与设计、8).研究进度、9).成果形式、10).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11).经费预算、12).参考书目与附录。以上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正式的、严格的研究计划所应包括的内容。在实际撰写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对此做适当的增删或调整。4.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排序应遵循什么要求?答:问题的排序有下列常用的规则:(1)被调查者熟悉的、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比较生疏、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2)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紧张和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3)把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的结尾部分。(4)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方面的问题,最后问有关个人的背景资料。(5)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题。5.文献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1)文献研究有助于知识更新;2)文献研究有助于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确立;3)有助于提供科学论证依据和科学研究方法;4)有助于避免重复劳动;5)有助于扩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举例说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变量间的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相联系的性质,它们主要有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三种类型。所谓因果关系就是在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作因果关系。所谓因果关系就是“因x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3)x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的变化。例如,如果说“社会整合程度影响越轨行为”,那么,首先“社会整合(社会组织中一个人与大多数人相结合的程度)与“越轨行为(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之间是相关的,它们共同起变化。其次,假如控制其它可能与“越轨行为”相关的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等),“社会整合”与“越轨行为”也仍然是相关的。最后,在时间上“社会整合”的变化先于“越轨行为”的出现,由此可以认为这种关系是因果关系。具体地说,就是必须满足下面几个基本条件: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教育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要探讨变量间的关系,而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有多种,实验研究的中心目标则是要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它最能说明变量之间联系的性质。2.自变量必须能够很好地被“孤立”。一般来说,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有其他的变量也可能对实验的结果发生影响,这类变量统称为无关变量或干扰变量。3.自变量(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最简单的改变是“有”和“无”,对应的操纵则是“给予实验刺激”和“不给予实验刺激”;更为复杂的改变则是程度上的变化。4.实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实验作为教育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中最接近的一种方法,而且其程序和操作也是最严格的一种研究方法,可重复性是它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另一个角度说,实验的可重复性也是实验结果所具有的确定性(或信度)的重要基础。2.如何理解个案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答:(一)个案研究的特点有:(1).个别性(2).典型性(3).深入性(4).综合性(5).针对性(1).个别性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个别虽可以反映某些一般的特征,但个别毕竟不等于一般。个案研究取样较少,其研究的结论代表性也就较小,因此不宜机械地推广到一般中去,需要谨慎地思考和分析,以免犯以个别代替一般的错误。(2).典型性只有典型性的个别案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才具有研究的价值。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不具有典型性的个别,显然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3).深入性对个案多方位、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从空间上说,它要研究个案生活环境的一切因素如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从时间上说,它要研究个案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静态分析,也可以动态分析。研究越透彻,越全面,针对性越强,结论越具有说服力。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4).综合性个案研究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配合进行,如测试学生智力用测量法,了解其行为表现用观察法,了解其成长环境用调查法等。个案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但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5).针对性任何个案研究都是针对个案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形成问题的根源,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促进其成长和进步。(二)个案研究的不足是:1.代表性不足。由于个案法研究的是个别对象,虽然也有对群体的研究,但仍是采用研究“个别”的方式来研究“群体”,而不是采用实验抽样的方法来研究群体的,因此所获得的结果虽然精细,但均为各具特点的个别材料,难以进行统计处理,不能随便用来说明其代表的总体。并且一般教育中的案例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人由于其生存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其生理特点、个性心理、文化修养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个案的借鉴和推广有很大的局限性。2.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对象以往经验来推断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却不能肯定问题就是某种经验引起的,因为我们不能设置情境,控制变量,也就是说不能确定两件事间的因果关系。3.结论的主观性较强。个案研究常常采用描述性的分析和定性化的阐释,难以对资料和结果作量化和标准化处理,因而容易受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作出主观性强的结论;同时,在个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虽然强调客观全面地收集一切相关的材料,但如果研究者不格外注意,易于收集那些能证明自己假设的材料,而忽略那些不能证实假设的材料;另外,在材料的收集中,材料提供者如老师、家长的主观偏见也会影响所得材料的客观性,从而间接影响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费时费力。个案研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儿童进行一定的训练或矫正,有时甚至需要追踪研究几年或几十年,因而耗时较多,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较多。3.如何对教育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答: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额外变量等等,教育实验变量控制即无关变量的控制,是指控制那些在教育实验中应保持恒定的变量。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了因变量Y的变化,就必须排除外来的无关变量的干扰,保证各方面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可靠的。教育实验中无关变量很多,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者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方法。教育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有:(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消除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采用随机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有效地控制被试间的各种差异。(2)设置控制组。在实验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组,对两个组同时进行因变量的观测(包括前侧和后侧),能较好地排除或恒定成熟对实验中因变量的作用。(3)采用“双盲法”。所谓双盲法,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4)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对这些难以完全消除的无关变量,研究者可以设法将其恒定,即在实验的各个组别、各个阶段使其保持不变。(5)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中根据对无关变量控制的需要来设计操作自变量的具体方法、设计实验程序、进行时间分配,这能较好地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研究者按照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规范程序统计和结果处理,能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四、计算与设计题:(任选一题,10分)1.已知甲生的语文成绩为84,数学成绩为90,历史成绩为72;乙生的语文成绩为92,数学成绩为76,历史成绩为80。但若按“语文﹕数学﹕历史=4﹕4﹕2”的权数来计算平均分,甲生与乙生谁的平均成绩更好一些?答:甲生的平均成绩为:(84*4+90*4+72*2)/10=84乙生的平均成绩为:(92*4+76*4+80*2)/10=83.2所以,甲的成绩好一些。2.结合实际设计一张有关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要求包含一般调查问卷的基本成分,但问题设计部分可简略一些)。中学生学习动机情况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