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修养播音与主持艺术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修养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好比电视台的“门面”,而作为一个地方或地区的公众人物,他们更代表着这个地方或地区的形象。普通老百姓对央视等大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似乎总有一种神秘感,把他们视为明星,认为他们可望而不可及,而基层台的播音员主持人立足基层,与老百姓的距离大大拉近,一言一行更受当地百姓的关注,他们的形象自然成为当地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因此,基层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要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一、播音员主持人要给自己的职业形象进行整体定位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并不是指他们的相貌特征,而是指综合意义的整体形象,是在具体节目中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事物的具体形态。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包括职业形象和个人形象,职业形象又包含声音形象、屏幕形象、社会公众形象。主持人的形象定位,要从主持人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公众形象上综合考虑。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需具备的。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很多并非科班出身,播音水平、文化修养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职责都是一样的,是当地媒体的代言人,而基层台电视节目主要面向的是本地区的老百姓,面向农村、农民,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形象首先要考虑的是受众对象。专业高于一切,职业形象定位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工作需求。播音员的播音的语气、播音的状态、播音的风格、镜头前的装扮等能不能被观众接受,是播音员主持人对自己职业形象进行定位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包装”播音员留给观众的印象是通过声音和图象反馈出来的。声音、发型、服装、化妆等形象是调动观众情绪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有意识的对职业形象进行“包装”。当然,这种包装不是作假,而是要与自己的气质和风格相统一,要以端庄大方,亲切而不失稳重,干练而不失柔和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一)对声音形象进行“包装”一档节目,观众最先获得的是声音,播音员的用声必须朴实、自然。人的发声条件各不相同,播音员对声音进行“包装”,这没有捷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唯一的途径就是勤学苦练。基层台播音员主持人要加强专业学习,勤练发声,找到最好的声音,这样才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二)对屏幕形象进行“包装”播音员的屏幕形象塑造要符合节目要求,彰显自己的气质。由于条件所限,基层台并不具备造型师化装师,这就要播音员自己把关,大多数基层台都是以新闻节目为主,新闻讲求真实,播音员任何多余的、夸张的修饰都会影响新闻节目的可信度,所以播音发型应力求简洁、利落、充满朝气,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型,不要随意改变。央视许多新闻播音员,他们长期保持一种发型,不轻易改变,如李瑞英、李修平、海霞等,她们的发型已成个人的标志,在观众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脸部化妆应以淡妆为主,力求端正大方,着装上要庄重体面,要与节目内容和形式统一。新闻节目以职业装为主,要注意气候、逢重大节日时的变化。比如1997年2月20日,得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全国上下一片悲痛,虽然所处的是县级媒体,但这期间着装上也应与当时整体氛围相协调,与央视等大台保持一致,选择色调凝重一点的服装,这不仅是播音员形象的体现,也反应了一名播音员的修养。记得当天录新闻口播时,我选择了一件黑色的服装,一改以往微笑的表情,以一副严肃而凝重的表情出现;再比如2008年“5·12”大地震期间,在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气氛中时,我台当天值班播音员也是选择了一套藏青色西装,搭配白色衬衫,与整体气氛协调一致。(三)注意作为记者出现时的形象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会走出播音间作为记者出现在采访现场,场合不同,装扮也不同。基层电视台,宣传对象、采访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农民,现场不是街头巷尾,就是田间地头,这个时候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以一身职业装出现,势必会拉大与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如果一身奇装异服,责容易把采访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上。在采访现场,播音员主持人的身份是记者而不是明星,更不是时装的代言人,因此装束一定要得体,要考虑与周围环境、被采访对象协调一致,以拉近与采访者的距离。(四)注意公众形象基层播音员主持人是地方广播电视传播的形象代表,在本地也算小有名气,可以说是该地方的公众人物。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出现时,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观众评论的话题。在我所工作的小县城里,有些商家为了搞商品促销,经常会找我为他们的商品促销录制音响在街头播放,但每次我都婉言拒绝。一段配音,在别人看来只是小事一桩,但播音员的声音如果借助这一手段在大街小巷传出,务必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影响自身形象甚至媒体形象。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任何场合都要顾全大局,要谨言慎行,做好典范,树立媒体形象。三、播音员主持人要注重长期保持良好的形象,加强内在修养播音员主持人对自己形象进行定位和“包装”是职业的需要,而长期保持这一良好的形象,加强内在修养则是播音员主持人得以制胜的法宝。长期保持良好的形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加强政策理论和专业学习播音员首先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情、民情,吃透政策、法规,传达于众。播音员应多以记者的身份深入基层,学会采访、采写技能,这样播音时才会有感而发。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基层电视台播音员播音水平、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播音员要多学习,多积累,勤学苦练播音基本功,提高播音技巧。曾经看过《彩虹总在风雨后》这样一篇报道,介绍的是浙江丽水电视台主持人周俊君。周俊君原本学的是音乐专业,1999年考入丽水台做播音员,但她刚到电视台做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播音,而是接收和传递图像,期间,她边传图像边对着机器练声、发音,并认真学习了电视采编知识,直到真正走上播音岗位,她还是花时间钻研业务,给自己“挑刺”,慢慢地,周俊君从一个外行成长为一名女主播,并形成自己秀丽端庄、稳重大气的播音风格,受到当地观众好评。她的作品连年在省市获奖,成为浙江省县级电视台播音行业中的佼佼者。(二)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综合业务素质播音工作每天和大量的稿件打交道,难免碰到不懂的词或生疏的字,播音员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和“不耻下问”的治学风范。作为基层台播音员主持人,央视等大台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经验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有一个习惯,无论在家里还是单位甚至在出差,她总是要翻看字典。到现在她已经能够认识《新华字典》的所有字,并能说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另外她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拿一个笔记本,见到好的语言总会随手记下来,有时候和朋友谈话中忽然迸发的灵感,李瑞英也会详细地记录。在她看来,要想在央视《新闻联播》中不出任何差错,必须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基层台的电视新闻一般都是录播,播音员还要做文稿的把关员,把记者的失误、编辑的失误消灭在播音这一关。要对自己所在县(市)的地名、文化、风土人情等加强了解,不要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或者失误,把本来不能错的播错,这不仅有损台里的整体水平、地区的形象,播音员在观众心中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三)提高文化品位,加强自身修养作为播音员主持人,才学体现在屏幕形象上。而才学来源于积累,来源于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情操以及良好修养的人,才会在自觉不自觉的言语与表情中自然流露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缺乏驾驭有声语言能力的电视播音员,即使是自身形象再好,但呈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形象也是好不起来的。电视播音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播音员的语言再创造、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和娴熟的播音技巧,取决于播音员对新闻作品的理解程度。而电视播音员对新闻作品的理解程度如何,则取决于文化素养的高低。因此,一名优秀的播音员必须广泛涉猎,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赵忠祥在他的《岁月随想》中说:“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书给了我精神上的极大慰籍,我不能离开书,如果在一天内没有看书,则不堪忍受。……书使我的内心得到充实,书也给我的播音创作增添了营养。我的艺术观点和播音风格至今仍受到丹纳《艺术哲学》的影响。”赵忠祥18岁进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时,高中尚未毕业,工作中他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40岁过后,毅然参加成人高考,走进北京广播学院。正是他的勤于读书,善于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使得他日后成了中国播音界的权威和中国电视节目的一棵常青树。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海霞干练潇洒,气质非凡,她以干脆利落的播音风格和亲切的笑容为“杀手锏”,给新闻的播出注入了活力,渐渐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爱。当然,海霞的超俗并非一日之功,更多地得益于自身的学识、修养与努力。赵忠祥、海霞已经在中国绝大多数观众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他们都是以过硬的播音功底、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化品位征服了观众,成为央视屈指可数的品牌人物,在观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关系到一个节目,一个电视台甚至一个地区、国家的形象。基层台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在当地百姓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勤于思考,找准定位并努力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