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多城市比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号:04006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多城市比较——基于钻石理论的分析清华大学邵锋指导教师鞠瑾(金融街控股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摘要]建立国际或者区域金融中心现在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重要战略,哪些城市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它们又具有哪些劣势,通过运用钻石理论进行多城市比较,可以发现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在建设金融中心上各有优劣,总体来说,在迈向国家、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最具优势的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再次是深圳,同时,通过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关键词]金融中心钻石理论竞争优势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南京、大连、天津、成都、西安、沈阳,迄今已经有9个城市以调门不同的声音喊出了“建立金融中心”的口号。上海以“种子选手”的姿态赢得了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资格;深圳市则审时度势,定位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相比之下,北京的地位有点神秘:欲建国际金融中心,却不能与上海相冲突;欲成为国内金融中心,却没有交易所。北京何去何从?北京市政府至今未有明确表态,但智囊人士已经开始吹风鼓劲了。在这种群雄逐鹿,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角逐中,各方都有优势和劣势?谁会胜出?以何种视角和标准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是问题的关键,可以说迈克尔·波特教授构建的钻石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一、钻石理论概述钻石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构建的一种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波特发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解释当今的大多数国际贸易现象,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包括资源赋予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政府政策影响国际贸易的理论同样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贸易。波特独辟蹊径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产业的发展中,他认为,从微观的角度看,竞争力来源于低成本或者是创新,而这两项优势的获得是建立在规模经济、技术发展和国内市场规模等基础之上。因此,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这些基础性的因素能在特殊的环境中得以产生?产生的过程是随意的,还是有区位性的?为此,波特提出了钻石理论,钻石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种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胜出,主要受制于四大关键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由上述四项关键要素形成的“钻石体系”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关键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菱形的钻石体系以四大关键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环环相扣,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但是,即使拥有钻石体系中的每一项要素,也未必就拥有了国际竞争优势,只有将所有因素交错运用,形成产业自我强化的优势,才是国外竞争对手无法模拟或摧毁的(见图1)。图1完整的钻石体系此外,迈克尔·波特还认为:除四大关键要素之外,和产业竞争力有关的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产业若要形成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先必须能善用四大关键要素,加上机会因素、政府角色,从而彼此互动。上述6个因素的双向相互影响产生了关于产业的一个动态系统,而且有10种关系可以研究。该动态系统不是均匀地作用于一个经济体,而是集中于某个产业的簇群,使之达到最优的竞争力和最大的产量。在波特看来,簇群是特定领域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它包含了一系列相联系的产业和其它对竞争重要的主体,和其它组织一样,它有一个产生、演化和消失的过程。钻石模型解释了每个层面如何受到其它三个层面的影响,例如,强硬的竞争对手、世界级的研究机构和强大的国内需求等三个层面必然产生良好的要素条件,从而产生强有力的簇群。一个地区只依靠一个层面的因素,决不能产生具有竞争力的簇群。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只依靠其便宜的劳动力,必然导致劳动力的低效率运用。二、基于钻石理论的多城市比较1、生产要素分析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所具备的条件。天然要素如人工、耕地、天然资源、资本与基础设施等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的竞争条件。除天然的生产要素外,经过创造、升级和专业化的人为条件也极其重要。生产要素在整个体系中的角色必须依不同产业的竞争形式而定,如:观光业对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的依赖很深;教育和医疗服务则取决于专业人员的训练和技术。从生产要素看,金融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历史等软环境,专业人员的储备,产业结构等方面,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在各项生产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从地理位置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可以说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辐射能力波及全国;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的战略位置,背靠内地,面向国际,拥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和先进的国际邮电、网络设施;深圳是南中国的海滨城市,毗邻香港,是较为现代化的国内第四大经济城市。从基础设施上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京、上海、深圳在城市硬件设施上都有较大的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机会政府发展。北京是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对CBD区域和金融街区域进行改造,规划建设成本较高。而上海陆家嘴区域是浦东新区的一部分,是新建设的区域,统一规划,建设成本较低;深圳也是新兴城市,在城市开发初期就有统一规划,建设成本较低。其中,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统一规划开发较早,金融街、CBD规划建设其次,深圳中心区规划建设最晚。从规划建设面积、功能配套方面比较,由于北京已有CBD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义庄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与金融街建设形成较齐备的功能配套,因此,北京在硬件设施上与上海、深圳差不多,只是不够集中。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自1990年底启动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区域成片规划、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贸易功能聚合等阶段,28平方公里内已基本形成了金融中心区、竹园商贸区、行政文化中心、龙阳居住区等功能小区。陆家嘴区域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小陆家嘴中心区1.7平方公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建造的楼宇有550幢,总建筑面积达1339.6万平方米。其中已有336幢高楼建成投入使用,竣工面积达780.2万平方米。智能写字楼有78幢,建筑面积有496万平米。金融街规划用地1平方公里,从1993年开始建设,到2003年底,金融街南区已基本建成,完成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其中智能高档写字楼12栋,建筑面积87万平米;北区的规划建设也在加速进行,其中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8万平方米,包括11栋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的智能高档写字楼;未开工项目总面积为128.6万平方米,包括8栋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智能高档写字楼。按照金融街区域的总体规划,金融街区域项目将在2007年全部建成,届时将完成建筑面积364万平方米,其中智能高档写字楼项目31栋,建筑面积将达271万平方米,占总开发面积的74%,充分体现金融街区域的商务功能。2001年北京CBD中央商务区规划确定,在4平方公里的用地面积内,建筑规模控制在1000万平方米之内,其中写字楼约50%左右,公寓25%左右,其它25%左右为商业、服务、文化及娱乐设施等。主要的商务设施将沿东三环路、建国门外大街两侧布置,确定位于金十字东北角面积约30公顷的地区为CBD的核心区。深圳市在90年代提出中心区规划建设。深圳市中心区,是未来深圳集金融、商贸、信息、文化、会展及行政于一体的城市商务中心和行政、文化中心,位于深圳市几何中心,莲花山以南。由滨海大道、红荔路、彩田路、新洲路4条城市干道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413.86公顷。深南大道由东向西穿越其间,将中心区分成南、北两片区。1998年春天破土动工,目前规划总面积为800万平方米。从人文历史环境来看,上海和北京具有悠久的金融文化环境,具有一定优势。在19世纪60年代,上海作为西方列强枪炮下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因其地处长江出海口的战略位置,成为西方列强的租借地,也因此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资本,成为中国较早工业化的地区。在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地区著名的通商口岸,金融中心,是许多外国银行亚洲地区总部所在地。北京现代金融已有百年发展历史,早在1905年,北京就延生了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至1949年,先后设址在西交民巷的银行共有27家,其中包括国家银行、官商合办银行、商营银行和外资银行。1949年后,国家主要权力机构和管理机关均设在北京,作为国家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就座落于现在的金融街门户上,因此这里自然成为全国金融管理中心,也是信贷收支、货币收支及资金结算的国家金融中心。从人才储备上来看,北京是金融人才集聚中心,北京大批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储备,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总部聚集的优势,进一步改善环境,不断吸引大量高级管理人才和各类型专业人才来京发展,可以增强人才的集聚效应;与北京相比,上海也好不逊色,上海同样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多年来储备的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现代管理人才等。相比之下,深圳在这方面要逊色许多,虽然深圳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证券交易所,已经储备了不少人才,但高等院校的数目较少,使其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近年来,北大、清华等高校深圳研究院的建立,可以说是深圳方面的高明之举。在产业结构上,北京的金融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较上海、深圳更高,北京的经济增长更多的倚赖于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产业的发展。表1:北京、上海、深圳第三产业、金融产业地位比较(2001-2003)金融业占GDP比重金融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西城区33%38.28%86.20%北京14.23%23.16%61.41%上海10.06%20.78%48.43%深圳10.05%22.34%44.97%资料来源:北京2003年统计年报、深圳2003年统计年报、上海2003年统计年报、西城区2003年统计2、需求条件要素分析国内需求市场是产生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它会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比较三个城市在金融产业上的需求条件可以从经济总量及增长率、外贸总额、人均GDP、存款总额、企业总部数等方面来考察。在经济总量方面,上海在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贷款总额等多个指标上都高于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具有带动全国经济的巨大动力。由于北京的银行总行和企业集团总部较多,所以北京的存款总额位居全国第一,具有发展批发金融业务的独有优势。图2:北京、上海、深圳经济总量比较(2001-2003)北京、上海、深圳经济总量比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8920012002200319892001200220031989200120022003北京上海深圳GDP(亿元)财政收入(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各项存款总额(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亿元)深圳在出口额上位居全国第一,而上海在利用外资方面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在2003年落后于深圳。北京需要在改善投资环境上做更多的努力,进一步扩大开放。图3:北京、上海、深圳外经贸比较(2001-2003)北京、上海、深圳外经贸比较0100200300400500600700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540.150.121.54.743.950.358.529.7364950.4出口(亿美元)11.611812616961.42763214853463744666301989200120022003198920012002200319892000200120022003北京上海深圳深圳的人口总数增长迅速,已突破500万人大关,但总量上还不到北京、上海的一半。深圳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上都高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一。图4:北京、上海、深圳人均GDP、人均收入比较(2001-2003)北京、上海、深圳、全国人均比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人均GDP(美元)1198308433553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