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以来黄淮地区地理环境与交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唐宋以来黄淮地区地理环境与交通及城市关系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98级高宇摘要: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与交通之关系,即交通线变化与城市发展演变的关系,认为黄淮之间城市发展表明地理环境对城市和交通有重要影响作用,一个城市如果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畅达的交通它的发展进程就顺利,否则会发展受挫。要善于利用交通推进城市发展。以今天的眼光看,本课题研究的地域大致包括北到黄河,南至淮河,西到京广线,东至大海的地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南部。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的简称。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它大体以黄河为轴线,往南到淮河,属淮河水系,通称黄淮平原,这一平原,东北为沂蒙泰山区,西部为伏牛山区,面积15万方平方公里。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也成西北东南流向。黄淮地区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古至今,其城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本文将先就有关城市兴衰变化及影响因素作概要分析。颖州、徐州、许州、蔡州、亳州、陈州、海州地区中心城市形成较早,并且布局相对稳定。黄淮地区河流广布,颖河、涡河、淮河、京杭大运河分布其中,水利、水患并生。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城市与交通之关系,即交通线变化与城市发展演变的关系,而这些变化又深深植根于地理环境的基础。时间断限为唐宋以来,因为唐宋时期城市布局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将作具体论述。一交通干线与城市之关系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线,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唐宋以来地位尤重通济渠(汴渠)开凿于隋炀帝时期,是隋唐宋诸王朝的生命线。通过它,江南财富源源不断的输往关中或中原政治中心;商旅文人往来频繁,利于南北物资文化交流;中央政府的特使官员、政令文书传布沿线各方。唐代汴渠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通济渠线上相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中心城市,如汴州、宋州、泗州。2汴州从秦国水淹大梁后长期衰微,汴渠使之获得新生,先为宣武节度使治所,再为五代四朝首都,北宋、金朝继而从之,繁华一时,南来北往的人员物资交流频繁。宿州的兴起受惠于通济渠的开通。通济渠开通以前,宿州属符离县管辖,于史无名。不过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发生附近地区。陈胜是河南阳夏人,途经蕲县大泽乡,戍边渔阳(今密云附近),宿州一带可能此时已经正当南北通途,《史记》有所谓“符离之塞”之说。自从隋帝杨广开了通济渠,宿州地位陡然升高。宿州地处通济渠下游,宋州、泗州之间,地理位置适中,唐人称之曰甬口,其上有桥,故也称甬桥。立州之前,修有甬口城。元和四年奏准设立宿州。该地设有盐铁院,物资转输,财富汇聚。宿州陆路交通畅达,《元和郡县志》记载:有徐州经甬桥至宣州之路,长五百里。(注:徐州经甬桥至宣州之路绝非五百里,恐为寿州之误)徐州、宿州关系紧密,互为犄角之势。徐州藩镇王智兴劫掠盐铁院和过往船只财物坐大一方,使唐朝统治雪上加霜。北宋时期,宿州更迅速地发展,“宿州火焚民庐舍万余区,遣中使安抚之。”○1可见宿州的规模。苏轼曾就有人奏请展筑宿州城上书,“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户者甚众……奏展筑外城十一里有余。”○2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繁荣,所谓“草户”就是商业人员,交通便捷,物资交流频繁,促使宿州商业迅速发展起来,进而引起宿州城市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革。两宋之交,黄河南徙,通济渠水路交通中断,据多位南宋使金人士记述,灵璧以上水流时断时续,无法通航。通济渠不复存在,但它留下了一串如项链般的运河城市,宿州就是其一,并奠定了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这种格局一经确定,便未有大的改变。陆路交通在唐代沿汴渠大堤是东南行的大道,隋代修汴渠时即伴随修有沿堤大道,汴渠废弃后,被泥沙淤积抬高的河床成了转而为陆路交通干线。南宋赴金使者记载沿这条线行进,明代开封府东南向仍沿此线。徐州位于云龙山麓,四周群山环抱,古来为地方重镇,西楚霸王项羽都于彭城,至今徐州留有项羽戏马台。史念海先生认为:既然徐州不濒汴渠,唐人韩愈又云“汴泗交流郡城角”有误。实际上,此汴乃汴水也,汴水、汴渠都可通航,不过由于经徐州的汴水——泗水一线有徐州洪(注:又称百步洪)、吕梁洪之险,航道不如汴渠通畅而少有人行记载罢了。唐朝尉迟敬德曾开凿二险,说明有航行之需,明代由于地处京杭运河,也曾开二险。3徐州周边地区手工业发达,这一带煤炭资源丰富,宋代苏轼曾经推广使用煤炭。西有萧窑瓷器。北有利国监铁冶,所制兵器精良,唐代可为徐州藩镇提供军事装备;宋时有三十六冶,冶户数千;明朝由于其临近运河,当南北通途,又增设驿站于此,成为南北枢纽。北宋时“徐城隘肆列城外,公筑而广之。”○3城市人口增加促使城市形态变化。黄河南徙,汴渠废弃后,徐州仍有黄河水路。京杭大运河通航更有利于徐州发展。徐州的煊赫地位除少数时期外一直不曾大的改变,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19世纪中叶黄河北徙后,徐州发展一度受到很大限制,但在陇海铁路、津浦铁路修通后,又恢复了交通枢纽的地位,徐州再次兴起。古代道路格局影响深远,交会徐州的陇海铁路、津浦铁路,与历史上东西、南北走向的驿路大致重合。唐代漕运依赖汴渠,汴渠通畅与否事关政权兴亡,故而沿汴叛乱多遭严厉镇压,庞勋、李希烈就是例证;一时不便镇压的也力求维持表面上的君臣关系,迁就于割据势力,如王智兴、时溥。而当运道受阻时,开辟替代路线就成为必需,镇压蔡州吴元济叛乱时,中央政府开通淮颖运道,漕粮沿淮经颖河运抵郾城,保证了军需供应。“元和十一年十二月始置淮颖水运扬子等诸县米自淮阴斥流至寿州西四十里入颖口,又斥流至颖州沈丘县界五百里至于陈州项城,又斥流五百里入于殷河,又三百里输于郾城。”○4五代后周时,周世宗修治蔡河以通陈颖漕运,并修复汴渠之甬口以下河段。宋代定都汴京,是由于其四通八达,以之为中心有汴渠、五丈河、蔡河,被宋太祖赞为“三条宝带”。宋人称“本朝祖宗都于大梁,盖所以取其转输之便,自江淮闽蜀而来者则达于汴河,自京西而来者则达于蔡河,自山东而来者则达于五丈河,凡欲至于京师者皆达于河。”○5汴渠是沿唐代之旧,五丈河为新开,蔡河作用类似于战国时期的鸿沟运河,南通陈颖,陈颖地区有一定的漕粮供应,年六十万石,并且沿蔡河经颖水入淮可与寿州沟通,寿州为沿淮军事、经济重镇。五代后汉大臣《请陈许蔡三州制造舟船奏》:“蔡水尝有漕运,多是括借舟船……水路可至合流镇,及陈州蔡水未及,水匮十数里……臣伏请开决汴水……自水匮蔡水,路才五六里,水势便于开决,陈蔡漕运必倍常年,私下往来更丰财货,此之利便实益转输。”○6蔡水运道开辟当在此前,五代政权居于中原,漕运只能就近获取,故开封周围水运发展,北宋达于顶峰。宋代蔡河与颖河、涡河通,蔡河——颖河、蔡河——涡河水运促进沿河市镇的发展。例如:通许、建雄镇、高柴镇、蔡口镇、界沟镇、税子步镇。宋张耒《咸平县丞厅记》:“咸平五年诏以陈留之通许镇为咸平县。先是,章圣皇帝幸亳祠老子,道通许,筑宫以待幸。既为县,即以宫为令治所,主簿居中书府,而枢4密府为尉舍。”○7亳州由于老子诞生于此,宗教色彩浓厚,而北宋统治者又尊崇道教,多次巡幸亳州。通许处于蔡河边,由北宋东京至亳州经蔡河、涡河过于此,与东京距离较近,位置适中。皇帝路过,筑宫以待,后竟以行宫为县令治所,可见行宫并未使用,否则怎能以之为治所?不过似乎筑宫有利于抬高自己的地位,升县也就气壮了。金朝定鼎中原后,也非常重视这条交通线,“贞祐三年,既迁于汴,以陈、颍二州濒水,欲借民船以漕,不便。遂依观州漕运司设提举官,募船户而籍之,命户部勾当官往来巡督。”○8黄河夺淮后,淮河水系紊乱,汴渠废弃,蔡河失去往日地位。元代修贾鲁河起到了重新沟通淮颖的作用,武同举《淮系年表全编》(第二册表七,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年)贾鲁自郑州引京水、双桥之水经朱仙镇下达以通颖、蔡、陈、许之漕,后人亦名为贾鲁河。”○9贾鲁河催生了朱仙镇。朱仙镇闻名于世始于南宋,据说岳飞北伐曾打到朱仙镇,但是邓广铭先生认为岳飞没有打到过朱仙镇,即使如此,仍可表明早在两宋之交,朱仙镇地理位置之重要。元代贾鲁河修成后,朱仙镇逐渐发展成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商旅往来,物资汇聚。后黄河泥沙涌入淤积,沿颖河上溯船只仅能到达周家口,由此转为陆运,周家口(今周口)成为南北水陆转换点,取朱仙镇而代之。商水县县治曾移于此,最终成为地区中心城市,将中原交通枢纽陈州也纳入毂中。黄河多次南泛,使所过之处土壤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清代“自郑州所属之荥阳县起至陈州属之沈丘县止,共计十一州县,迂回不下千里,于康熙四十五年曾经开挖……竟不能畅行无阻,盖因豫省土性松散……旋浚旋淤。”○10水运不通,制约了当地的发展。黄淮地区之水路交通,涡河、汝河、颖河、淮河都可以通航,唐定都长安,宋金都开封,漕运向黄淮汇集,元明清都北京,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加之黄河南徙扰乱淮河水系,黄淮水运失去往日地位,但在特定时期又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京杭大运河运道不通时,漕粮由淮达黄,陆运一段,再经卫河运抵北京,起到替补作用。“至我朝洪武二十四年会河淤,往来者悉由陆以至德州下河。永乐初,起造北京粱道由江入淮,由淮入黄河,运至阳武由陆运、水运至北京。”○11以下是黄淮地区元明驿道的详细分布,以与唐宋时期形成对比。5《永乐大典》引《析津志》载有“天下站名”。据此,可以看到站赤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黄淮地区交通格局仍然留有以汴梁为中心的深刻痕迹,“汴梁:正南四十五里,至此分三(注:四?)路,一路正西由当(注:荥?)阳至河南府,一路正南由朱仙镇迤里东南至蕲州,一路东南由杞县至寿州,一路西南由有川至襄阳。”○12不过,相对于宋金时期也有很大变化,新增由大都的驿道贯通南北,到陵州,“一路东南由平原渡河至徐州”,另外可以自归德(商丘)“正东由于山至徐州”。徐州为水陆要冲,南来北往的官私商旅匆匆而过,徐州“陆路正南由者兰至扬州,水路由吕梁、邳州、卒河、宿迁、张思忠、耿举沙、大清口至淮安”。《永乐大典》卷19442载有水站,由此可知元代黄淮地区水路交通状况。汴梁路所辖水站一十二处:汴梁站、通许站、崔桥站、常平站、陈州站、项城站、太和站、颖川站、夷陵站、颖上站、正阳站、界沟站。这表明蔡河、颖水、淮河水运条件仍可。徐州所辖水站六处:谷停站、徐州站、城安站、宿迁站、吕梁站、溜沟水站、。徐州以下运河借用了黄河河段,但也使得运河易受黄河泛滥影响,阻断漕运。据杨正泰先生《明代驿站考》页118《河南驿站分布图(万历十五年)》标示,北京南行驿路自卫辉府分向郑州、开封府两路,至开封府又一分为二。郑州一路为——禹州——襄城——叶县——南阳府,开封府一路为——尉氏——许州——临颖——郾城——西平——上蔡——汝宁府——真阳县——罗山,开封府——陈留——杞县——宁陵——归德府——永城。宋金相比变化不大,可见城市体系相对稳定,对驿道形成牵引作用。元明清政治中心北移,要求主干交通线适合新情况。元代开会通河、通惠河,大运河形成,是为京杭运河前身。济宁处于南北分水之地,漕船在此存储、转运,逐渐发展为新兴城市,兖州由于远离运河,济宁最后取代兖州成为地区中心城市。济宁,原为陆路要冲。唐朝名任城县,地当冲要,《兖州任城县令厅壁记》:“鲁境七百里,任城当其要冲,东盘琅琊,西控巨野,北走厥国,南驰互乡,况其城池爽垲,邑屋丰润……故万商往来,四海绵历……户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一。”○13元朝济宁临会通河,当运河之中,交通便利,商贾所聚,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明清更有大的发展。“(洪武)二十一年,山东巡按陈济言,淮安、济宁、东昌、临清、德州、直沽商旅所聚,京都北平百货倍往时。”○14“是时(永乐年间)淮口、徐州、济宁、临清、德州,皆建仓转输。”○15仓储功能的发挥往往与伴随着商业发展。6颖河、涡河、淮河、黄河、京杭大运河构成了发达的水运系统,沿河形成城市带,地区中心城市往往位于几条河流交汇处,因为这样经济腹地广阔,商品集散方便。同时,水患也威胁城市安全,其中以黄河泛滥影响最大,徐州、萧县、宁陵、商丘等城纷纷被迫迁址。二城市区位个案分析除去处于主要几条交通干线的城市外,自成一体的城市也颇具特色。蔡州(今汝南)。从地理位置看,蔡州位于黄淮平原西南部,汝河中游,今属驻马店地区。其城北枕汝河,三面环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