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四)(2010-07-3122:28:35)转载标签:杂谈分类:学术原创四.中国中央政府抵抗亚洲金融危机的配套措施(一)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积极干预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港币的利率和汇率都与美元挂钩,在金融上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但主权回归中国,这是香港在制度是的第一个矛盾。第二个矛盾是:联系汇率制度内在的缺陷,给投机资本以肆意投机的自由;保持英国人100多年来的“积极不干预”,就不能保持香港经济的稳定;第三个矛盾是:香港是中国改革过程中利益转移的中心,如香港出现金融危机必连带广东和全国一大批金融机构,并暴露出内幕。由于以上矛盾,国际投机资本在回归以后要全力冲击香港,有没有阴谋并不重要,政治阴谋和经济策划有没有关系也不重要,我们不知道克林顿和索罗斯是否在一起开过会。香港的基本金融制度是英国制定的,成为国际金融“自由港”的基石,中国保证“一国两制”,原则上也应该保持积极不干预。但资金实力在国际炒家手里,亚洲股市总市值只有35000亿美元,美国股市高达120000亿美元,即使没有什么阴谋,按照平等公开竞争规则,炒家也可操纵市场,这就是公开的垄断。按规则办事是搞“阳谋”,不是搞“阴谋”,国际资本公开按照规则办事就可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为了在香港赚钱,还是有打垮香港的阴谋,都是一样。冲击香港,背后有国际垄断投机资本,美国政府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客观达成的共谋。鉴于如此形势,无论大陆还是香港,都不能仅仅依靠所谓“市场经济手段”,仅限于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中国长期以来外汇极其短缺,1978年不到1亿美元,1985年136亿美元,1994年人民币贬值50%以后出现大量贸易顺差,1997年才达到1700亿美元。而在香港托市一个月多发行了1300亿港币,需要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量,显然只有中国中央政府才可能借给他们。这样下去外汇储备会枯竭,难免泰国下场。此时敢不敢违背所谓“市场经济规则”,坚持经济主权十分重要。中国政府坚决支持香港当局,把积极不干预变成积极干预,是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先借出200亿美元给香港,然后强化金融交易的管制。(二)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实际有效汇率是以贸易结构为权数,按加权平均方法计算的名义汇率。1995年中国外贸结构是:对日本20%,韩国6%,东南亚4%,欧洲18%,美国14.5%,加上从香港转口约30%,对台湾6.36%。1997年东南亚货币平均贬值4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0%,1998年日元再贬值20%,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再升值7%,给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如不实行超额贬值就会出现资本外流和贸易逆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1997年年底说,人民币贬值会引起连锁反应,应坚持稳定,希望中国承担一部分压力。朱榕基对美国承诺人民币在1998年不贬值,形成了中美协调经济政策,稳定亚洲经济的格局。当时人民币贬值预期十分严重,1998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有500亿美元顺差,仅外贸顺差就有26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只增长6亿美元,说明大量外汇存人企业和个人的账户上,资金外流严重。中央政府大力宣传人民币汇率稳定,以鼓励国内外对于人民币的信心。朱镕基1998年3月31日至4月7日初访问英国,会见华侨代表时谈到:人民币不贬值是一个很困难的决定,不贬值我们是吃很大亏的!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愿意承担,这里面固然有我们的利益。我们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香港。但我们主要是为了东南亚国家。我们不愿加深这个危机。我们中国人的古训,就是不要乘人之危。朱镕基4月3日说:我昨天会见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他估计至少在12个月内人民币是不会贬值的。我说你也太小看我们了。我讲了这么多次不贬值,你就说12个月啊?这是个牺牲!我们已经下定了决心,就有这个本事,不说空话,不说大话。注:1998年《人民日报》中国政府承诺1998年人民币不贬值,意在以人民币稳定和扩大内需,为周边国家创造一部分市场,支持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这是亚洲走出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中国采取这样的政策,说明我们具有国际眼光,尽国际责任。但中国政府的承诺并不被国际投资者相信,他们认为,中国国际竞争能力必然降低,人民币维持不了1年,并可能被迫贬值诱发金融外汇危机。国内经济学家一不相信中国有实力能够挺得住,二不愿意做这样的牺牲,认为这是恢复毛泽东时期的“支持第三世界”。我在辩论中指出:中国有实力自己消化危机,人民币1994年已超额贬值进入历史升值期,出口结构变化和竞争力提高,人民币升值不会打击出口。中国也必须承担责任,宁可自己经济萧条也要稳定亚洲。如果成功,将全面代替日本成为亚洲核心国家。注:杨帆《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中国改革报,1998年7月必须加以批评的是日本“以邻为壑”的态度,在香港金融打颤的关键时刻,两次贬值到1美员兑换146日元的水平。把韩国逼到破产边缘,对中国雪上加霜。日本当时人均GDP已超过1400美元,有2200亿美元外汇储备,8600亿美元海外资产,年10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日本企业可承受1∶100的汇率水平,日元贬值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中国只不过人均800美元,谁在尽大国责任,一目了然。日元在二战以后定值为1美元:360日元,40年来升值了4倍。最高点在1995年4月19日,为1:79.75。1998年5月份日元连续贬值,6月15日跌到146.43。中国发出严厉警告,16日晚克林顿决定17日与日本联合干预,日元回升到136.4,再次向150逼近。韩国的出口结构与日本相似,两国产品在1美元兑换13价一150日元之间激烈竞争,韩国正处于最困难调整时期,一旦日元贬值超过150,必然压迫韩元和台币贬值,亚洲第二轮货币战再起。中国“盯住150日元”,一再抗议日元贬值。同时在香港加强金融交易管制。结果如何?国际投机资本没有再来,日元突然回升到130,亚洲金融危机奇迹般结束了。(三)国内宏观调控的有效配合中国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成为中流砥柱,不仅在关键时刻进行国家干预,也由于提前进行国内经济调整。1994年---1997年“紧缩政策软着陆”曾经受到经济学界名曰“改革派”实则新自由主义的联合攻击,我和左大培等人坚决支持中央进行宏观调控,这就是所谓“经济学非主流”的产生。主流,就是从美国引进的新自由主义,虽然中国政府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但他们一直盘踞中国经济学界,对政府影响越来越大。称他们为”主流“,是符合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大国竞争实际的,也是为了警告中国人不要被他们控制了决策。当时由朱熔基主导进行了坚决的国内经济紧缩,平息北海房地产泡沫;制止了外汇黑市上人民币疯狂的贬值;大力收缩货币,在4年之内将经济增长率从13%降低到8%;CPI从20%降低到6%以下;人民币名义汇率在1994年初一次性从1美元兑换5.7,贬值到1:8.7,贸易顺差迅速增长,外汇储备从1992年200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1399亿美元。1997年外贸总额3250亿美元,出口1827亿美元增长20.9%,进口1423.6亿美元增长2.5%,成为世界第10贸易大国。加工贸易由40%增长到52%,贸易顺差6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外资流人640亿美元,对经济增长贡献2个百分点。如没有预先紧缩消除国内经济不平衡,在国际冲击前就不会有实力。亚洲危机使中国付出出口下降资本外逃的代价,经济增长率“七上八下”,在底线上徘徊。政府采取了扩张政策,三年发行6000亿国债,出台一系列刺激政策,把经济潜在增长率提高到10%以上,现实增长率于2000年以后再次攀上12%的高峰持续7年。人民币没有贬值,而是升值到2010年的1:6.8。经济超高速度增长,直接因素就是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索罗斯后来说:没有想到中国不守规矩。作为国际投机资本代言人,他看到了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崛起的前景。2000年以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与遗漏》一直是负数,说明资本年年外逃。但2000年后连续三年正数共300多亿美元,这是国际投机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拐点,中国进入货币财富大爆发的新历史阶段。1998年中国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代替日本成为亚洲核心国家,奠定了后10年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使中国崛起迈上新台阶。GDP从8万亿人民币提高到2009年的33万亿,平均年增长率在10%以上,物价在5%以下;人民币持续升值,贸易顺差继续;国际资本大批涌入,国家外汇储备从1400亿美元增加到24000亿美元。中国崛起和中国模式,都离不开1998年抵御金融危机的经验。结束语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出口在2009年下降16%,出口总额却超过德国为世界第一。主要发达国家都陷入高消费和债务泥潭,中国却是高积累高增长和低负债,基本面仍旧良好。这次危机中国有幸再次置身事外,主要因素是没有放弃对资本流动的外汇管制。但由于经济的开放度大大提高,所受损失已远远大于1998年,包括出口导向过度膨胀,国家外汇储备和企业外汇在海外受严重损失,国内房地产泡沫等等。中国新自由主义影响比1998年更甚。理论界与主流媒体有意地避讳核心问题,把对金融危机的反思控制在技术层面,国内外金融利益集团要在中国制造新的金融危机。不彻底反思,就是给未来投机资本冲击中国留隐患。金融危机周期大约10年一次,2017年很可能在中国发生,中国目前经济最好,国际资本纷纷进入中国,国内外过剩资本纷纷涌入房地产,腐败猖獗,如果再将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国所具有的政治优势逐步丧失,那么就将具备危机发生的所有客观条件。1998年中国政府抵抗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并没有过时,而是要充分发掘,作为“中国模式”的一部分,成为未来防止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和思想资源。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改革报》1998。8。26。[1][美]威廉·K·泰伯,孟捷译.东亚金融危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4):108-112[2]贝卫东.浅析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走势[J]财金贸易,1998,(5):48-49[3]曹洪民,韩立民.亚洲金融危机的十点启示[J]环球经济,1998,(9):52-55[4]曾康霖.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1998,(2):1-6[5]曾勇.东南亚金融危机剖析[J]国际商务研究,1998年增刊:106-109[6]柴荔,黄敏,张健.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J]北方经济,1998,(12):33-35[7]陈益民.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特征、成因及借鉴[J]世界经济研究,1998,(1):30-34[8]丁立臣,王国恩.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N]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5):10-12[9]鄂志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外汇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1998,(11):44-46[10]樊纲.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政策、制度与危机应对[J]国际经济评论,1998-3,(4):17-19[11]范静,王晓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1998,19(6):39-40[12]冯金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J]党政论坛,1998,(4):37-38[13]冯用富.外部投机冲击与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实证的考察[J]财经科学,1998,(4):1-5[14]傅一书,王桂堂,王勇.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成长的启示[N]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5):3-9[15]高伟.资源冲击与金融危机[J]财金贸易,1998,(4):28-30[16]高艳红.健全货币市场防范金融危机[J]商业研究,1998-6,(194):13-15[17]高宇.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析香港经济深层次问题[J]世界经济研究,1998,(4):43-46[18]关键.东南亚金融危机探讨观点综述[J]价格月刊,1998-9:34-36[19]韩继云.对泰国金融危机的反思[J]调研世界,1998,(2):60-64[20]何振亚.稳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1998,(1):26-29[21]侯邦安.对1997年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