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这样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既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主体,如何将政策落实好,为群众服务好,就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在学习上始终无止境的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信息化时代同行。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同志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性不高,有的干部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有厌烦情绪;有的干部缺乏认真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应付差事,浅尝辄止;还有少数干部对学习缺乏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兴趣来了学一阵,热情过后就束之高阁,或是断断续续,零敲碎打,既不系统规范,又没有相对稳定的科目;组织上安排的多、个人自学的少;学习业务的多、学习政策理论的少;追求文凭的多、联系实际的少;看消遣书刊的多、学实用知识的少。那么,如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争做学习型人才,是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一、主观上,要对学习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从思想深处强化学习意识(一)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当前,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对每个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知识结构,如果跟不上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新要求,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越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加强个人学习。(二)要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第一,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及改变个人行为的过程,学习就是接受经验、知识和文化的手段,正是把人类所建树的一切经验、知识和文化成果,都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人变得聪明和智慧,从而改变个人行为,为社会服务。第二,学习是生活和工作的竞争手段。同样的人,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与不学,学得深与浅,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由他所占的知识总量决定的,人与人的差异往往也是在于是否坚持不懈的学习。当今社会是竞争化社会,优胜劣汰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因此,我们要全面学习和借鉴所有先进的观念,用“洗脑”或“换脑”的方式,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使自己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第三,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动力。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学习使人从“无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深刻”、“知之甚多”,使人在理性分析中获得更多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观的科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不但改造人类自己,提升个人素质,而且能改造社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基层党员干部更需要加强学习。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直接接触的群众,面临的是一件件具体需处理的事务,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相当多必备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开展,才能解决琐碎复杂的各项事务。(三)澄清模糊认识,不断启发学习的自觉性。要重点澄清“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学”等模糊认识,使大家感到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一项任务,一种职责,一份需要,可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认识提高了,就能够做到工作忙学习不忘,任务重学习不松,始终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客观上,要建立健全学习型机制,不断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广泛性要想使每个同志真正学进去,学得好,就必须一套建立健全的学习型机制。(一)要靠制度约束,坚持培养学习的习惯性。必须建立健全学习计划、检查、考评、笔记作业展评、体会交流等制度,并且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二)要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不同,工学矛盾突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党的创新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当前领导水平提高的首要政治任务。因此,我们每个干部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学习,尤其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选择学习科目,安排学习内容,始终做到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学习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学习讨论什么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工作而且能学得快,掌握得牢,运用得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强化方法效果,切实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重视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就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而言,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四个环节:(一)要精于阅读。一是要精选内容。读书贵在精而不在多。我们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精心挑选,有重点地学习。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这是读书的一个基本方法。二是要精读原著。精读,好像牛吃草一样,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三是要掌握精髓。就是掌握书中的核心观点和贯穿于理论体系中的科学方法。一本书再厚,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可能加起来就是几页、几段甚至几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前人所描述的那种境界。(二)要勤于思考。书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为我所有,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把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把静止的东西变为动态的,把无关的东西变为相关的,才能在前人的认识上创新和超越。思考有多深,思想有多远,人们就能走多远。只有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三)要勇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理论不经过实践检验,就不能转化为能力;知识不转化为能力,就没有力量。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实践,不善于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既善于向书本学习,又善于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提高能力,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四)要善于总结。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弯路、常遭挫折。要把学习引向深入,就要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善于总结,就要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历史的东西现实化,外面的东西本土化,外国的东西中国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就能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四、要切实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做到学习成果与工作能力相互促进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一)把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问题的方法。即善于把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如当重大政策、制度出台时,能不能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拥护,坚决贯彻执行;当个人成长进步遇到挫折时,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继续奋发前进等。(二)把知识转化为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把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措施和手段,提高预测预见能力,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提高渗透结合能力,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团结协调能力,和广大干群一起,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把知识转化为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本领。本职工作岗位既是学习的“大课堂”,又是施展才华的“练武场”,党员干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本职工作,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并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做到始终能够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