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小麦种植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河南小麦在全国小麦生态区域分布中的地位摘要:本文从全国小麦生态区域分布出发,浅谈河南小麦在全国小麦生态区域分布中的地位,根据降雨量、温度、日照、海拔,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以及小麦品种优势等条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阐述了河南小麦的种植优势。并对豫小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关键词:全国小麦生态区划分;河南小麦生态条件;种植优势在我国,小麦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保证粮食安全和膳食健康营养至关重要[1]。小麦是世界最重要谷物资源之一,产量仅次于稻谷居第2位,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既是人类主要的食物资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2]。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欧盟、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2009年欧盟小麦产量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20%,中国占17%,印度占12%,美国占9%,俄罗斯占9%,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7%。2010年俄罗斯遭受严重干旱的破坏,小麦减产,在世界小麦总产量中比重将下降。中国2010年上半年小麦获得丰收,在世界小麦总产量中的比重将上升。小麦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保证粮食安全和膳食健康营养至关重要。常年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约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品种。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依靠科技进步和政府推动,中国小麦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09年我国小麦产量11495万吨,较2008年增长249万吨,增幅2.2%。2010年上半年小麦产量超过2009年同期,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保持继续增加势头。到2015年预测中国小麦产量将超过1.4亿吨。本文以小麦的生态区域分布划分为指导,简单谈谈怎样理解河南小麦生态区域的重要性问题。1全国小麦种植生态区划分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生态区划分为以下几个主区[3]。1.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m。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尚有较大面积的宜农荒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降水东部多而西部不足。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1.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全区海拔1000~1400m,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大陆性气候强烈,寒冷少雨。种植制度以一年一作为主,少数地区可两年三熟。播期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中旬,7月上旬成熟,最晚可至8月底。1.3西北春麦区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较高。全区地处内陆,极少受海洋季风影响,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海拔1100~2200m,土壤主要是棕钙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其中,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贫瘠。最冷月平均气温-9.3~-7.5℃,绝对最低气温-27~-23℃,日照长,辐射强,日温差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但蒸发量大,为我国降水量最少地区之一。种植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3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左右成熟。1.4新疆冬春麦区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麦田面积北疆较大。全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南疆尤少。但冰山雪水资源丰富,可保证灌溉。气温南疆略高于北疆。日照长,辐射强。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疆兼有一年两熟。冬麦品种为强冬性,9月中旬播种,3月初成熟。春麦播期北疆为4月上旬,南疆3月初,均7月中旬成熟。1.5青藏春麦冬麦区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较小,其中以春麦为主。70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本区海拔4000m以上,农区一般3300~3800m。藏南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绝对最低气温-25.1~-13.4℃。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经两个月之久,且日照长,日温差较大,有利于形成大穗大粒。年降水分布十分不均,以藏南地区较多,西部最少,冬、春麦播期分别为9月下旬及3月底前后,成熟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种植制度主要一年一熟。1.6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全区地处冬麦北界,除河北北部及辽宁沿海一带为平原外,海拔一般750~1200m。土壤为褐土、黄绵土等,耕性良好,保墒耐旱,但越冬冻害时有发生,尤其在冬、春麦交接边缘地带。年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旱害严重,春旱尤甚。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其中旱地多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在水浇地区近年有所发展。播期旱地为9月上、中旬,水浇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通常为6月中、下旬。1.7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近一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全区地势低平,海拔除陇东、关中和山西西南部略高外,山东、河南以及苏、皖北部均不及100m。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冲积土为主,质地良好,具有较高生产力。全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宜,小麦越冬条件良好。降水基本可满足小麦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区仍时因雨量不足而发生旱害。种植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区多二年三熟,关中渭北和晋南旱塬地区有的一年一熟。播期通常为10月上旬,6月底前后成熟。1.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全区气候温暖,地势较低平,以丘陵为主,海拔一般50米左右。年降水量大,常发生严重的湿害。种植制度以一年二熟为主,不少为三熟制。品种多弱冬性。10月中、下旬播种,5月中、下旬成熟。1.9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积最大,亩产和总产最高。全区地形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海拔300~2000m,气候温暖,水热条件较好,但光照不足。土壤有红、黄壤,种植制度稻麦两熟,部分地区实行冬麦及双季稻三熟制。小麦品种多春性到弱冬性。平原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期在5月上、中旬。丘陵山地播期略早而成熟稍晚。平川稻麦两熟区,宜冬早放水晾田,精耕适期下种,以培育壮苗,减少湿害。丘陵山地旱区则加强水保和农田基本建设,增施肥料,培肥地力。1.10华南冬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部。小麦不是本区主要作物,历年面积极不稳定。全区近90%的麦田为山地、丘陵,沿海平原不及10%。海拔,丘陵区约200m上下,沿海平原则不足100m。土壤主要为红、黄壤。气候暖热,水热资源丰富,唯季节间雨水分布和小麦各生育期需水很不协调,苗期常发生干旱而灌浆成熟阶段又多阴雨,影响结实灌浆,导致赤霉病发生。种植制度多为稻、稻、麦一年三熟,部分地区实行稻麦两熟或二年三作。2河南省小麦种植的生态条件2.1河南省小麦种植生态区划分全省划为四大区,并在最适宜种植区内划出三个亚区[4-5]。2.1.1小麦最适宜气候种植区本区面积大,占全省麦播面积50%以上,属河南主要麦区,共分为三个亚区。2.1.1.1豫西北光温条件好灌溉设施健全的高产区主要包括黄河沿岸,京广线以西的洛阳、偃师、郑州、孟津、孟州、温县、济源、修武、博爱、焦作、新乡、汲县、淇县、汤阴、安阳、林州等县市。该区主要是光温条件较好,冬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培育冬前壮苗和安全越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春旱机率较高。连阴雨天气少,光照充足,对小麦穗花分化和穗粒形成很有利。本区主要问题是自然降水少,全生育期降雨量150~200mm,与需水量相差极大,但由于地下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能缓和自然降水少的矛盾,生长后期干热风危害重,是省内重大干热风区。2.1.1.2豫东北最适宜种植区包括京广线以东黄河沿岸诸线市:清丰、内黄、濮阳、长垣、延津、原阳、中牟、开封、民权、兰考、宁陵等县。本区光热水条件与2.1.1.1区相同,其不同之处区内为沙盐土,地力脊薄,保水保肥能力差,干旱严重,属重干热风区。区内降水少,土质差,影响光热资源的发挥和利用。如果能改良土壤和灌溉条件,加之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很大,将成为我省小麦最适宜区。2.1.1.3豫东最适宜种植区主要范围是东中部平原,包括商丘、许昌、周口、漯河、开封等地市,是全省小麦主产区。区内江热水条件均衡,光照充足,为小麦安全越冬和培育壮苗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春季降水变化率大,旱涝交替出现,连阴雨天气较少,光照充足,对穗粒形成较为有利。小麦生育后期日较差大,有利于提高千粒重。主要问题是自然降水偏少,干旱往往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和光资源的充分利用。另外,春季低温霜冻对小麦具有一定影响。2.1.2淮北平原、南阳盆地适宜气候区主要包括沙河以南驻马店和南阳盆地,也属该省主要产麦区。全生育期降雨充沛,达300~400mm(不包括底墒水)。冬季温暖,对冬前分蘖、越冬有利。干热风危害轻,对小麦籽粒增重比较有利。主要问题是春季连阴雨天气较多,相应引起光照不足,气温偏低,已成为本区粒重上不去,品质亦较差的主要原因。另外,本区小麦收获期易出现多雨天气,使之丰产不能丰收。2.1.3浅山丘陵盆地小麦较适宜种植区主要包括该省西部和西南部700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区,区内小麦全生育期0℃积温,降雨量200~300mm,日照充足,小麦适时播种条件下,对壮苗的培育和安全越冬较有利,若播种偏晚,秋旱严重时,冬季易引起死苗。生长后期日较差达13℃以上,较有利于籽粒增重。春季干旱影响小麦穗粒形成,因此本区主要依靠小麦穗数来争取产量。该区700m以上地方仍有小麦种植,在海拔1300m的地方种植小麦已是成熟度极差,产量很低,因此说在1000m以上已不适宜冬小麦的种植。2.1.4豫南春多雨,小麦次适宜种植区本区主要包括淮河以南各县,也就是豫南稻茬麦区。这里所说次适宜种植区仅是相对而言,困为该区属亚热带过渡地带,也是南北麦区的过渡带,同时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增产潜力还是很大的。小麦生育期主要气候特点可表征为:雨量充足湿害多,冬季气温较高并温暖,后期高温;前期光照充足,后期寡照明显。具体地说,冬前气温高,播种较晚,麦苗生长弱。冬季温暖,雨量多90mm,越冬条件好,春季多雨,且连阴雨过程频繁,湿害较重,对生活上麦穗形成不利。小麦生长后期气温日较差小,影响籽粒增重及品质的提高。所以,可以认为本区春季阴雨多,光照不足,灌浆期气温日较差小,是限制小麦生产的主要因子。2.2河南省小麦的种植优势河南隶属黄淮冬麦区,光热资源丰富,降雨量较少,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小麦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与积累,是我国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的最适宜地区[6-7]。同时小麦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很大。此外河南对本省小麦品质区划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对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的建设创造了条件。3结论以上从小麦生态区划分为出发点,主要介绍了全国以及河南小麦的生态区域分布,根据降雨量、温度、日照、海拔,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水平,简单介绍了各生态区小麦的种植情况,目的在于说明河南小麦生态种植区的有利条件在全国整个大环境下的独特优势,以期借助当代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