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汉阳区防洪预案一、总则1.1编制依据1.1.1为了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全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省、市防汛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1.1.2凡在汉阳境内进行抗洪救灾和汛期排涝工作,均适用本方案。1.2编制目标为了减轻洪水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防御方案、对策、措施,给各级防汛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1.3编制原则1.3.1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必须遵循“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21.3.2汉阳地区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按照本方案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区内驻军、武警部队和民兵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力量。二、基本情况2.1社会经济状况汉阳地处武汉西南部,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独居一镇的汉阳区,东濒长江,北依汉水,是京广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汇的中心,全区辖11个行政街道,2个管委会,常住人口59万,总面积111.5平方公里。汉阳两江绕城,山多水阔,城内有龟山、梅子山等10座奇山秀峰,有月湖、莲花湖等4个清丽如画的湖泊,特别是南岸咀两江交汇,地貌独特,是大武汉城市的视角焦点。区内人文景观甚多,有佛教丛林归元寺、楚天名楼晴川阁、高山流水古琴台和汉阳兵工厂遗址、汉阳古树、石榴花塔等。汉阳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全区沿江岸线32公里。现在月湖、莲花湖、晴川阁等8大风景区已初具雏形。正在开发建设的龟山风景区、龙阳湖旅游度假区将使汉阳大放异彩,成为中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的理想乐园。2.2自然特征在大地构造上,本地区在上古生代属杨子海,地槽凹陷,为第四纪湖冲积平原。汉阳地貌形态,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两列残丘孤山,横跨市区。由汤家山、赫山、龟山至武昌紫金山方向,为北线山丘。以米粮山、仙女山、扁担山、凤栖山向武昌蛇山等走向为南线山丘。其余为江汉平原。湖塘密布,地势底洼。长江、汉江沿岸属大河漫滩一级阶3地,土质由近代冲积粘土、亚粘土、淤泥质土及沙层构成。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地质沉降盆地。地下松散岩石层含有丰富的地下水,且水位很高。洪水季节地下水随江水上涨而升高,传递江水压力,威协大堤安全。2.3地理位置辖区长江河段上起武汉经济开发区,下迄南岸咀,流程11.343公里,水面宽1000-2000米,属微弯型河流。汉江河段由蔡甸谢八家流入辖区,于汉阳南岸咀汇入长江,水面宽100-400米,流程20.570公里,大弯道2处,属蜿蜒性河段。有凸凹岸迎流顶冲段黄金口、琴南、罗家埠、艾家咀、东菜园和南岸嘴6处。辖区一线堤防由汉阳沿江堤(桩号为汉阳沿江堤0+000-11+343)全长11.343公里和汉阳沿河堤(桩号为汉阳沿河堤0+000-20+575)全长20.570公里组成,总长31.913公里。二线堤防由宝丰堤、恒太横堤等组成,总长21.3公里,随着城市发展和一线堤防的整险加固的实施,二线堤防防洪功能减弱,需要时可备料抢筑恢复其防洪功能。辖区自然高地上起庙西湾(桩号为汉阳沿河堤9+100),下迄盲人村(桩号为汉阳沿河堤8+139),全长961米,上下游均与汉阳沿河堤相接,自然高地高程均超过吴淞32米。辖区内堤外有民垸4处,其中汉江民垸(桩号为汉阳沿河堤8+300-10+000)位于恒太横堤至原一砖通道闸,全长2.29公里,面积0.72平方公里,堤顶高程为28.50m,垸底高程为26.50至28.00m,迎水面全部护坡,坡比1:2.5;彭家墩民垸(桩号为汉阳沿河堤13+765-14+500)位于沿河堤彭家墩段,全长1.6公里,面积0.11平方公里,堤顶高程为27.70m,垸底平均高程为26.00m;四4台村民垸(桩号为汉阳沿河堤19+050-20+516)位于四台村与蔡甸区交界处,全长1.85公里,面积0.226平方公里,堤顶高程27.60-28.00m,垸底平均高程为26.00m,为当地菜农做耕种菜地使用,无厂矿企业,无人居住;老关民垸(桩号汉阳沿江堤8+600~10+500)民垸面积584亩,垸内耕地面积350亩,垸底平均高程25.00m,蓄水容积117万m3,垸堤长1700m,顶宽3m,堤顶高程28.50m(吴淞高程),坡比1:2.5,地面高程25.00m,原住人口31户,移民建镇26户,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垸堤局部被冲毁,当时长江汉口水位29.36m,口门桩号8+770,口门堤顶高程28.50m,设计流量80m3/s,口门顶宽3m,口门底宽16m,原地面高程26.00m,口门底部高程25.50m,当长江水位达到28.00m时扒口行洪。2.4洪(涝)水对本区的影响长江是雨洪河流,暴雨洪水可分为全流域性和局部区域性两种类型。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区域性水灾损失呈攀升趋势。尽管经历了50多年以控制洪水为目标持续不断的防洪工程建设,形成了庞大的防洪工程体系,但水灾损失绝对值仍在上升,其中除了因河道洪水导致单位面积损失值增加外,内涝也成为汉阳区水灾损失增长的重要因素。堤防建设受经济、科技、环境因素的制约。汉阳两江干堤现在虽然达到国家防洪标准,但堤基、堤身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和隐患。在堤外水位与堤内地面落差不大时,经过抢险,通常可以渡汛。若水位继续上涨,且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隐患就会大量暴露,有可能出现抢不5胜抢的情况,安全难以保障。在近期内,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将告一段落,防洪减灾方略将由以工程手段控制洪水,转变为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优化组合的综合洪水管理。区防涝设施老化程度高,管网密度偏低,系统不完善;主城区防涝管网覆盖率较低,约70%,合流制管道比例大,设施老化。管网乱接错接现象严重,截流制排水管道截流倍数较小,排水管网设施覆盖率一般都在40%以下,均为雨污合流的管道,设计标准低、设施陈旧。城区排涝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泵站抽排能力不足,只能抵御P=0.5的大雨。2.5洪、涝特征和灾害2.5.1洪涝灾害的特点。2.5.1.1汉阳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降雨多集中在5~10月,占全年73.6%,其中6~8月占全年降雨量40%。长江最高洪水位及最大流量也多出现在7~8月,汉江或与长江同步,或滞后1~2个月。2.5.1.2汛期长,长达六个月左右;流量大;水位高,且发生频率愈来愈密。2.5.1.3出现长江和汉江洪峰同步时,受长江高水位顶托,汉江堤防管涌、散浸频发,防汛形势严峻;而长江水位低,汉江秋汛水位高时,由于水位落差大,流速快,岸坡冲刷严重,崩岸频发。2.5.2历史大洪水。据不完整资料统计,清道光年以前,武汉地区平均约二十年有一次成灾洪水。近代自1865年汉口建立水文站6以后,武汉关水位达到27米以上的有19次,其中:29米以上有2次;28米以上有4次;27米以上有13次。自1865年建立水文记录以来武汉全部被淹两次,即1870年和1931年,汉阳1954年大部份被淹。1998年的洪水为百年来的第二高水位洪水,但由于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汛抗洪抢险,终于战胜了洪水,取得了防汛抗洪的最后胜利。大水记录按水位顺序排序序号水位(米)发生时间(年)序号水位(米)发生时间(年)序号水位(米)发生时间(年)129.731954827.7619801527.121949229.431998927.5819351627.121971328.8919991027.3919681727.061937428.6619961127.3919881827.031948528.2819311227.3318701927.001969628.1119831327.312010727.7919651427.191969三、防洪(涝)工程3.1防洪(涝)工程体系现状。汉阳区堤防分为沿江堤和沿河堤。经过九八、九九两年大洪水后,国家对堤防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沿江堤、沿河堤分别进行了整险加固。现沿江堤、沿河堤均已经达到国家一级堤防标准。沿江堤全长11.343公里,其中0+000—6+411段为砼防水墙;6+411—11+343段为土堤,堤顶高程为31.8—32米,堤顶宽8米,为砼路面;堤外防浪台高程26米,宽50米;堤内压浸台高程27米,宽30米;堤内、7外坡比为1:3,堤外为预制砼六角块护坡,长4932米;护岸1300米。沿河堤全长20.57公里,其中0+000—6+300段为砼防水墙、6+300—20+570段为土堤,防水墙6300米,堤顶高程为31.8米,土堤顶宽10米,堤顶高程32米,2002年堤防建设对5+200—20+570段进行了整险加固,堤外防浪台高程26米,宽50米;堤内压浸台高程27米,宽30米;堤内、外坡比为1:3,堤外为预制砼六角块护坡,长12970米。汉阳地区涉及湖泊:汉阳区湖泊控制水位一览表序号名称控制水位(米)正常最高1月湖21.1521.652莲花湖20.9621.773墨水湖18.6519.654龙阳湖19.1520.15目前,汉阳区共有排水管涵719公里;明渠45.94公里;泵站27座,其中:污水泵站12座、雨水泵站15座。112个社区共有排水管道466公里,各类窨井67670座,化粪池4314座,明渠18967米。我区雨污水总抽排能力为86.88立方米/秒。汉阳区堤防共有自管涵闸9处,分别为莲花湖闸、高公街闸、国棉闸、汉汽闸、四小闸、汉钢西闸、曹家碑闸、琴断口闸、永丰闸。3.2防洪(涝)工程规划建设汉阳区堤防规划总体战略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及堤防管理体系。已完成的防洪(涝)工程工程起着保护汉阳区8108平方公里59万人口及重要城市设施防洪安全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排渍排涝体系,按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排水设计标准(重现期P=1),完善肖家湾、洲头、曹家碑等地区排水主干管系统建设,配套修建系统下游出口泵站,解决雨污水排泄。改造现有排渍泵站,提高抽排效率,到2010年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到11.5—12.5m/km2。统筹考虑城市防洪、防涝水平,改善汉阳区整体环境。3.3防洪(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3.3.1堤防老险段未彻底根治,新险情时有发生。3.3.2穿堤建筑物和小型涵闸及涵管年久失修,隐患较多。3.3.3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堤段隐蔽构筑物情况不明。3.3.4老防水墙钢筋混凝土和伸缩缝填料老化,墙体裂缝,高水位时会出现渗水险情。3.3.5排渍系统也存在泵站设备老化、排水配套工程不完善、排渍标准偏低、湖泊调蓄能力低、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够等问题。汉阳区历史险工险段一览表险段名琴断口南岸上黄金口罗家埠船校(原四六三厂)东菜园堤名汉阳沿河堤汉阳沿河堤汉阳沿河堤汉阳沿河堤汉阳沿河堤桩号11+500-12+60017+135-17+6856+230-6+6965+414-5+8803+627-4+200险情概况凹岸冲刷冲刷严重,历史上发生崩岸历史上曾发生崩岸历史上曾发生崩岸冲刷严重,历史上曾发生崩岸整治情况已护坡已抛石、护坡已护坡已护坡已抛石,护坡四、防汛指挥体系4.1区指挥机构94、1、1防汛抗洪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进行,并实行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防汛岗位责任制。4.1.2区人民政府设立区防汛指挥部,负责全区防汛抗洪工作。区防汛指挥部办事机构为武汉市汉阳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区防汛办”),负责汉阳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4.2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及分工4.2.1汉阳区防汛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区人武部部长、区政府办主任任副指挥长,区水务局、区建设局、区城管委、区经信局、区商旅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计委、区园林局、区监察局、区住房保障和房管局、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大队、区供电公司、区电信局等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区防汛抗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