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授课教师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沈君立联系方式1356592917313565929173@126.com一、全面深化改的总目标(一)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众所周知,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转折之年。而就在这一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是邓小平继著名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构想。前一个构想是关于经济发展的目标,后一个构想是关于制度建设的目标。从1992年起,再过30年就是2022年,这就是说,按照邓小平的设计,到我们在第一个“一百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同时,还要用“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就巩固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战略任务。当前,距离我们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只有不到七年时间,而到邓小平给出的完成制度建设的时间,也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实现“到二○二○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他还说,“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可见,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一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当前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形势的新认识,抓住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点,预示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新时期的到来。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一)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地阐释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相互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就是说,国家治理体系实际上就是我国经济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既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二)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这就是说,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当前,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治理理念、深入改革治理体制、丰富完善治理体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说,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代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基础是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证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这一制度框架内进行的。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必须清醒地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我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还有许多禁锢人们思想的框框亟待打破。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凡是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就采纳、就坚持,凡在实践证明是不可行的、错误的,就马上纠正。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治理问题的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不断摸索规律,最终在整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年的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我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只能来自义无反顾的实践探索。(三)善于学习借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善于借鉴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必须经过两项检验:一是是否有助于推进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二是能否被中华文化吸收消化、在中国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是回到封建王朝的所谓“太平盛世”中去,也不是为了在中国造就一个纯西方式的社会,而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任何古人的、前人的、洋人的治国理政经验,不论它们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度曾有过何等辉煌的成功,都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来。因为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将面临的难题,是目前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不曾遇到过的,不可能指望人家会为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他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启示和参考,这是毫无意义的。但自己的路终归要靠自己来走,自己的事业终归要靠自己来做。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一)从管理和治理的观念更新1.管理和治理的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体现了多元共治的理念。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对象;社会也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而且也成为治理的主体。2.管理和治理的权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权来自于权力机关的授权。权力机关授权从根本上说是人民授权,但人民授权毕竟是间接的。而治理权当中的相当一部分由人民直接行使,这便是所谓的自治、共治。3.管理和治理的运作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因而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常受质疑,其有效性常难保证。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治理行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视,其有效性大大增加。(二)新一轮的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新一轮的制度建设。要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通过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党的执政水平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四)坚守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作用习近平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做的工作(一)深化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中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变化,引入并应用电子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二)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努力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但在如何发挥好制度效能方面重视不够。有些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大力推进贯彻落实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具体可行、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真正把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的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三)深入研究西方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积累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对西方国家在长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积累了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经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统治到治理”的实践,要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其中具有规律性、可为我所用的合理精华。六、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一)国家治理的规划和决策体系建设国家治理的规划和决策体系是最重要的体系,它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根本性所决定的,决定了国家前进的方向,社会发展的目标,以及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所包含的基本价值和内容及其途径和手段的选择。国家治理规划和决策体系应该适时得到构建,通过宪法和法律、基本制度和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确立中国的国家发展与治理大纲。而发展与治理大纲所确定目标和内容的实现,要体现在实际具体的运行机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上。(二)国家治理支持体系建设国家治理的支持体系包括国家政权体制、国家财政体制、意识形态体制、社会体制等等。这些体制都应该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坚强支持,同时,国家治理的支持体系不仅包括政府掌握的资源支持,还包括社会对国家的支持。国家治理的支持体系决定了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政治局面的稳定、国家汲取资源的能力和控制调节乃至治理社会的手段选择、国家意识形态体制的效能、国家的政治调节成本和社会动员能力、国家社会体制的健全程度、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和潜能的发挥。社会对国家的支持,也必须通过上述各方面体制功能的充分发挥,才能予以调动,从而形成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和配合局面。(三)国家治理评估体系建设国家治理评估体系是国家通过社会调查统计、信息收集分析、情报综合提炼等途径,获得国家治理状况的总体认知,对国家治理状况进行考察评价的工作体系。它包括政府内部、政党、社会、媒体等各个方面,在这些方面的参与和互动下,构成对国家治理状况的评判和估量。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现代国家的标志之一。(四)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建设国家治理监督体系包括体制内部监督、政党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组织监督等等,是国家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层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