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彪哥音乐中的美学初次爱上彪哥的音乐源自于岩井俊二的电影。清晰地记得那年是2009年,《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在国内还是一部禁片(现在好像还是禁片)。在那种渴望叛逆的年代,禁片的诱惑力是其他影片无法比拟的。而这部影片也不负我望,走的是典型的日系小清新唯美风格,音乐是影片的核心,几乎从头播到尾,绝对是美到飘飘欲乘风归去羽化而登仙的空灵剔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有许多音乐深入人心,但最触目惊心的是女主角久野阳子在漏光的音乐室中反复弹的那首钢琴曲。黑发及腰,气质沉静的少女,十指在黑白键上灵快地舞动翻飞,旋律如月光倾泻般华丽优美,只需听开头几秒,就已经惊艳到目瞪口呆,被征服到五体投地。后来在这部电影的贴吧上,我才知道那首钢琴曲是德彪西早期作品中的《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ArabesqueN°1),并且发现有许多人爱上德彪西都是源自于这部电影,我们一律亲切地称呼他彪哥。下面将正式开始我作为一名资质尚浅的彪哥脑残粉的对偶像不着边际的幻想。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法国人,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当然,“印象主义音乐鼻祖”,这是旁人扣在彪哥头上的光环,彪哥本人并不怎么认同自己是“印象派”这一说法的。作为绝对尊重彪哥个人意愿的脑残粉,我个人也是极不同意的。但是,都说彪哥的成长深受印象派的影响,所以这里也对印象派作小小的分析。印象派这一词最早用在绘画艺术上,指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均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据说彪哥成长的年代正是这种法国印象派画家创作的繁盛期,并且还和印象派画家中的佼佼者莫奈、马奈、毕沙罗、德加等人是志同道合、相互启发的好朋友。背景再放大,当时正处于法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意识形态的波动起伏,使得有革新意识的艺术家们开始宣扬新的文化观,别具一格的艺术观和脱离传统的表现手法。莫奈等人是绘画领域中的“反学院派”,而彪哥也是音乐创作领域中的“背叛传统者”。彪哥在自身法国音乐传统的底蕴下,融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并将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彪哥的音乐确实有借鉴印象派的风格,以自然景物作为对象,捕捉细微事物的变化,但音乐和绘画毕竟有差别,绘画中为了留住转瞬即逝的画面,细节是可以粗糙处理的,而彪哥的音乐却是从整到零都完美无暇,没有一处是粗糙对待。完全将彪哥归为印象派显然不尽精确。我觉得彪哥的风格定位更像是现在流行的“日系小清新”(尽管要把偶像和小日本联系起来我不是太乐意,但这是最贴切的)。之所以如此定位,一来,不可否认,日本的美学值得仰望。二来,对彪哥的认识和岩井俊二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从一开始彪哥在我心目中的烙印就是日本美学的形象大使。有评价《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这么说:“影像清新独特,感情细腻丰富,就像德彪西的音乐。”我一直觉得,岩井俊二是个高度热衷日本美学并且极力表现其精髓的身体力行者。而他选择了德彪西,说明彪哥的音乐和日本美学确实有不谋而合的共鸣之处。就这首《ArabesqueN°1》来说,如洪水决堤般一泄千里,像蔓草花纹般华丽装饰的旋律,一如日本浮世绘的靡丽。就是那种初初见面,便顿时被丰富的色彩而迷醉,被千万张各异的面孔所吸引。你留连其中,久久不得释怀心中的惊艳,讶异着它的美,而它却像一直慵懒而高冷的猫,优雅地蜷在自己的空间里,无视你眼中的光。音乐的流动充分展现了对光线变化的捕捉,细腻而精巧。那种意境幽微到如蜻蜓点水,却又丰富得包罗万象,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形容恰好不过。彪哥的音乐通常是以一名词或一景物为题,像这首就是直接用一名词为题。这做法就很印象派啊,因为大家看不懂,也听不懂嘛。天才的忧郁往往被世人曲解为叛逆和抽象美。我觉得,原因可能很简单,彪哥有恋物癖。不用紧张,其实很多名人都会有恋物癖(源于我个人的揣测),大概恋物癖有助于创作,所以中国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提倡我们要“格物致知”。但是,通常人都不会那么有感情地对着一个物件长久地沉思,也不会那么思绪波澜地对着一个景物遐思万丈,除了恋物癖。恋物情节能让人在庸碌平凡的世俗中看到被忽略的美好,而且有恋物情节的人在对美感的追求上也是出乎极致的。所以彪哥的风格一直是华丽丽的优美型,而且感情澎湃,变化生动。阿拉伯风格原是指将人物、神怪、花卉、鸟兽等与小棕叶盘旋交织而组合在一起的装饰建筑的雕刻,光是听介绍,就能联想到这雕刻必然拥有繁复精巧的美感,对于偏好华丽风格的彪哥简直是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彪哥看到这个词时,感情就抑制不住了,这首曲子就波涛汹涌地回荡在脑海里,现在单曲循环在我的电脑里。旋律流动平畅,是置身在大自然间那种轻盈灵动的舒心悦目,俯仰其间,游目四顾,处处透逸着和谐之美,宛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如彪哥自己所言“这种线条和绚丽的太空融合一体,达到完美的,最终的和谐。”喜好华丽的彪哥对光和色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除却这首阿拉伯风,还有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牧神午后,大海。光从字面上看,这些曲目就已经有色彩的画面质感了。彪哥把对物的恋情提升到了对美感的仰慕,然后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故而空灵美妙,精纯完美。因为彪哥不仅仅是在欣赏自然,欣赏光和色,这更是寄托于他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上的创作。“艺术是性灵的交流呼应,花草需要珍惜礼敬。”彪哥便是对唯美生死与之的创作家,他的生命法则是他的音乐恒有一种优雅华丽之美的原因所在。注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AllAboutLilyChou-Chou):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2001年的作品。曾以《豆蔻年华》为名在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放映。从2000年4月开始,岩井花费三个月的时间,以网络论坛的人群交际为题材,写下了名为《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的长篇小说。据说岩井主要是从自己的主页——“圆都”里得到的灵感,他经常在“圆都通信”这个BBS里化身普通ID参与并观察着网络世界,小说的第一章到第六章,全部是用各个论坛的帖子组合而成,改编成电影时,岩井也大量使用了网络上的真实事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历史上梅妻鹤子的隐士林和靖的《山园小梅》“艺术是性灵的交流呼应”——台湾女作家蔡珠儿,写于日本仓冈天心《茶之书》的序言4、关于德彪西生平和创作背景,参考了期刊论文《印象派和象征派美学美学思想的表现-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论析》张黎5、“这种线条和绚丽的太空融合一体,达到完美的,最终的和谐。”——出自德彪西对保罗~丢卡作品的评析西方古典音乐赏析(班号71781)谢颖(2012111066)201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