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皖江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皖江文化安徽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拥有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发祥地逐渐演变出了“四大文化圈”,皖江文化就是其中一种。皖江位于长江两岸,主要包括沿江平原和皖西山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季风的影响较大,雨量充沛。地形、气候均适宜于农耕,尤其是水稻的种植,因长期的水稻种植,使得该地区形成了易于省内其他地方的稻作文化区。而相同的生活环境促使整体的生活方式大致相同,但细微差异的生活方式又影响了人们的性格、观念、思想,甚至物质成果。如淮河流域的人们受道家文化影响较深,皖南地区的人们受宋明理学影响较深,而皖江地区人开始受佛教影响较大,后来又受宋明理学的影响。这样,皖江地区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文化区。皖江文化东至宣城(除绩溪)、南达安庆、北临滁州市东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流光溢彩,至少包括实用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三个维度,涉及宗教、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一)文学方面。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桐城派秉承程朱道统,宗崇秦汉及八大家散文,别立门户,自成一派。它以方苞倡导古文“义法”为标志,始于康熙年间,中经刘大櫆的拓展,到乾隆年间姚鼐时逐步兴盛。桐城派“清澄无滓”、“元气顺畅”的风格和形成与其深受禅宗的影响分不开。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民本思想,对中后期作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桐城派历百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姚鼐在文学理论上集大成的贡献,认为他合“义理”、“考据”、“文章”为一的文学主张不但是对桐城文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二)戏剧方面。皖江人在戏剧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戏剧表演,它开创和丰富了几个有影响的剧种,如傩戏、青阳腔、徽剧、京剧、黄梅戏等。贵池山民跳傩的文化心态,体现了山民崇拜自然、乞求福祉、崇佛崇道崇巫的迷信心态,但也契合了山民疗治心灵痛楚的心理需要,折射出山民追求幸福的人生观。黄梅戏的艺术特色,暗含深刻的中国戏曲韵味,唱腔清秀、细腻、深情、优美,音调特色浓郁,旋法丰富考究,结构陈述严谨有序,唱腔独特。徽班进京历时百年而最终奉为国粹,是因为“京剧之父”程长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鲜明的时代感、博采众长、革新超越的艺术追求。(三)书法方面。皖江地区在书法上起步较晚,最早有影响的书法是南宋“和州三张”,他们的书法继承了晋唐秀雅清劲的风格,清而有劲,真而能放,得霜雪之意。而后“中兴四大家”以‘骨力’而闻名。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以布衣改革家的姿态,以篆、隶、真、行诸体继承和开启了二王以后绝迹的碑版书风,具有划时代的突破,他的书法被当时众多书坛名家给予高度评价,甚有名家惊呼“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四)佛教方面。皖江地区最有影响的宗教是佛教,皖江地区也是佛教禅宗传承的重要地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有其不同于原始佛教的文化,而是吸纳儒家、道家、海外和世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儒、释两家共同创立、发展九华山佛教文化,僧侣、乡民、香客共同推进九华山佛教文化兴盛。牛头禅所创立的“天柱境”、“天柱家风”在上承达摩、下通慧能所起的重要作用。唐代池州南泉院普愿的禅学特色及在禅宗史上的重大影响。皖江文化注重文化集智、文以载道、文以救国、文以抗敌文以济世、以文乐民,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较系统地整合了宗教、文学、政治、哲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皖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辐射力强、发展不平衡、自主性不足等特点。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如江河之水,不择细流,兼容并蓄,而成滔滔之势;这种文化如江河之水,新潮叠涌,始终引领于时代的潮头,倡一时之风气,勇为天下先,立万世之经典,效千秋之垂范。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