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民生的巨变第1页共4页浅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民生的巨变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这三十一年中国人民生活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这三十一年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不论是吃、穿、住、行,任何一方面,从三十一年前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又重新焕发了光彩,流行与时尚也重新回到了我们的生活。关键字:改革开放民生衣食住行正文“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烩炙人口、广为传唱,它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天翻地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唱响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声。31年前的今天,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无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还是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十年文革的标志,开始了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个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一年过去了。历史这本厚重的书卷一页页翻过,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一年足够漫长,三十一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改革开放的春风用“润物细无声”的儒雅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200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人民用短暂的三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民众有目共睹的。在城镇建设上,全国各大城市焕然一新,高楼一栋栋而起。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超过5万亿元,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筹办大事、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民生问题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各种正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治国执政要突出以人为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尊严价值等均应当越来越受到尊重,整个社会应当和谐发展。如果要给三十一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1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回望三十一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这三十余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平房和干打垒楼房,都一一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大舒适、宽敞明亮的楼房;百姓的腰包一天天的鼓起来了,存款数额直线上升,利用业余时间炒股的,做各种生意的人比比皆是;过去无钱购买的洗衣机、音响、自行车、彩电等,已成为寻常百姓家最普通不过的生活必需品;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固定电话几乎家家都有,更先进的手机、电脑、可视电话、传真机等,也陆陆续续在寻常老百姓家频频亮相,特别是手机,一家平均也有两、三部;过去供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领导坐的小汽车,也逐步变成了普通群众的代步工具;市场供应充足,不仅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而且连过去难得一见的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和名牌商品,也随处可见;过去市民到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旅游的事少之又少,而今利用节假日,四处游玩的事早已是司空见惯,国内游遍后,到国外去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凡是牵扯到人民吃、穿、用、行的变化,就是过去一再反对改革,满嘴怨言、脏话的人也不得不竖起拇指将改革的成果夸了又夸!对于每一个经历过或者是没有经过那一年的中国人来说,1978年的那次变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浅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民生的巨变第2页共4页难以磨灭的烙印,现就“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来谈一下改革开放三十一年的巨大变化!衣:从单调一色到五彩缤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曾经是我国百姓衣着服饰的生动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比如从衣服来讲,过去外国人说中国是蓝蚂蚁,穿的都是蓝的衣服,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比如制服。女同志穿的衣服和男同志差不多,也没有什么装饰品,展示不出来中国人的爱美之心。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在衣着方面讲究的是打扮赶时髦,色彩显亮丽,款式求新颖,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穿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不再需要太多的考虑。这也反映出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吃,向来被视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改革开放前,粮食还是比较紧张的。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起,全国各地无论是粮油肉蛋,还是烟酒糖茶,都是凭票证定量供应的,一日三餐琢磨的首先是怎么填饱肚子。家家户户攒着粮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鸡蛋副食品票,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平时舍不得用,要到过年过节才舍得拿出来改善一下伙食。各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副食品商店里很少有卖鸡鸭鱼肉的,大家收入都很低买不起,即使有经济稍宽裕的,票也早用完了。原来用粮票,城里的居民每个月只能供应三十几斤粮食,粮票就像钱一样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只要听说哪天有肉供应了,老老少少提篮子、搬凳子,很早就到供应点排队,大家每次买的都很少,而且不买瘦肉尽挑肥的买,把肥肉买回家可以炼出一点点猪油,用来炒菜炝锅。当时人们餐桌上食品品种很少,主要以粮食为主。每月消费粮食也就十斤左右,那时,为了节约储备粮食的粮票,也成了珍藏品,所以,人们的生活变化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缩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供应日渐丰富,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食品严重匮乏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90年代初,粮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到了1993年、1994年,粮票基本没有用了,各种票证作为历史的记忆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粮店、副食商场已被大型超市、市场取代,无论什么季节各种肉类、水产、禽蛋、蔬菜、水果都敞开供应,在哪里都能买到。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人们不再有过去那种“好好吃一顿”的想法了。过去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的鸡、鸭、鱼、肉等,现在已成了百姓家的家常便饭。现在市场上的各种各样的蔬菜,南方的、国外的、反季节,应有尽有,人们也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同时,快餐的出现,使我们营养过剩的现象愈来严重,这也说明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从温饱型转变为享受型,时尚型!今天,“花钱买健康,花钱买长寿”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等的出现便顺应了这上潮流。住:从破烂平房到高楼别墅“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首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住房,历来被中国人视着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房子,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温馨生活的栖息地,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门话题。改革初期,家庭经济较好的人家能住上土坏房,更多的人住的是茅草房。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家几口甚至几代人挤在同一屋檐下,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开,人均面积狭小,甚至晚上睡觉都要临时搭个床,早上还要拆掉,不然在中间行走都很困难!条件相当简陋。改革开放让我们告别了曾经住房紧张的局面,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人居环境大改善。伴随着改革乐章每一个音符的跳动,我们迎来了人居环境大改善的春天——从1979年到1996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完成了29.1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6平方米增加到1996年的8.4平方米,农村住宅建设累计完成120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1996年的21.7平方米。现在大多数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宽敞、舒适与温馨的楼房,一部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而先富裕起来的家庭拥有了数百万、上千万的别墅,居住方式也从原来的“住公房交租金”变成了如今有着明晰房屋产权的私人财产,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行:从步行骑车到“综合交通”神州大地任君行。“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的谚语,从一侧面反映了平民百姓生活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改革开放前,城镇道路建设、交通设施简陋,交通工具太少,城镇居民出门上班、上学主要靠浅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民生的巨变第3页共4页步行,自行车少的可怜,出远门要到汽车站赶公共汽车,要记住时间记好地点,错过时间很可能就错过一天。首先是“自行车王国”里的变迁。在60年代至70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自行车都是中国平民百姓的主要代步工具。然而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当时想圆上一个自行车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收入有限,想要买上一辆自行车就得靠全家齐心协力,节衣缩食的攒。谁家能拥有一辆飞鸽牌、永久牌自行车那是很自豪很骄傲的事。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是普遍的不能再普遍的东西了,并且结构和样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很多骑自行车纯粹是出于锻炼的目的。以前“轿车”是“官轿”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地位与权力的体现和象征,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连做梦也不敢想。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不断繁荣,这些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随着汽车工业的长足发展,居民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处公交车随时都有,高速、高档、环保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车、摩托车和家用汽车所代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工作主要的交通工具。轿车作为“官轿”的时代已从此成为历史。如今小轿车也已经飞进了寻常百姓家,许多普通百姓有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据估计,至少有3-4千万人怀揣驾照,为一旦拥有汽车做准备。而有些富起来的人已向私人直升飞机进军了。现在从城市到乡村,出租车就可以载你到想去的地方。在内地,地铁也是四通八达的。汽车、地铁、火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我们从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感受到所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的实惠,我们真切感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的生活从解决温饱逐步过渡到了进入小康,中国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凡事都有两面,在我们口口声声创建和谐社会同时,却也感受到了社会不和谐的景象!改革开放做大了民生“蛋糕”,但如何“切割蛋糕”?解决好这一问题,既关系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十七大报告在总结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时强调指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在旧中国,有压在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共产党带领着工农大军最终砸碎和推翻了这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人民翻身得了解放。不过,从前的那“三座大山”,都是政治上的“三座大山”。而今天说的压在中国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则完全是民生的范畴,它们分别是: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说到上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搞了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也已经搞了三十余年,但涉及国民素质的教育费用却也在不断的上涨。什么赞助费,学杂费,书本费,借读费,特色班费,补课费等等,有的地方更是有你想都想不出来的名目繁多的诸多收费项目。更不用说再去读大学的高额费用了。据统计显示,中国的高校收费是世界上最贵费用的三倍。这让中国的百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