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自古以来,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要求,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由此20个字,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村镇建设、社会事业、国土整治等方方面面。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且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石。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在多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与困难。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1)乡村道路交通网不完善。道路交通作为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在新农村建设之初,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并不完备,甚至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水、电、通讯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通讯网络更是获取信息、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的主要工具。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在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讯网络不健全,使得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更极大地缩减了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2、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通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可以发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原因。主要受生产力落后、农业科技普及、机械化规模不大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落后的生产力无法为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形成提供保证。而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导致农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除此之外,市场不规范、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等也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3、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虽然正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但在社会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员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药品价格和质量等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让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了后顾之忧,而激励机制的运用不合理或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无法调动农民生产和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此外,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使得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农村落后观念的提高和转变得不到有效保证,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这些问题和困难,要求国家必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调整,这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过程。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新的投资领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努力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设施。进行自来水网络化建设,控制水价,提高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控制电价,提高电量,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不断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这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由实施小机械生产经营模式,帮助农村逐渐摆脱手工人力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继续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因地制宜的实行农业立体化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以“一乡一产,一乡一特色”为引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发展农业立体化经济也要求政府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确保农民的收入得到有效改善,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因此,科学合理的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资源开发应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问题相协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个人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鼓励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结合地区实际,逐步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引入资本投入,对农产品、农副产品,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负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这也要求农村市场,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的封闭性经营,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打开农村市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人才,引进大量的外部投资和科学发展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建设,并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打入外部市场,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物质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地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只有正确面对和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确保资金来源,保障农民增收,从而加速推进现代化,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