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响乐及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交响乐是一种奏鸣曲体裁特点,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是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18世纪中、后期,交响乐逐步脱离歌剧而成为一种结构宏大的独立体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使交响乐在创作实践中获得了真正的生命力。海顿确立了交响乐的规范形式。采用了对管编制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化的主题发展手法,使小舞步曲的乐章洋溢着民间的生活气息。莫扎特音乐清新流畅,结构别致。以带复调因素的主调和声风格和规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贝多芬在音乐中运用广阔发展的动机、对比主题和富于动力的和声以及深刻的哲理思想和战斗热情,把交响乐推动到了崇高而辉煌的境界。我们从交响乐中能够领略到音乐的巨大魅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二、交响乐队(西洋管弦乐器)的组别及乐器名称西洋管弦乐器按其演奏方式分为弦乐、木管乐、铜管乐、键盘弹拨与打击乐四组。1、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2、木管乐器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3、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4、键盘弹拨与打击乐器组:钢琴、竖琴、吉他、曼陀铃、定音鼓三角铁等。三、写出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图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结构图1、奏鸣曲式结构图: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ABA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引入阶段中心阶段返回阶段副部结束部2、《梁祝》的曲式结构图呈示部:引子主部(单三部曲式)A(写景、爱情主题)+B(草桥结拜)+A1(主题再现)连接部自由华彩副部(回旋曲式)A+B+A+C+A(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再现部:化蝶(省略副部)哭灵、控诉、投坟四、交响乐各时期的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1、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2、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3、浪漫时期: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柏辽兹等4、民族乐派: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5、20世纪新音乐: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格什温等。五、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主要表现为欣赏者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印象感知、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1.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所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①提高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②提高音乐音响的感受能力③培养稳定的注意力2.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艺术的最大特征莫过于情感。①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自始至终是一种同形同构现象。②较之其他艺术,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更重要、更直接、更强烈。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只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理性的参与,在音乐欣赏中才能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欣赏音乐作品,音响感知是基础,情感体验是关键。艺术欣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其中包含着欣赏者的再创造。六、论述交响音乐的自我感受评分标准:1、切身的自我感受2、健康向上的审美观3、深刻、生动感人例子:1、我对交响音乐的认识2、交响音乐——震撼心灵的力量3、交响音乐大师的精神境界4、谈贝多芬精神5、交响音乐与智力开发6、交响音乐与其他音乐门类的比较7、谈交响音乐的器乐特色8、交响音乐的思维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任何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不会绕过巴赫。他第一个把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地糅合在一起,他为人类谱写了几百首不朽的传世乐章,他一生的创作被后人评价为:“使上帝的话语广为流传,使音乐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点。”在巴赫以后出现的世界上所有伟大的音乐家,几乎全部受过他的滋养。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却在有生之年一直没有摆脱卑微的职位和贫穷的窘迫。巴赫于1685年出生在德国中部的爱森纳赫。虽然这是一个小城镇,可它的市民却酷爱音乐。该市古代的城门上就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的字样。中世纪的吟歌者,经常手执竖琴,在这里吟唱诗歌并举行歌唱比赛。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他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夭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给这位未来的伟大音乐家安排了巨大的磨难:他9岁丧母,l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抚养。尽管家里存放着大量音乐资料,可专横的兄长就是不允许他翻阅学习,无论他怎样苦苦恳求也无济于事。小巴赫只得趁哥哥离家外出与深夜熟睡之际,在月光下偷偷地把心爱的曲谱一笔一划地抄下来,历时长达半年之久,因而大大损坏了他的视力,晚年不得不在双目失明的痛苦中度过。但是他对于音乐的执着并没有打动兄长。当兄长发现了弟弟的秘密时,不仅无情地没收了小巴赫的全部心血;而且还严厉地惩罚了他。15岁的巴赫忍受不了兄长的虐待,只身离家,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他靠美妙的歌喉与出色的古钢琴、小提琴、管风琴的演奏技艺,被吕奈堡米夏埃利斯教堂附设的唱诗班录取,同时进入神学校学习。这里的图书馆藏有丰富的古典音乐作品,巴赫一头钻进去,汲取、融合着欧洲各种流派的艺术成就,开阔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为了练琴,他常常彻夜不眠。每逢假日,他都要步行数十里去汉堡聆听名家的演奏。巴赫曾向许多有名的音乐家请教,但却从未得到过一位正式老师长期的指导。但正因如此,他如同一只辛勤的蜜蜂,到处寻找与吮吸营养。后来,他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在随后的20年中,巴赫主要是以一位风琴家而闻名,虽然他还是一位作曲家、教师以及乐队指挥。l723年巴赫38岁时开始在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任歌咏班领唱,他在余生的27年中一直担任这个收入很低的卑微的职位。德国剧作家、政论家莱辛曾经这样说:“天才即使不是生在极端贫困的阶层,也是生在生活非常艰苦的阶层里。”确是如此。在巴赫的一生中,贫困与死亡像一对可怕的魔影紧紧相随。他不仅从未享有富裕舒适的生活,而且从9岁起就因父母相继去世而开始感受到死亡的威胁,长大成人作父亲后,又眼睁睁地将自己孩子中的l2个送进了坟墓。但是,巴赫在世时作品一直不为人们欣赏,他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赢得社会的承认,是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首先发现了他的宝贵价值。他们为巴赫音乐的深刻、完美与无懈可击所折服。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了。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所有宗教音乐中最伟大、最丰富的典范。今天,全世界任何一个严肃的音乐场所都在演奏巴赫的音乐,巴赫被称为“不可超越的大师”。世界公认:他的出生,是音乐的幸运,也是世界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