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天花藻井探索及现在的应用张璐20141413355藻井的起源、发展藻井中心图案藻井在现代的应用表现形式及内涵目录藻井的起源、发展一藻井起源•中国古代建筑对天花板的装饰很在意,常在天花板中最显眼的位置做一个或多角形、或圆形、或方形的凹陷部分,然后装饰斗拱、描绘图案或雕刻花纹形成藻井,是中国建筑民族风格在室内装饰上的重要造型手段之一。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多角形方形圆形藻井起源•《工段营造录》记载:“古者在墙为墉在屋为窗”,“通窍为,状如方形倒垂,绘以花卉,根上叶下,反植倒披,穴中缀灯,如珠窗咤而出,谓之天窗”。这里的天窗就是后来藻井顶部的明镜的前身。•一般认为它是模仿古代穴居建筑的结构发展来的。穴居时代,为了室内采光和出入方便,就在穴顶开一个小洞,用树枝层层叠加,遮雨挡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不再穴居,从地下转到了地上,但是有些就仍然保留了这种屋顶上开天窗的形制。1、初始期•在汉代之前,藻井没有实物遗存,至汉代己经有文字记载但没有建筑遗存,《西京赋》中写到:“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押猎。”注曰:“藻井当栋中,交木如井,画以藻纹,缀其根井中,其华下垂,故云倒也”。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中的藻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纹饰上基本是继承了汉代的藻井装饰式样,多是“交木如井,画以藻井”,即藻井中央叠套抹角的斗四藻井。这种形式的藻井与汉代沂南汉墓石刻平基的形式基本相同。不过,这个阶段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期,西域文化流入中原,佛教也在中国兴盛起来,建筑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西域文化和佛教艺术中的因素,在藻井的装饰纹饰上,主要表现在出现了一些以前没有见过的具有西域或佛教风格的新纹饰,总的说来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藻井样式是一脉相承的,藻井的形式为斗四藻井,图案以水中植物为主。造型和装饰都较为简单,色彩以土红为主色调,间以黄绿蓝等颜色,可以视为藻井的最初形态。2、发展期•唐代藻井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之前藻井装饰风格一直是生动、明快,随着大唐盛世的发展,藻井开始变成庄重严谨,富丽堂皇。盛唐时期的藻井达到了金碧辉煌的顶峰。•隋朝的藻井己经摆脱了初始期的斗四藻井的形式,开始出现一层层方井相套;装饰纹样也出现多样性,不再局限在汉魏时期的水中植物;用色上不再是土红为主,而是多用青绿色作为基调。•隋唐时期是建筑藻井装饰发展的时期,由于南北朝中西文化大融合,藻井装饰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状态,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大量的藻井。3、定型期•宋代是藻井基本定型的时期,制作开始变得规范化,制作藻井也有了明确的记载。宋代的《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小斗八藻井和斗八藻井两种形式。斗八藻井用在殿内照壁屏风前或殿身内前门的前面天花内,即殿的明间正中;小斗八藻井,常用在屋内不甚重要的地方,如四隅转角等处。《营造法式》对藻井的制作作了明确的规定。规定“造斗八藻井之制,共高五尺三寸,其下曰方井,方八尺高一尺六寸,其中曰八角井,径六尺四寸高二尺二寸,其上曰斗八,径四尺二寸高一尺五寸。于顶心之下施垂莲或雕华云卷,皆内安明镜,其名件广厚,皆以每尺之径积而为法”。也就是说藻井在这时被分为三部分,结构上出现斗拱,形式多样化,装饰也趋向富丽华丽。4、繁荣期•明清时期,结构式样更加复杂细致,出现了四方形、八角形、圆形等等形式的藻井。装饰更加华丽,并且大量用金,被大量应用在皇家宫殿中,藻井进入繁荣时期。这时期的藻井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华丽气势,明镜下用到金黄色蟠龙装饰,龙口含宝珠,在皇家建筑中起到极强的装饰作用,很好的体现了皇家建筑的雍容华贵。清朝建筑考虑整个室内顶棚藻井和梁柱、天花相结合,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弯隆式藻井象征着天体。沥粉贴金的室内装修光华夺目,富丽堂皇。另外此时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藻井,方形藻井、六角形藻井、八角形藻井等等,多种多样,同样是造型美观,装饰华丽,成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藻井中心图案二藻井中心图案•到了明清时期,结构式样更加复杂细致,出现了四方形、八角形、圆形等等形式的藻井。装饰更加华丽,并且大量用金,被大量应用在皇家宫殿中,藻井进入繁荣时期。这时期的藻井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华丽气势,明镜下用到金黄色蟠龙装饰,龙口含宝珠,在皇家建筑中起到极强的装饰作用,很好的体现了皇家建筑的雍容华贵。清朝建筑考虑整个室内顶棚藻井和梁柱、天花将结合,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弯隆式藻井象征着天体。沥粉贴金的室内装修光华夺目,富丽堂皇。另外此时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藻井,方形藻井、六角形藻井、八角形藻井等等,多种多样,同样是造型美观,装饰华丽,成为建筑装饰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初期中心图案•藻井在建筑中的历史遗存不多,但是敦煌石窟对历代的藻井图案进行了很好地记录,《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记录了从北凉至元代,上下约1000年的藻井壁画,是记载藻井图案的翔实的资料。藻井初期无实物遗存,主要是敦煌记载。这时期藻井的图案基本上是斗四套叠结构。早期藻井图案造型简练朴实,用笔豪放自由,色彩上用土红、土黄、石绿、白、深储运用最多,形成对比鲜明、热烈醇厚的色彩基调。”北魏2、隋朝图案•隋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藻井图案从结构、内容、形式、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开始发生演变。开始逐渐摆脱了早期藻井图案的旧的形式。盘茎莲花藻井是隋代独有的一种藻井,特征为井内是一八瓣大莲花,莲花周围盘绕变形茎蔓忍冬纹,边饰增添了小菊花似的花卉。隋代藻井作品没有程式,形象新颖,千变万化,各逞其思,各有其妙。•图案结构上由“斗四套叠”的仿木建筑结构转变为“方井一边饰一垂慢”三层结构,莲花的四周一改往日的水涡纹,配有八身披着飘带的飞天,在彩云飞花中追逐飞绕。总体上纹样用纤细流畅的白线或是深褐色的线条进行勾边,表现手法较为精细,细腻又灵动飘逸:图案的色调清新雅致,采用以石青为主的冷色调,但加以少量的曙红构成对比色,色彩效果显得较为鲜明,这些都构成了隋代藻井图案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显著的艺术特色。3、唐代中心图案•唐代的藻井在敦煌石窟中,已经完全脱离了“斗四套叠”的建筑装饰模式,比隋代的装饰手段更加丰富,更类似于丝织华盖。主要的变化是突出了波浪起伏的藤蔓和旋转自如的卷草,形成了充满动感节奏的“唐草纹样”。长达2一3米不重复,蜿蜒卷曲的卷草。唐代艺术家从大自然中攫取了多种花卉植物中最精美的地方,生动自如地在卷曲的枝蔓上穿插各类含苞待放或是盛开灿烂的花朵,以及葡萄、石榴等果实,将这些集于设计中,既适应植物自然的生长规律,又符合着图案美的形式法则。这时期方形井心内的图案主要是莲花、葡萄、宝相花、三兔、飞天等,井心外的四个斜面上,由内向外用层层扩大的多种带状边饰图案围绕,到了最外层就用垂慢、垂帐、缨洛、铃挡等装饰物结束。在表现手法上比前代更加生动,线条上较为细密,色彩的层次也更丰富,出现了一个色系的深、中、浅色的退晕手法。此时的藻井图案可以说是创意无穷,独具匠心,华丽至极,在组织藻井图案的结构时,注意了多种繁复图案的层次和节奏,使之变化有致,在石窟顶部形成了向上纵深的视觉感受。3、唐代中心图案•初唐时期的藻井图案简练平稳,色调清新典雅。井心面积一般较大,井外边饰层次较少,重点表现井心图案形象。初唐时期保留和发展了一些隋代的藻井的特色,同时在图案的创新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图案题材不断丰富,开始形成唐代特有的风格。到了盛唐时代,藻井的井心面积逐渐缩小,井边饰层次逐渐增多,多层边饰的排列组织也有了颇具匠心的设计。靠近井心的边饰较窄,越向外越宽,这样在视觉上就有了一种纵深的层次感。另外还有一些藻井的边饰宽窄基本相同,纹样繁简结合,排列富有节奏感。并心外边饰纹样丰富多彩,与井心图案相呼应,构成了一副充满韵律感的藻井图案。而在纹样地运用上则增加了流畅的卷草纹和华丽的宝相花。整体上看来盛唐时期的藻井图案富丽华贵,色彩浓重辉煌,充分展现了臻于成熟的唐代风格。中晚唐时期的藻井,井心大小变得适中,井心外边饰宽窄变化不大,边饰纹样多采用卷草纹和各类几何纹,边饰之间用色线加以分割,层次不像以前那么丰富,较少,节奏也较为平缓。用色比以前有所减少,色调朴素,一般用土黄、土红为主调,纹样风格十分严谨,花卉纹样出现“如意头”纹的莲花组合成的团花,多用复数的六瓣或八瓣来构成完整的花型。中晚唐时期的藻井图案不如盛唐时期的丰富华丽,但是自身特点也比较显著。4、五代至明时期中心图案•五代、宋、西夏、元朝时的藻井图案,结构上主要是继承前代。五代时期由于社会比较动荡,藻井图案基本延续晚唐的风格,纹样上出现较多由如意头组成的莲花团花,还出现了前期没有出现过的回纹,花卉纹样与龙凤等祥禽瑞兽的组合较有特色。西夏藻井图案中大量出现龙纹装饰,出现团龙、双龙、五龙等多种组合形式,边缘图案中也饰有凤鸟的纹样,保留了唐代的卷草中起伏的波浪纹枝干,配以重复连续的同一个花纹。出现了“宝相花”纹饰,联珠纹仍然可见,但用储石线进行勾勒,运用绘、塑、贴金等多种表现手法成为此时藻井装饰的最大的特色。宋朝时的藻井图案以团花纹和几何纹的组合占了较大的比重,色彩上以青绿色调为主调,较多地运用石绿色,中加夹杂少量的土红、深储,整体效果显得并不华丽,与唐代相比显得单调和重复。西夏北宋五代5、明清时期中心图案•明代以后,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出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征天国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绘制云龙。后来中心的云龙越来越得到强调。•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明镜的形式。中国现存最华丽的藻井就应该是清朝时修建的北京故宫太和殿内的藻井。表现形式及内涵三1、藻井可以克火的美好祝愿•我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建筑,很容易遭受火灾,且遭受火灾时极容易毁灭。因此防火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头等大事,因此就创造出一系列的“防火”的方法。•结合古代“风水”学,防火就产生了种种奇妙建筑装饰。从屋檐下的青绿彩、屋顶的鸥吻走兽、藻井中体现出来。《风俗通》中就提到了“藻”、“井”皆为“压火灾也”,《宋书》中也提到:“殿屋之为圆渊方井兼植荷华者,以压火祥也。”因此,藻井在古代有避火之意,最初的藻井一般都以藻纹作为装饰,汉唐时期大量使用藻纹装饰,希望以此避免火灾以取吉祥。2、藻井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了保证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历朝各代对建筑的等级制度都有严格的规定,藻井就是体现建筑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藻井是等级的象征,是一般只能用在宫殿及寺庙中,龙凤纹的藻井更是只能用在最高级的皇家建筑中。只有一种情况较为例外,即在我国南方民间的传统的戏台也可以采用藻井作为装饰。•皇宫中的藻井的设计极为繁复华丽,用表面雕有的龙纹样来象征天子的地位。配以色彩艳丽的彩绘,烘托整个大殿的气氛,来表达皇室的地位,间接达到封建统治的目的。古戏台故宫3、藻井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尊天理念•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天地”所带来的种种现象与生活紧密相关。然而,当时的科学知识有限,很多自然现象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孔子提倡“知天命”、“畏天命”,指出人不可预测命运和机遇,是崇拜“天”的表现。庄子也极力主张“无以人灭亡”,反对人为,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也表现出了对天的敬畏和崇拜,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汉代董仲舒发展了先秦的哲学思想,创制“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学说。认为天的运动法则规范着世间的一切变化,人类的一切活动只有效法于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怀着敬畏的感情,人们将天地尊崇为万物之本,产生了对“天”崇拜的文化思想,进而主张“天人合一”自然,这就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正统文化理念。3、藻井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尊天理念•天坛始建明永乐年间,包括圆丘、皇弯宇和祈年殿等主要建筑,是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祈年殿是天坛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祈年殿的内部,有代表一年四季的四根龙井柱,中层是象征一年十二月的十二根金柱,外层是表示十二个时辰的十二根檐柱,内柱则是代表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根。木柱的排列和数目都与天象有关,而大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