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盐津县农田种草现状及开发措施【发稿时间:2015/11/1716:37:11】【作者:闵忠荣】【主题词:浅谈农田种草现状措施】【责任编辑:管理员】【稿件来源:盐津县畜牧兽医站】【审核发布:信息科】摘要:为充分、科学合理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推广农田种草,走节粮养畜之路是快速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本文针对盐津牧业生产发展中牧草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盐津农田种草的开发措施。关键词:农田种草现状开发措施近年来,发展畜牧业已成为盐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2012年,盐津畜牧业产值达6379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为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挖掘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充分利用大量的冬闲田地、慌地种草养畜,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畜牧业健康发展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是发展盐津县畜牧业的重要举措。1盐津县草畜现状1.1畜牧业生产现状盐津县辖10个乡(镇)82个村委会(社区),82784户农户363491人,全县大小牲畜存栏48万头(只、匹),出栏53万头(只);禽存栏122万只,出栏151万只;肉蛋总产量4482吨,畜牧业产值55600万元。1.2天然草资源利用现状盐津现有草原面积125.69万亩,可利用125.69万亩,农作物秸秆利用1333.1万公斤(利用率8.8%)草食牲畜存栏11.36万羊单位,农作物秸秆合理载畜2.1万羊单位,草原实际载畜9.26万羊单位,草原合理载畜5.74万羊单位,超载3.52万羊单位,全县草原退化率均在30%,草原超载率达63.7%。1.3人工种草现状盐津现有耕地39.5万亩,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亩冬闲田地,禁牧草原16.29万亩,慌地6万亩,几项合计可种植牧草42.29万亩。目前,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已种植多年生黑麦草0.8万亩,同时通过粮草轮作等方式种植一年生黑麦草、芭蕉芋等6.5万亩,还有35万亩可以挖掘利用。上述牧草的种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是只能缓解盐津县冬春饲料缺乏的矛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人工种草的发展前景2.1发展空间大为缓解天然草原的载畜压力,维护草原生态平衡,仅现有草食畜一项就需要大量的种植人工牧草17万亩;根据盐津十一五规划,到2015年,草食畜达8万头(只),草食畜的增加量达4万头(只),加上养猪、养禽、养鱼、养兔几项约需要种植人工牧草25万亩;同时盐津县可供种草的土地资源多达42.29万亩,仅冬闲田地、慌地就有26万亩,完全能够满足种草养畜的需要。若用其中的10万亩冬闲田地种植一年生优质黑麦草,以每亩产5300公斤,可喂育肥猪12头,以每头猪节约饲料粮40公斤计算,每年种10万亩黑麦草养猪,节约饲料粮4800万公斤,加上我县大量的禁牧地和可供种草的退耕还林地,能够为畜牧生产提供大量的草料而降低更多的养殖成本。2.2气候适宜盐津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328天;最低海拔330米,最高海拔2263米,这样的气候特点适宜于牧草生长,也就是说在盐津可以开展各种牧草的种植。2.3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为盐津县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提供了机遇。盐津县有2010年中央现代农业肉牛养殖项目,该项目正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养殖户”的产业体系,单种草项目就投资58万元,种植多年生黑麦草0.1万亩;2011年又赶上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的实施,分别在全县10个乡镇投资267.34万元,该项目单禁牧一项能种草16.29万亩,加上种草项目0.55万亩,两项达16.84万亩;同时牛羊、生猪、盐津乌骨鸡等规模化养殖大户需种植人工牧草约0.45万亩。2.4人工种草效益好2.41投入少,收益高。饲用牧草属于资源性作物,再生能力强,产量高,可频繁刈割,多次利用。如:多年生黑麦草一次播种,高产期可达4年,每年收割8~10茬,亩产鲜草7500公斤。可提供干物质742.5公斤,粗蛋白质90公斤,被誉为“绿色能源”如要提供与黑麦草同样数量的蛋白质和同样多的产值,需要种植1.2—1.5亩的玉米。2.42易种植,好管理饲用牧草的种植相对一般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要简便得多,省工、省时。因其具有适应性广,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抗逆性强、抗病虫害、抗旱、耐寒、耐热、耐杂草、播种期长等特点,因此在盐津县广大地区均可种植。2.43营养价值高,饲喂范围广饲用牧草草质优良,茎叶鲜嫩、多汁,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各类畜禽及食草性鱼均喜食,因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钙、磷等,长期饲喂可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畜禽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因此容易被广大养殖户接受。2.5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盐津县属江边河谷地带,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前几年,由于人口和牲畜的不断增长过度开垦和放牧,植被遭到破坏,造成严重沙漠、石漠化。盐津县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推广优质牧草的种植,走草畜同步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再通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种草养蓄不仅满足盐津畜牧业发展的需求,解决饲料短缺、人畜争粮争地等问题,同时植被覆盖的重要性也引起重视,牧草的的生态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利用。3存在的主要问题3.1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盐津县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种草养畜认识不足,农户认为种草都要投工投肥投资,不如种粮食划算,加之地方政府又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畜牧部门宣传不到位,草业技术相对滞后,冬闲田地、慌地种草更是没有放在重要位置,造成大量牲畜冬春掉膘夏秋补,严重制约了盐津畜牧业的发展。3.2对优质牧草的认识不够广大养殖户对优质牧草的认识不够,将牧草与野草等同,所以对优质牧草中含有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认识不够,导致种植优质牧草的积极性不高,如退耕还林成果后续工程项目区部分农户种草也只是被动式接受种草,没有把所种出的草真正用好。3.3牧草生产科技含量低牧草科技及推广的滞后制约了牧草生产的发展,人工种草的科技含量不高,首先表现在农民种植牧草的方法上,缺乏必要的牧草栽培技术;主要表现在选地,用肥、管理、利用等方面,选地上舍不得用好田好地种草,整地粗糙;种草时几乎不用底肥,用种量普遍过大,播种不均匀;管理上粗放,不除杂草、不灌溉;利用不及时,当刈割时得不到刈割利用,导致用草不科学,没有在牧草的最佳利用期进行利用;刈割方法不当,不能按要求进行留茬,破坏了牧草的生长点,从而影响了牧草的正常生长和使用时间;其次表现在生产手段上,由于牧草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小农”模式,同时又缺少必要的机械设备,所以牧草的收割、翻晒、打捆主要靠人工,这造成牧草的浪费和营养流失。3.4牧草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牧草种植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社会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种草没有计划,草畜不平衡,四季平衡用草的意识淡薄,导致春夏季牧草旺长期牧草用不完,冬季牧草休眠时没有牧草来供应;同时项目基地牧草种植的发展规模不到位,难以起到相应的带动作用,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3.5牧草收割、贮存手段落后牧草收获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即到了收获季节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割,这样才能保证牧草养分不致太多损失;另一方面,手工收割一般要比机械收获损失更多。目前牧草的产后收储都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导致牧草收割不及时,霉变、发黄的现象经常发生,失去了其应有的营养价值,甚至对牲畜造成毒害。盐津地处山区,牧草种植分散,一家一户又没有购置收储、加工等机械设备,给牧草的大面种植带来很大影响制约了种植面积的扩大。4开发措施4.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是加强领导和产业指导,应尽早实施扶持牧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扶持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当前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情况下,必须建立适当的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共同完成一些一家一户难以完成的社会化服务。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牧草生产,要用足用好国家、省、市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把发展牧草生产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政策相结合,广开投资渠道,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注重向种草养畜方向倾斜。三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农户帮助解决种草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增强农民种草养畜的信心,有力地推动畜牧业的发展。4.2抓住草原生态建设机遇,增加投入。抓住草原生态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完善,因地制宜落实保护制度,对禁牧草地实行人工种草,夯实草原基础,同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户和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种草养畜投入机制,积极开展粮草轮作,减轻天然草原载畜压力,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4.3狠抓冬闲田地种草样板,促推全面发展近年来,盐津县通过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中央财政肉牛养殖、规模化养殖等项目的实施,种草养畜虽然产生了使项目区周边老百姓看得见、摸得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是,现在全县还有20万亩冬闲田地没有利用,被白白浪费,所以要把种草工作的重点放到冬闲田地上来,办好各级样板,发动养殖大户开展冬闲田地种草,涌现一批规模养殖户、家庭牧场,用其获得的效益以一带十以十带百带动全县农户开展冬闲田地种草。4.4抓好科技措施推广,提高种草养畜科技含量。为提高种草养畜科技含量,加快发展步伐,畜牧部门要加大生产中各项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和落实工作,组织人员编写养殖技术手册、种草技术手册等资料,培训养殖户,使其尽可能达到规范化种植、标准化防疫、科学化饲养;同时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到农户开展各种形式的田间、地头种草养畜现场培训,统一牧草的栽培种植标准和管理技术,使从事种草养畜的广大农户都不同程度掌握相关知识,即在提高科学饲养水平的同时,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加强草料青贮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走节粮养畜之路,从而降低养殖业成本,增加养殖效益。4.5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传统观念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种草养畜的好处,积极培养牧草种植、加工、贮运等农民技术能手,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扩大项目基地的牧草种植发展规模,产生一定量的种草专业户,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鼓励技术人员参与承包种草示范活动,搞好科技承包试点带动。总之,种草养畜项目是一个既能富民富县,又能保护生态的项目,为了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树立“草就是粮食,草就是肉”的观念,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因地制宜,提高对发展草业的认识,推动种草养畜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