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发布时间:2008-03-10来源:“十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农村交通环境得到有效地改善,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方便,改变了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但通过审计发现当前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投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着农村公路规划未得到全面有效地实施、多头申报项目、已建设项目立项申报、项目未按期完成、降低建设标准或缩小建设规模等问题。二、资金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年度资金计划下达不及时、资金不能按时按量到位、挪用资金用于计划外项目、项目外工程投资挤占建设成本、工程管理咨询设计等费用挤占上级拨款、拖欠工程款现象、已竣工项目未及时办理财务决算等问题。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项目设计、监理、施工、物资采购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已完工项目未及时进行交竣工验收、已完工项目未办理价款结算审计、工期拖延增加建设成本等问题。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方面存在着养护体制不顺、重建轻养、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相关部门为多争取项目,多争取上级补助建设资金,农村公路规划的编制不完全符合实际,规划建设的项目数量和投资估算均超过中央和地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从而使得计划与规划脱节,计划与现实脱节。二、一些部门和人员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缺乏正确地认识,一味强调地方利益,同时公路建设的成绩明显,对提高经济指标作用明显,容易体现“政绩”。另外由于上级相关部门对投资的计划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这些都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造成多头申报项目和已建项目再次申报项目。三、由于现行的体制导致投资计划管理环节多,审批程序复杂,资金计划从中央至省市,最终到县级主管部门往往要几个月时间。同时由于资金往往层层滞留,不能及时到位,因此使得一些项目很难按时开工建设,影响了公路工程的建设进程,项目不能按期完工。四、当前县级财政大多还是“吃饭型”财政,很难拿出钱用于基本建设,县级配套资金基本不能到位。县交通主管部门由于上级安排的行政管理经费及事业经费不足,而县财政预算又未安排行政管理经费,对市局及县财政返还或分成的小机养路费、客货运附加费主要用于弥补机关及事业经费,也很难用于县乡公路工程建设。乡镇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路基土方均由群众完成,青苗补偿、路基拓宽、整修路肩等费用基本是零投入,这部分所需资金估算应占到工程总造价的35%左右。而税费改革后,群众集资和“两工”(农民劳动积累工和农民义务工)都已取消,乡村基础建设基本无筹资渠道,只能靠“一事一议”制度,而“一事一议”所筹集的资金一是总量少,向从事农业的人口收取,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对公路建设所需的配套资金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二是所筹集的资金还得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其他公益事业。而在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乡镇负责的土方工程不到位,也经常影响了工程的工期。配套资金的不到位,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只能按照国家补助资金的标准量入为出,降低建设标准,减少计划建设里程。同时也导致工程管理、咨询、设计等费用挤占上级拨款,拖欠工程款等现象的发生。而工期的延长,又相应地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成本。五、因为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民得实惠的事,群众的积极性高,每年的“两会”期间,都有较多的议案和提案要求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但由于县乡财政拮据,以及交通主管部门前述的原因而缺乏相应的资金,而为了解决群众的一些迫切需求,也客观上导致了挪用、挤占资金修建计划外工程或用于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补助现象的发生。六、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很多都从交通建设单位脱钩改制而来,甚至有些仍从属于其管理,他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地方保护的现象,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招投标不规范,甚至不招标或者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七、农村公路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资金不足,缺口大,资金来源缺乏相应的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政策,相对于修路一次性筹钱来讲,经常性地筹钱养路确实是难题,特别是乡村两级道路养护的人员、经费、设备均难以落实。二是主观上还存在着修路有政绩,养护无政绩的观念。三是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路政管理还未触及村道。对策:(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农村路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规划与计划要充分考虑县乡的人力、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讲求实际,注重实效,使得规划更加合理、可行,防止规划流于形式。(二)提高认识,加强动员。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农民群众盼望已久,惠及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被广泛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路是大家的,修路也应该是大家的事。要制定鼓励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三)因地制宜,讲究实用。根据县乡两级财政实际情况,农村公路的建设要讲究经济实用、保持经久耐用、保证安全畅通、厉行环保节约、利于维修养护,与当前县级运输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在符合基本的技术要求基础上,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最大程度地节约建设资金、节约资源、节约土地。要做到数量和质量的并重。(四)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国家实行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主要是用于路面改造工程的,其他的路基等配套资金主要靠地方自筹。当前应结合县级财政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多元化投资体制,千方百计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科学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一是将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其他支农专项资金进行打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二是主动挖掘对外关系资源,积极向上争取,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在不违规、违纪的前提下,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动当地能人大户、在外有成人士、外来办企业的老板、客商捐资修路,也可以采取公路冠名权的方法向他们筹集资金。三是严格履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科学调度使用“一事一议”资金。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不修农民不需要和不愿意建的路,除农民自愿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外,不搞强行摊派和集资,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四是要妥善处理好资金使用与严格管理的关系。严防跑、冒、滴、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益,防止资金浪费。(五)加强监督,确保规范。要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加大对资金的挪用、挤占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使得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对已竣工项目要及时编制财务决算,准确、完整地反映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要依据国家和省、县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相关规定,加强工程项目价款结算的审计工作。(六)加强监管,提高质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都要把道路质量工作作为首要目标和头等大事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一要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严格落实公路建设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每条公路都能经受历史考验。二要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要全面落实设计、施工、监理和业主责任制,做到分层管理,逐级负责。三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乡镇政府自检,县交通部门抽检,做到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四要从严查处质量问题,如发现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要责令立即进行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不予拨付补助资金。对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七)打破体制,规范运作。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均应按法定程序进行,应公开招标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制止暗箱操作结果。消除地方保护意识,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同体”关联现象,使得农村公路建设真正成为“阳光”工程。(八)强化措施,建养并重。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在养护管理上狠下功夫,巩固公路建设成果,推动公路建、管、养协调发展。要不断拓宽养护资金筹集渠道,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尽量压缩非生产性的经费开支,保证农村公路的养护投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养护资源。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加强路政管理,打击车辆超载超限、抛洒,遏制侵害公路行为,从而更好地发挥已建公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