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演奏的艺术表现——浅谈情感运用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摘要】竹笛演奏艺术系于人、笛、曲的基础上,而与其相对应的是人之心、笛之技、曲之韵。在“心”的内涵中,人品决定艺术的价值趋向;文化构架艺术的底蕴;乐感造就艺术的灵性。通过基本音色、情感音色与相关演奏要领结合,分析演奏法中气、唇、指、舌在不同音色要求下的用力方式及音响效果。同时语言化气息的规律性运用,对情感表现及技术的用力方式都起到引导的作用。演奏中还应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气势与气质美,做到技术性气息、语言化气息与个人之气、自然之气、宇宙之气相通,使演奏“气韵生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关键词】竹笛演奏音准和音色音准观念一、引言竹笛是我国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它的流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外形简单,有丰富的表现力,许多独特的表现技巧,现在提起竹笛,大家都非常熟悉,并且吹奏也逐渐普遍。竹笛作为表现力丰富、对人的精神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民族乐器,它需要一定的演奏技巧,用来表现作品主题、风格及内涵。但不管演奏者运用何种演奏技巧进行竹笛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发挥情感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演奏者情感与竹笛演奏的关系,并指出了情感运用对于竹笛演奏技巧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竹笛演奏中正确运用情感。二、本文论述的要点本文以情感的概念为切入点,论述了演奏者情感与竹笛演奏的关系,指出了情感运用对于表现民乐与竹笛风格的重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情感运用对于竹笛演奏技巧中的作用,指出演奏者正确的情感运用可以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有助于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提升竹笛演奏技巧的表现力。三、情感与竹笛演奏的关系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愿望、观点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或激动、热烈;或高兴、喜乐;或悲恸、忧愁;或赞叹、喜爱;或惊恐、愤怒等等。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音乐通过乐音的组织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如同其它音乐艺术一样,竹笛也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的笛音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音乐。对于演奏者来说,演奏者只有充分的把自身的情感融入笛子作品之中,才能准确的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而竹笛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升华,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一方面,演奏者必须深刻领悟竹笛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准确把握好作品的演奏,表现作品的思想主题。这是因为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作者的民族意识、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态度、创作作品时的情绪特征都会融入到所创作的竹笛作品之中,也就是说作者在作品中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演奏者只有充分的了解和体验作者的这种情感特点,才能准确的把作品的情感演绎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对竹笛作品的演奏又可以使演奏者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培养演奏者的审美情感,提升其二度创作能力。演奏者通过对竹笛作品的演奏,对作品思想的把握,对作品情感的融入,可以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释放、培养和升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这种反复的情感的获取和表达过程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准确把握原作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充分的发挥情感在竹笛演奏技巧中的作用。四、情感运用在竹笛演奏中的作用很多演奏者习惯一拿到乐谱就开始演奏,至于乐谱所表现的是怎样的情绪,作品的主要思想是要表达什么,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动机都是怎样构思布局的。。。演奏者都一概不管,这样演奏起来很容易将乐曲的本意扭曲,出现张冠李戴、啼皆非的局面。因此,在演奏前把握好作品全曲的基调及主题思想的理解变得尤为重要。在竹笛演奏中最重要的是模仿范本音乐所演奏的感觉。正如马迪老师说:“模仿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模仿者首先是多听,其次是吟唱,最后才是演奏。演奏的过程不是在简单的完成乐谱,真正意义上的演奏是用乐器唱出你内心的感受。唱比吹更重要!”著名大师陈安之也曾说:“成功在于不断地模仿。”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模仿对象的演奏家和音乐,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到最佳的模仿对象和好听的竹笛精品音乐呢?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已慢慢普及并进入人们的生活。资源共享的年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只需要轻轻敲动键盘搜索,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与之相关的大师级别所演奏的音乐。仔细聆听要演奏的竹笛表演范本音乐,观摩大师们演奏的手法与技巧,特别是视频,有时能下载到大师们飞课堂讲解视频真如他们身临其境在讲解,而且视频都相当清晰。就笔者的经验,最好下载大量名家的演奏视频和音乐。有时聆听比演奏本身更为重要了,因为只要有做好了演奏前的聆听工作,才能演奏的更为细致与精准,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竹笛的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进行演奏时所运用的技巧,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者在表现某一作品时,不仅要熟练运用技巧,更要运用感情的力量发挥情感在竹笛演奏技巧中的作用。演奏者情感的运用,对于竹笛演奏技巧的表现具有以下作用:1.帮助演奏者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演奏者正确的运用情感可以帮助其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节奏、节拍与演奏速度可以说是交响乐作品的灵魂,正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节拍、速度对竹笛演奏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演奏者来说,在演奏中往往难以把握乐曲的节拍、节奏与速度。在演奏一些速度快,节拍变化多,节奏复杂的乐曲时,由于对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越来越快。而在演奏一些舒缓、柔和的乐曲时,又往往由于技巧把握不当导致演奏速度过慢,跟不上节拍。对于演奏者而言,除了需要通过技巧上的严格训练和长期的实践来提高自己对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的准确把握外,还可以通过正确的情感运用来帮助其把握作品节拍、节奏以及演奏速度。在演奏时,既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又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绪,把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速度,准确、生动、完美的演绎作品。2.有助于把握演奏中的音准与发音竹笛演奏音准至关重要,是音乐表现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在演奏过程中正确的运用情感,还有助于在演奏时准确把握音准与发音。优美的音色和绝对的音准对于表现竹笛乐曲的艺术魅力尤为重要。在竹笛吹奏训练和实践的过程中,演奏者融入自身的情感,也可以提升发音训练的效果。这是因为情感的投入和正确使用可以提升演奏者的注意力,领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有助于演奏者对音准的把握和最佳发音点探索。(一)发声原理要解决竹笛的音准问题,首先要了解竹笛的发声原理,从中找到影响竹笛音准的几个因素。笛子的笛身一般为竹制,用浙江余杭一带的白竹,江西、安徽一带的紫竹做的笛子音色为上品。白竹做的笛子发音清晰、明快;紫竹做的笛子发音柔和、圆润。但并非所有的白竹或紫竹都能做出好的笛子,选料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竹笛的音准。笛子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它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无论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可从中领略。此外,笛子还擅长模仿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把听众带入鸟语花香或高山流水的意境之中。笛子的发声是靠吹奏者呼出的气流与吹孔的边棱相碰撞而发出声音的。具体的说就是演奏者通过风门将气流呼出,呼出的气流撞击吹孔前沿壁被边棱分成向内、向外二股气流。气流50%进入笛内,另外50%在笛外,这样笛子就会发出基音。演奏者呼出气流的粗细、快慢,以及气流与笛子吹孔的角度,直接影响笛腔内空气柱长短粗细的变化,也就是说直接影响竹笛发音的音度变化。由此可见,调整气流的速度以及气流的角度,是纠正竹笛音准误差的主要手段。根据这一物理现象,我们从气息的流向、流速、宽度等方面,做出准确要求,就能解决竹笛的音准问题。掌握了竹笛的发声原理,就找到了竹笛音准变化的根本原因。(二)树立音准观念,提高听辨能力我们在进行练习或演奏当中,一定要有正确的音准概念,这样才能对所演奏的音高做以判断,并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听觉训练。在练习过程中,耳朵要始终监听着你所练习的内容,用耳朵评判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可以把耳朵当作自己的老师,对练习中的所有表现进行评判。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一吹起笛子只顾练习乐曲或某种技巧,结果把音准抛得老远,或者干脆不去想音准。在吹奏之前,心理要有一个你所发出音的音准概念(音质、音品)。声音发出后,耳朵要立即鉴别发出的客观音高是否与主观预想的音高一致,如果觉得有差距,甚至差距很大,这时应马上调整直到理想为止。2.莫要只顾指法而不管音准。很多竹笛演奏者认为,只要指法正确,音准绝不成问题。竹笛本身构造有它的缺陷,就拿同一个调的笛子来说,在构造上,每支笛子的长短粗细,音孔的大小和孔距并不完全一样,吹奏出来的音并不一定每个都是完全精确的。比如用C调笛子吹奏小字2组升F和B这两个音时,我们指法正确,但实际演奏出来的音往往比标准的音高要低。所以说不要认为指法正确音准就正确,还需要用耳朵去听辨音准,并做出调整。3.不要只顾音色而忽视对音准的控制。音色固然很重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功练习,但在练习的过程中,音的准确度是前提,不要忘了好听的音色里包含有音准的因素。如果一味追求音色,而没有音准做保证的话,那音乐就无从表达了。4.在乐队当中一般是多个声部一起演奏,由于每个演奏者的吹法和控制力并不完全相同,要保持多声部演奏的音准都十分准确就更不容易了。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良好的音准观念,在演奏当中,不要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要同时监听自己和他人的音准,时刻作出调整,使声音相互和谐相互抱团儿。这样,多个声部在一起演奏时,音准才能相对准确。3..提升竹笛演奏技巧的表现力演奏者准确的运用情感可以提升和丰富竹笛演奏技巧的表现力。比如俞逊发先生一次在演奏完《姑苏行》后,江先渭先生称赞道:“你吹得比我好,你的理解比我深”,后来《姑苏行》便成为俞逊发先生演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里,俞逊发先生要求演奏《姑苏行》时,首先是要有昆曲的味道,“凤头,猪肚,豹尾”,所以音量的跌宕起伏,每句后面的赠音等等一定要到位。另外,这个曲子四个部分分别是不同的意境,如最后一段,是留连忘返,如果还是快节奏并且很欢快,就不太合宜。再说俞逊发先生演奏的《妆台秋思》,他把其定位于一个比较忧伤的曲子,所以俞先生采用低音大笛并且筒音作6,且几乎不用颤音,同一个音的音量的变化来演绎,就非常传神。所以,要想把握好曲子的韵味,这里就体现表演者的艺术水平了。演奏者的水平越高,他的艺术处理和见解就越高,也就能更大程度的传达该作品的内涵。这一点,让我们明白,音乐表现就是表演者与作曲家的心灵相触情感再现的过程。就轮指技术而言,要弹得非常有表现力,就不容许有任何模糊、混淆的成分在其中,而情感的投入正好可以使演奏者体验和领会交响乐曲的情绪内涵,体悟乐曲情感的发展逻辑和色彩变化,使技巧的运用更加纯熟,提升其表现力。五、结语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儒家思想大力提倡“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以求音乐中表达情感的适中而不过度,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创造理念。因而,在中国竹笛演奏者的情感中也会有相应地体现。只要情感得到了解放,树立了良好的心态,才能得到自然而舒畅的演奏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情感表达。一个演奏家应随时随地用眼睛和耳朵去收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作品的内涵。那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艺术修养的积累。积累越多,灵感也就越多。演奏者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练习,恰如其分地表达乐曲的思想感情,能真正地做到将乐曲演奏达到“活了”的目的,从而更具艺术感染力。参考文献:1、《天津音乐学院》·竹笛演奏艺术中的“心”、“技”、“韵”·20052、毛云岗.怎样解决竹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J].音乐生活,2004(2).3、、孔迪.谈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乐器.2003(8)。4、张延春.论音乐的感知与审美.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