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安溪蓝溪中学刘碧池08.8新课程实施已经两年了,我相信每个一线教师都感触颇深。新课程给我们的教学舞台创造了更多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那在新课程中作业该如何布置呢?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要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作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对新课程下的作业改革做了一些探究。下面是我对于新课程作业的一点见解:一、紧扣新课程标准,深刻体会新课程历史作业设计的目的我们历史教师应充分重视历史作业的落实对学好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作业设计。设计出形式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起步能力并有一定思想性和开放性的历史作业,使历史作业有它的新的价值,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二、把握作业设计的原则:1、是重“质”少“量”,求“异”略“同”。要培养学生多种能力,须努力提高作业质量,精心设计,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2、是少封闭,多开放。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还可适当充实一些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3、是变单一为多样,变独立完成为协同合作。《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建立起交流机制。例如,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寻找学习伙伴、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等。4、贯彻开放性原则,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个性化作业按照课程标准的安排,历史课每周开设两节,这样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要带好几个班的课才够工作量。学科课时的这种特点,使我们能够接触到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心理倾向、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特点,思维习惯,从而确定有利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作业。因此,我在作业设计上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办法,既属于课标要求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每一个班级布置的作业是一样的,但为了体现新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和我一起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三、优化作业的布置与设计1、形式上要活泼、力求多样化。改变命题形式单一死板、份量过多、命题过细、答案过死的机械训练习惯方式,利用历史史料的解析将作业形式和量的设置、作业达成度的控制权、作业价值的评判权全方位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史料的收集整理、对已有知识的概括、迁移和探究,对思维过程的不断自我改正,形成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途径],提高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因为历史教材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历史教材中安排的作业类型如“思考”、“活动与探究”,可以将之与历史地图、图表、历史材料结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分析历史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故事会、历史小剧场、现场抢答赛等,陈述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历史观点,训练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尽量防止教师以讲台为中心,花费大量时间精讲细讲却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出现。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布置阅读型、资料型作业,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其次,要因人而问,创新形式。一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历史课程改革依旧不能忽视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但要求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思考。在学生学习新课时,能够解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之后,课堂上再根据这一课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共同商讨解答。或者学生给老师出问题,师生一起研究,相互进行评判,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角色扮演。对于比较枯燥的陈述性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也难以弄懂,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情景,尤其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三是写小论文。教师精选某些问题,指导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搜集课外材料,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以小组方式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小论文。四是制作模型。学习关于氏族聚落的生产、生活状况时,由于知识较零碎,趣味性不强。文字以说明性语言为主,比较枯燥,再加上距今年代久远,与现实联系不强,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隔膜感。陶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生产生活用品,在了解了彩陶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模拟远古祖先,按照彩陶制作流程自己动手捏制陶坯,烧制成器。家住农村的学生用胶泥制作陶坯,用家中的炉灶烧制,有的家长帮助带到附近砖瓦窑烧制。尽管这些称不上是真正的陶器,毕竟锻炼了动手能力,增进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情感,这些模型拉近了远古与现实的距离。模型制成之后集中展览,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老师要及时表扬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创造性和大胆想象,以巩固学生的积极性。五是办历史小报。办历史小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业。在设计小报方面,放手让学生自拟小报名称,设计栏目。先以小组讨论方式定出本组的报名,课后学生经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家庭藏书、各种报刊、图书馆、网络、访问长者、调查社会等,都成为他们的资料来源。小组内把收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组员进行分工,有负责抄写的,有负责剪贴的,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方式在课堂上发表、交流。2、内容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时代呼唤着综合型人才,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在知识的延伸上打破学科界限,有机地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到历史学科中来,将历史问题扩展到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中去,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例如有这样一道题:首相说日本不会做军事大国,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本首相这句话是否可信?为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热点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题型,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时事的了解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深度,要将历史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在新一轮课改中历史作业方面的初步认识与探索,旨在通过对历史作业设计的创新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成功动机,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整体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