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6)一、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2、掌握动力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船舶柴油机2.船舶动力装置3.船舶动力机械性能优化与运用保障4.现代轮机管理技术5.船舶电气及控制技术6.舰船电力推进及自动化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2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本学科领域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至少1.5年(从开题时间起)。四、培养模式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扩国际视野”,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3.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下进行。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4.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五、课程设置表1动力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是否与职业认证有关的课程是否“双师型”联合讲授的课程备注学位课23411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马克思主义学院共4学分0341001第一外国语(基础)6031外国语学院0541010数值计算4021理学院任选2门不少于4学分0541001数学物理方法4021理学院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是否与职业认证有关的课程是否“双师型”联合讲授的课程备注0541006应用数理统计4021理学院0541003矩阵论4021理学院1641003船舶动力测试技术3621能动学院任选5门及以上课程10个以上学分1641009船舶动力装置性能分析3621能动学院1641001船舶机械工艺学3621能动学院1641007机械振动学3621能动学院1642066有限元与热分析数值仿真3621能动学院1642006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3621能动学院选修课1641002船舶机械可靠性与故障诊断讲座3622~3实践基地或行业部门是是任选1门,不少于2学分1641017舰船电力推进系统监测控制技术讲座3622~3必修环节9922106开题报告13研究生院是共6学分1641779能动学院硕士课程实践22~3能动学院是1641780能动学院硕士专业实践3能动学院是注:选修课可以直接用专业学位课,也可在能动学院其他学科学术型或专业型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表中选取。六、实践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本专业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两个部分。1.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由指导老师负责落实,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完成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2.综合实践: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岗位实际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需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4学分。以上两个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另外,通过部分双师型课程的学习,本专业学生可进一步实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如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注册物流师等。七、实践基地1.在交通运输行业发达地区,依托政府和相关企业,“政、产、学、研”相结合,共建3~5个研发中心和专业硕士实践基地,通过联合建设保证校外基地具备教学和实践的各项条件。每个基地拟培养学生规模:10~15人。2.坚持校内外指导老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聘请实践基地相关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成为本专业硕士部分实践课程授课教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企业的需求和所需要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选题,利用研发中心的条件完成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3.实践基地由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共同承担研究生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其中,校外实践基地分二类型:一类为共建实践基地,可批量接收和集中安排研究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践实习;另一类为结合指导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在项目的实施企业或地点进行的实践实习,实践实习内容往往与论文选题密切相关。八、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选题: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应用课题、工程实际问题或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也可以是某一大中型工程项目中的子项目。研究生须通过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选题和研究内容,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者计1学分。2.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开题报告由学院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0个月。3.中期考核: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中期考核通过者计1学分。九、学位论文标准及答辩环节1.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位论文字数一般2~3万字。2.论文形式包括研究论文、设计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论文指导应聘请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紧密结合工程项目,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任务。3.撰写规范除按学校的论文规范要求外,还要增加附件以证明所进行的科研、设计、监(检)测、技术开发工作,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监测或检测数据、程序清单、实验报告、相关照片或工作录像等。参考文献和综述要偏重于实际应用(如工程报告等可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国外文献和近期文献的比例可适当降低要求)。4.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5.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6.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十、其他1.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2.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进行文献阅读,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硕士研究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社会实践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4.本培养方案从2013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