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阳经济区的发展1.前言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已迈进了以经济竞争为轴心的全球化时代。形成了一个由资本、金融、信息,技术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国家、区域和城市是这个网络上大小不等的结点。集聚了先进技术,综合机构及科研力量的城市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成为网络的支撑体系。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深入,国家、区域之间经济竞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则表现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竞争。城市群的形成、崛起及其带动作用,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沈阳经济区的构建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新背景,顺应了发展的趋势,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沈阳经济区内有辽宁省省会、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的沈阳,有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化纤之城辽阳,粮食煤炭基地铁岭。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的衰退,传统工业市场竞争力的减弱,地处内陆的地理位置,城市之间产业门类的趋同而产生了不良竞争等因素,经济区各城市均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2.沈阳经济区的各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定位2.1沈阳——做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开路先锋沈阳经济区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沈阳又是沈阳经济区的核心。沈阳在今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将按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原则,做大城市经济规模,进一步增强对周边城市的带动能力,推动沈阳城市化快速发展。沈阳将同时开展四项专项改革试验,即铁西区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战略重组改革试验、金融商贸开发区的生态金融专项改革试验、大浑南地区的工业化信息化改革试验、辽中的现代物流保税创新试验。沈阳市会为沈阳经济区全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积极的探索。通过交通、产业带等连接,沈阳市将与其他几个城市走一体化道路,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和辐射,最终建成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中心城市、东北亚重要经济中心。2.2鞍山——打通出海大道鞍山市是沈阳经济区出海的必经之路,是沈阳经济区开放的窗口。鞍山市将重点打通下面几条大通道: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出海产业大通道已经启动,鞍山段是大通道出海的重要节点,并将在大通道两侧规划建设工业园,实现工业项目良好落地;启动境内城际铁路大通道,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城际铁路是沈阳经济区重要的城际连接带快速通道。全面建设东北亚铁路大通道。北起黑龙江、经吉林,途经辽宁的铁路大通道将全面打通,鞍山境内的岫岩恰处这条线上,与营口、盘锦串在一起,鞍山将乘上东北亚铁路大通道快车。2.3抚顺——同城加速城市转型抚顺市院批准――资源枯竭城市试点,沈阳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抚顺市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沈阳与抚顺两个城市间火车站之距仅为15公里,空间距离使沈抚同城成为可能,沈抚城际铁路率先吹响沈阳经济区城际间快速联动的号角,目前,沈抚之间已有9条快速通道连通。抚顺市将紧紧抓住在沈阳经济区中的地利,实现由资源枯竭城市向经济型城市华丽转身。目前,在沈抚新城建设中,抚顺市给企业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入住新城的企业拥有自主冠名权,同时可享受024通信区号。2.4本溪——连接交通借力发展沈阳经济区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有利于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发展,更有利于本溪钢材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发展。本溪市将依托本溪钢铁集团等,借助沈阳经济区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的机会,加快建设本溪钢材深加工产业。另外,此次机遇同样有利于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本溪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这里的山水、文化都独具特色,本溪市将借此机会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沈阳经济区的一员,沈本一体化是沈阳与本溪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一体化建设中,本溪市将充分利用好沈阳市的信息、技术、商务等优势推动本溪市发展。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本溪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设沈本产业大道、沈本旅游景观大道、沈本城际轨道交通等。2.5营口——完善港口功能打造便捷通道高军说,营口是沈阳经济区中惟一的港口城市,发展中将发挥沿海优势,服务沈阳经济区。尤其在沈阳经济区上升国家战略后,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创造出海大通道的便利条件。今年,营口将再投35亿元,进一步提升完善港口功能,使之成为沈阳经济区最便捷的港口通道。同时,要发展港前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为沈阳经济区服务。2.6阜新——确保充足的资源供给与其他城市不同,阜新要做沈阳经济区新型能源的供给区。如今已经在阜新开工的一个大项目将可以为沈阳每年提供约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另外,一条重要的铁路在阜新境内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内蒙古和辽宁之间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此外,阜新还在内蒙古与辽宁交界处建设大片森林,保证沈阳经济区生态环境优质,不受科尔沁沙地侵袭。2.7辽阳——跨河建设新城辽阳有历史悠久的太子河,西岸是老城区,东岸却一直没有开发。目前,辽阳举全市之力,开始建设这一区域。辽阳将把太子河作为城市中心,将真正变成现代化滨水城市,这也是辽阳市人民多年的愿望。辽阳还计划大幅度扩大城市规模,如今已形成全市八大组团开发的局面。辽阳的目标是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2.8铁岭——推进“一区两带”建设铁岭市也是最受惠于沈阳的城市,沈阳经济区获批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铁岭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铁岭市将重点加快推进“一区两带”建设,“一区”即加快建设铁岭新城区。“两带”,主要在沈阳铁岭之间要建成产业带;在两市之间还规划了三个新市镇,推进城市带建设。3.沈阳经济区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战略沈阳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须加快对经济区城镇体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整合,促进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构建城市布局合理、市场高度开放、制度建设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行政成本,增强整个区域市场综合竞争力。3.1经济一体化战略3.1.1市场整合加强区域性和城市间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和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以加快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3.1.2产业结构整合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沈阳经济区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各城市要从整个经济区考虑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坚决杜绝产业同构现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3.1.3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建设和完善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可为经济区功能的完善与拓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通过“四网”(快速交通网、信息网、绿化水系网、市政设施网)、“两铁”(地铁、轻轨)、“三港”(空港、海港、信息港)的建设,实现经济区交通、信息、资源、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的目标。3.2城镇一体化发展战略3.2.1在城镇等级体系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使城市具有与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相匹配的规模,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经济区将形成一核、七副、十星的网络化组合城市群。“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阳,人口规模可以发展到1000万人;“六副”是鞍山、本溪、抚顺、辽阳、铁岭、营口、阜新七个大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到500—1000万人;“十星”是海城、开原、铁法、新民等十个中小型城市,人口总规模可以发展到300—600万人。力争尽快实现经济区人口规模2400-3000万人的目标。3.2.2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未来沈阳经济区内城镇发展格局将是“一核、三主轴、两副轴”。“一核”为中心城市沈阳;“三主轴”为沈阳至山海关的“沈西发展轴”和沈阳至大连的“沈大发展轴”以及沈阳至丹东的“沈丹发展轴”;“两副轴”为沈阳至抚顺发展轴、沈阳至哈尔滨发展轴。通过“点轴发展战略”带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3.3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战略构想3.3.1突出沈阳优势,发挥中心城市在经济区中的龙头作用城市群、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中心城市或核心城市的作为。沈阳作为一个具有区域认同感的中心城市应从两方面强化其在经济区的龙头作用:一是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核心功能;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综合能力。3.3.2强化中心城市在经济区中的综合功能在集聚功能方面,加强沈阳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将沈阳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信息中心、交通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要素配置中心。要着力构建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格局,不断完善作为区域商贸流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的功能。在城市布局方面,沈阳市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在分析城市内部的潜力及发展需求的同时,应超越在市域范围内考虑问题的传统思路,树立“大沈阳”的观念,按照国际上大都市发展的空间规律将其放在区域的宏观层面上,综合考虑其于沈阳经济区、辽中南大都市带、环渤海经济圈、整个东北地区城市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形成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4.总结正当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处在紧要关头之际,国家做出了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决策,这无疑将给当地城市发展带来许多机遇。沈阳经济区内有我国“一五”时期形成的东北地区十个重要工业城市中的四个,通过经济区内城市间技术携手、资源共有、信息共享,使城市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放眼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在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同时,完成城市自身的跨跃。这不仅是沈阳及其周围城市提高竞争力的选择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客观要求与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诸大建.大都市连绵带的基本概念与国内外的典型实例[A].长江边中国论文集[C].2002.【2】朱邵毅.振兴辽宁的重大抉择(沈阳经济区战略与构想)[A].2003科技年会论文集[C].2003.【3】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2(5).【4】王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1996(4).【5】仇保兴.战略规划要注重城市经济研究[J].城市规划,2003(1).【6】戴逢.关于广州战略规划的提出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3(1).【7】沈阳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Z].沈阳市规划局,2002.【8】辽宁中部城市群整体规划[Z].辽宁省建设厅,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