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会学第二讲残疾模式disabilitymodel辽宁师范大学从西方文明历史上看,人们对于如何对待残疾人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从杀戮到遗弃、忽视、怜悯与过度保护,进而发展到逐渐接纳,到尽最大程度地促使残疾人融合进主流社会的发展过程。一、古典模式Iwillkillyousoyoustopsuffering斯巴达城邦重视军事教育,因此,斯巴达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严格的筛选,只有体格健壮的儿童才能够留下来,身体虚弱的被弃之荒野,任其死去。古罗马皇帝奥古斯特厌恶侏儒等残疾人,把残疾人看成是厄运的化身。在古罗马时期,许多男性盲人沦为乞丐或纤夫,女性盲人则沦为妓女,智力低下的人则沦为奴隶而被人贩卖。公元2世纪,一些有钱人会收留智力残障者,让他们扮成小丑供家人和客人取乐。在罗马还建立了一个可以买到各类残疾人的特殊市场。人类文明早期,对待残疾人都是如此残忍吗?未必全都如此……古埃及的侏儒崇拜在古埃及的神话中有两位侏儒神:拜斯和卜塔。拜斯是性、分娩、妇女和孩子的保护神。在埃及的巴哈里亚绿洲发现了供奉他的神庙。卜塔是主管再生和返老还童的神。侏儒在当时还被认为拥有诸如驱赶毒蛇这样的神奇力量。古代埃及人尊重侏儒及残疾人古代埃及人对侏儒很尊重,并不把他们看作有生理缺陷的人,许多侏儒在王室担任重要的职责。侏儒们被贵族雇佣充当贴身仆从、监督亚麻生产、看管动物,还充当珠宝匠、宫廷舞者等等。还有一些侏儒甚至当上了高级官员的管家,受到尊崇,死后被体面地安葬在靠近金字塔的皇家公墓里。古埃及用严格的道德准则和戒律规定人们必须对侏儒,残疾人和盲人表示尊敬。为什么古埃及人尊重残疾人?“造物主创造了一切:侏儒、双头婴和连体双胞胎。国王看到身边这些由神创造出的奇特的人服侍自己,更有一种满足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国君就通过看天象、占卜算卦来推测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据《国语•周语下》记载,单襄公曾经说过:“吾非瞽、史,焉知天道?”言下之意便是,只有那些清心寡欲的盲人和专司祭祀的天官可以领悟、通达上天的旨意。残疾意味着什么?低贱的、厄运的化身VS神圣、高贵、具有特殊力量二、道德模式残疾是“因果报应”印度文化中的“因果报应”说,认为个人的现世生活是他过去生活的结果,而现世的生活状况又会决定来世的生活。残疾是个人的因果报应,是神(上天)的惩罚。婆罗门教认为,残疾是前世或者今世罪恶果报的表现:“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以今生所犯的罪或前生所作罪孽而为某些疾患或畸形所苦”。佛经《立世阿毗昙论》云:“疾病疫死,由行恶法,得是果报”。法典规定,在商议重大事情时,“应使白痴,哑子、盲人或聋子,饶舌鸟类如鹦鹉和萨利伽鸟,老年人,妇女,蛮夷,病人,残疾人等远离左右”。这是因为“前世罪孽而今生遭到不幸的人会泄漏秘密决议”。各类病残均有其相对应的过失:“偷婆罗门的金钱者,患指爪病;饮违禁酒者,患黑齿病;杀害婆罗门者患肺痨;污辱尊师的床榻者,无包皮”。“盗熟饭者消化不良,盗圣学者,即未经许可而学习者,或瘖哑;盗衣服者患白癞;盗马匹者患跛足”。“偷灯者盲,以恶意灭一灯者眇;好做恶者患痼疾;奸淫者气体内积而肢体浮肿”。残疾是不道德行为或恶行的惩罚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残疾人在世人眼中的“怪异行为”,他们常常被视为“恶魔缠身”、“受到上帝惩罚”的对象而遭到迫害奥古斯丁(354—430)要求将疯子与癫痫患者置于宗教管辖范围内;他还拒绝残疾人加入教会,聋者不能参加教会的盛典。而智力障碍者会因为自己怪异的行为而遭迫害;约翰·加尔文(1509—1564)宣称智力障碍者为撒旦所控制。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建议将智力障碍者抛入河中淹死。矛盾的是,宗教之中强有力的道德思维——社会应该承担照顾残疾人的道义责任。对残疾人的照顾公元370年,恺撒占领区的主教圣·巴西尔将各类残疾人收留在他主持的修道院里,每类残疾约1/4,所有的人都从事相同的工作和做礼拜。土耳其南部一位小镇的主教尼克拉斯照顾愚者和低能者,成为发育迟缓者的保护神。5世纪,圣·林内斯在他隐居的地方为盲人建立了特殊的小屋,在那里教盲人唱歌,也接受那些被盲人唱歌所感动的人的施舍。圣·赫瑞出生在法国一个小村庄里,传说他是一位盲人,赤着脚,有一条白狗引路,在乡间四处游荡,教孩子们唱歌。后来,他建造了一所小修道院,成为培养盲人音乐家的圣地。基督教为什么禁止”杀婴、弃婴“?《残疾人基督委员会》正:基督教会了我们生命的神圣,不管一个人的残疾有多严重。基督的垂范和爱的原则要求我们要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需要做出富有同情心的回应。我们必须使那些被社会定义为残疾人的人所具有的优点为公众所了解,这样,在我们这个相互依存的大家庭中,他们才能互相依靠。•反:所有人都是按照上帝的样子制造出来的,为的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他服务。由于恶行,那个人的生活将被败坏,恶行的后果之一便是磨难。三、医学模式Wewillrehabilitateyousoyoucanovercomeallbarriers科学的进步与理性的张扬,使人类能够重新审视残疾的本质。16世纪瑞士的巴拉萨尔沙士发现痴呆是一种疾病的结果而非“魔鬼附体”;法国医生皮内尔则明确指出白痴、精神病、智力落后之间的不同。残疾儿童不是不可救药的邪恶的化身,相反,他们和正常人之间的共性远远超过差异,同样具有可塑性。医学模式是建立在“标准”(norm)这一概念上的,其内在假设是:关于人类是什么、人类的长相和举止应该什么样、人类能干什么等等,均存在一个标准(standard)或常模(norm)。残疾是由个体生理、心理缺陷所致的,应对残疾人进行医学的诊断、康复训练与针对缺陷补偿的教育。医疗模式存在的不足在于:它将残疾看成是一种“病态角色”(1)没有社会义务,接受帮助,不能自理(2)听从专家(医生)的命令。(3)依赖于“正常功能”的概念,值得怀疑。(4)问题在于个人本身,指责“受害者”。(5)刻板影响、贴标签、社会隔绝人们不能用紧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的神智健全。——陀思妥耶夫基《作家日记》“人们……用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性所支配的行动把自己的邻人紧闭起来,用一种非疯癫的冷酷语言相互交流和相互承认。……在现代安谧的精神病世界中,现代人不再与疯人交流。一方面,有理性的人让医生去对付疯癫,从而认可了只能透过疾病的抽象普遍性所建立的关系;另一方面,疯癫的人也只能透过同样抽象的理性与社会交流。这种理性就是秩序、对肉体和道德的约束,群体的无形压力以及整齐划一的要求。”——[法]米歇尔·福柯著.疯癫与文明四、压迫模式残疾人都存在受压迫的共同体验。对差异的强调支持残疾人称谓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支持将残疾人划入“另类”之列的做法。当非残疾人将残疾人界定为“另类”时,残疾人在心理、社会和经济方面受到压迫。压迫会对残疾人个体产生伤害,会阻碍残疾人的发展、希望和抱负,残疾人的内心也由此滋生自我怨恨和依赖。压迫者认为自己不仅崇高而且漂亮,而把被压迫者描述为绝对的恶毒和丑陋。残疾是占多数的正常人对占少数的残疾人压迫的结果!Peoplewithdisabilitiesarepartofsocietyandinclusionmustbepromoted(health,education,training,work…)IndependentlivingmovementisbornPwDareorganized,getstrongerSectorsofsociety,especially“disabilityprofessionals”,seethisascausetoworry20世纪70年代“残疾人权利运动兴起”残疾人有权力决定自己应该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并且有权在社会中要求同样的地位和权利。在这一模式中,假定残疾人比那些没有残疾的专家在决定行动研究共和日程上有更大的权力。消除残疾的重要途径是一种相对的权力和资源的分布,而不是社会的接纳和包容。优点:1、很好的研究视角;2、有利于组织与宣传;3、理解残疾人运动和日常行为缺点:1、简单化的二分法对立思维:贫穷/富贵;残疾/非残疾。2、残疾人内部的分裂:多种残疾各自为战;很多残疾人生活在主流社会。五、多元文化模式残疾人是社会中拥有某些共同品质或特质的一群人。社会中的群体可以基于相同的种族和民族,可以基于相同的语言、国度或血统,可以基于相同的宗教、阶级、性别、年龄,当然也可以基于残疾。少数群体的特征:(1)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这一群体的成员均面临着偏见、歧视、隔离或者迫害。(2)他们具备被主导人群主观否定的特点。(3)他们整体上对自身和自身问题上有着认识。(4)他们有与生俱来的成员身份。(5)他们大都同族结婚,即在少数群体内部婚配。残疾人具备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消极体验:偏见、刻板印象、压迫积极体验:共同的文化、语言、兴趣、生活经验和世界观聋不是残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他们也就不需要医学仪器的介入,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相互鼓励并为彼此感到自豪。很多聋人为了保护手语这个传统的交流纽带,而拒绝使用像耳蜗植入器或复杂听力辅助器之类的新的医学发明。甚至有一小部分但是数量却在增长的父母有意去做一些胚胎基因测试,以便让他们的孩子去分享他们的耳聋事实。聋是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因为有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聋人也可以直接参与常人进行的活动。美国的耳聋人士想把这种生活方式沿袭下去。一位聋人说:“我们中的一些人用着手语长大,另外一些则选择了耳蜗植入器,他们都会为他们是聋人而感到无比自豪。我只是把我自己看成一个由于耳聋而需要跨文化和双语交流的人,耳聋对我来说不是一个挑战或者说一种残疾,但它给我的生活增加了乐趣。”•研究表明,是残疾儿童与其他具有同类残疾的儿童进行早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到有人与你相同是自我认同发展的一个资源,因为自我认同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群体特点和个体特点的理解基础上的。•有研究者认为普通教室通常只有很少的残疾学生,这就会导致残疾学生就很少有机会能够与其他同样类型的学生认识和交流。为了防止这种孤立,可以给残疾学生找到与自己类似伙伴的机会。学校或者社区可以有计划的给具有相同特征的学生提供共处的机会。通过这种共处,残疾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得到承认,并促使他们更自信的与团体之外的人接触。六、社会建构模式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现实被理解为个人和集体行动者历史的和日常的建构。社会现实是通过思想、信念、知识等主观过程社会地建构出来的,这个建构的社会实在表面看来似乎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它除了由行动者及其角色构成的客观内容外,还包含由信仰体系加以合法化的主观过程。世界是由人来创造的。根据社会建构理论,谁创造了这个世界、是如何创造的、是为谁创造的,所有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残疾完全是社会强加给残疾人的东西,这种东西包括从个体的偏见到制度性的歧视,从公共建筑的障碍到交通系统的限制,从隔离式的教育到排斥性的工作安排。社会压迫模式和多元文化模式都认识到了社会障碍和问题的存在。但是在社会建构模式看来,这些消极的社会力量产生作用的一种方式是创造人造环境的方式——人们在创造环境的时候对某些人造成了系统性的排斥。FromMEDICALtoSOCIALmodelSOCIALMODELHecannotvotebecausethestairspreventhimfromreachingtheballotbox.MEDICALMODELHecannotvotebecauseheisdisabled.Borsay(1986)在论文Personaltroubleorpublicissue?Towardsamodelofpolicyforpeoplewithphysicalandmentaldisabilities(个人麻烦还是公共议题?肢残与智力残疾政策模式探究)总结了社会模式的政策取向如下:政策内容个人模式社会模式公共开支较低较高政府干预消极主动家庭与社区支持极少较多残疾服务隔离、不平等、以服务者为中心融合、走向平等、残疾者为中心FunctioningDiversityEnvironmentToguarante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