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摘要:...................................................1关键词:..................................................1一、西厢记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过程......................1二、西厢记故事在不同文化形态和艺术形式中的演进..........2(一)、西厢记故事思想内容的演进............................31、从《莺莺传》到宋词及说话的演进..........................32、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的蜕变.........................43、从《董西厢》到《王西厢》的升华.........................64、宋元南戏中的西厢记故事..................................75、《北西厢》在明代的改编...................................7(二)、西厢记故事艺术形式的演进............................8三、《西厢记》的戏剧史上和艺术成就........................8四、《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贡献.........................10五、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和贡献何唐义摘要:《西厢记》是中国戏剧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巨著之一。它具有永不衰落的艺术魁力,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对千古名著《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的成就和贡献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关键词:西厢记中国戏剧史成就贡献《西厢记》的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全剧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崔、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作者明确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从唐宋至金元明各个朝代的更迭,以及在不同的文化形态和背景下,《西厢记》经历了数次改编,出现了多个版本,情节多次变更,结局也从悲剧变为喜剧。文艺形式也经历了诗、词、曲、小说的转型,故事的演述形式由书面阅读转变为说唱表演。从西厢记故事的演变过程来看,伴随文艺形式的建构与解构,伴随不同时代的精神追求,西厢记故事始终活跃在文艺舞台上。每当有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兴起,《西厢记》很快就以新的面貌出现,西厢记故事的与时俱进也充分证明了这部作品的巨大生命力。一、西厢记故事的起源与发展变化过程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西厢记故事就已经流传甚广,并经历了各种社会文化形态下的改编。西厢记故事最初源头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故事以“始乱终弃”为结局;在宋代,西厢记故事得到了发展,北宋文人赵令畤(1051-1134)曾根据《莺莺传》的内容创作了《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在金代,也就是南宋时期的北方,董解元根据《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说唱诸宫调》,将故事的演述形式由书面阅读转变为说唱表演,使西厢记故事从此走转向大众文学,而且人物身份到故事情节都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是结局由“始乱终弃”改变为“有情人终成眷属”,使作品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在元代,杂剧的兴盛又使西厢记故事登上了戏曲舞台,杂剧大家王实甫将董解元的《西厢记说唱诸宫调》改编成了舞台剧——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思想,内容更加紧凑,结局由“私自出走”改为“合法结合”;在明代,由于戏剧形式的演变,明传奇的改写本应运而生,形成了西厢翻改热潮。二、西厢记故事在不同文化形态和艺术形式中的演进自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诞生以来,西厢记故事在每一种文艺形式中都以新的面貌出现。西厢记故事的演进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大的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历史的变迁与整合为西厢记故事的形式和内容的演变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语境,每一次文化变迁都为《西厢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西厢记故事最初源头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北宋文人赵令((1051~1134)根据《莺莺传》的内容创作了12首《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南宋时出现了话本《莺莺传》,现已佚失,内容主要本于元稹的传奇小说。在金代,也就是南宋时期的北方,董解元创作了《西厢记说唱诸宫调》(又称《董西厢》),将故事的演述形式由书面阅读转变为说唱表演。在元代,杂剧大家王实甫将董解元的《西厢记说唱诸宫调》改编成了舞台剧———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或《北西厢》)。在元代还有南戏《崔莺莺西厢记》。元末明初有李景云同名作品,但全本已佚,留下残曲28支。在明代,由于戏剧形式的演变,出现了诸多传奇改本,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崔时佩、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又称《南西厢记》或《南西厢》)。此外还有陆采的《陆天池合并西厢记》;佚名作者(一说是黄粹吾作)的《续西厢升仙记》;周公鲁的《翻西厢》;佚名作者的《锦西厢》;佚失的作品有杨讷的《翠西厢》;屠本峻《崔氏春秋补传》;卓人月《新西厢》;《王百户南西厢记》等等,在明代形成了翻改西厢故事的热潮。(一)、西厢记故事思想内容的演进西厢记故事内容的演进是在文艺形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发生的。从《莺莺传》到《南西厢》的演进,历经了几个朝代、几种文化语境,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形象的变化无不与时代文化精神紧密相关。无论哪一种新的文艺形式演义西厢记故事,都对其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1、从《莺莺传》到宋词及说话的演进这个时期的变化有以下特点:艺术形式的变化较大,但思想内容相对稳定。秦观的《调笑转踏?莺莺》写道:诗曰: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明月拂墙花树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梦。词曰: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树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金凤。毛滂也呼应秦观写下《调笑转踏?莺莺》:诗曰:春风户外花萧萧,绿窗绣屏阿母娇。白玉郎君恃恩力,尊前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落霞零乱墙东树。此夜云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处。词曰: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环西去。这两首诗词都以咏物、咏史的方式,咏叹了崔莺莺的不幸,同时也对张生的薄情予以了指责。从《莺莺传》诞生之日起,就以传奇小说的形式把玩于文人墨客的股掌之间,在《莺莺传》中就多次提到友人的评价及赋诗。宋代词人们所咏所赋依然不超脱元稹的本传,秦观、毛滂与元稹同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所代表的是同一种文化形态下的同一个社会阶层,因而,他们无法超越元稹的立场。对于他们而言,崔莺莺只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素材,是文人的一个“尤物”,与功名仕途相比是微不足道的。2、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的蜕变《董西厢》是西厢记故事演进的关键,从西厢记故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演变过程来看,《董西厢》的贡献和作用超越了任何一个西厢记故事改本。在内容上它把一个“始乱终弃”的爱情小说,改编成情节丰富、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佳话;在形式上又把一个文人手头把玩的传奇小说改编成大众娱乐的讲唱故事,为后代戏剧的再加工打下了声腔、音韵及篇章结构的基础。并且为西厢记故事的普及推广及后来的戏剧改编打下了群众基础。《董西厢》的改编不仅使这个故事焕发了新的生机,同时,为以后的改编提供了基本框架。然而《董西厢》的诞生不偶然的,它的问世要得益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及文学的影响。《董西厢》的产生与时代背景发生变化有直接关系。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女真人的统治之下。女真北方游牧狩猎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与中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婚姻关系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对待婚姻问题,北方游牧民族并没有像中原那样严格的礼教思想,男女青年享有一定的婚姻自由。在金代历史上,曾多次鼓励女真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通婚。金章宗时就有两次下令允许通婚。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又泰和六年十一月(公元1206年)“诏屯田军户与所居民为婚姻者听”。虽说其主要出于政治目的,但从另一侧面体现出女真人对待婚姻的自由思想观念。民族杂居通婚再加上朝廷的鼓励,金代的各民族通婚现象非常普遍。通婚是加快民族文化交融最快捷的方式。与中原汉族相比,金代女真人的贞节观念比较淡泊。在与北方汉族通婚以及交往中,女真人的婚姻思想观念对中原的婚姻观念产生影响是必然的,而这种影响正是崔莺莺个性解放,并敢于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生活基础。但在作品中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也体现了出来,莺莺自身的矛盾斗争、张生表现出来的懦弱,以及最终团圆时对家长及封建权势的依赖等等。《董西厢》不可能做到彻底反抗封建的婚姻制度,它能在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下,使青年男女觉醒,去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这已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了。3、从《董西厢》到《王西厢》的升华《王西厢》在内容上对《董西厢》继承较多,但在形式变换和细节处理上要更加工巧。《王西厢》将诸宫调这种一人表演的讲唱文本改造成多角色扮演和演唱的戏剧,建立了一个立体化的舞台表演体系,五本二十一折连演,多角色同台演唱,打破了元杂剧传统的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的结构模式,使《王西厢》在元代就是一部鸿篇巨制和演出特例。在西厢记故事演变史上,《王西厢》通过对《董西厢》的改写,把西厢记故事推到了颠峰。《王西厢》在情节上进行了完善,心理刻画更加细腻,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故事发展更富有逻辑性。因此《王西厢》较《董西厢》前进了一大步,西厢记故事由此也基本定型,尽管后代又出现诸多改本和续本,但《王西厢》始终占居首位。4、宋元南戏中的西厢记故事据文献记载,宋元时期,在南戏中还有《崔莺莺西厢记》传演,但剧本现已失传,只留下残曲28支,与《北西厢》及各《南西厢》戏文均不相同。因而,可以得知宋元南戏《西厢记》与《北西厢》及其他明传奇改本属不同体系,因此孙崇涛先生说:“元代‘南’、‘北’《西厢》并行”。但在南戏《西厢记》的残曲内容中,出现了下面一些唱词:“乱军中许亲。当时救活你一家命,很宁静。你娘行反目不记恩,他失信,我们心下须准。……宽心待,不久时,定有个好消息。……方叹近来音信稀,长安此去千余里。你道成名,谁知是非嗏,今番好个风流壻(婿)。”可见在内容上已出现了孙飞虎逼婚、老夫人悔亲之事,显然已挣脱唐传奇的范围,与《董西厢》和《王西厢》接近。5、《北西厢》在明代的改编明代出于戏剧形式发展的需要,《北西厢》由崔时佩、李日华改写为《南西厢》。之后,有文人不满其多袭用《北西厢》的词句,于是又出现了陆采的《南西厢》(以下简称《陆西厢》),《陆西厢》在情节上没有太大改变,但在语言上却是独辟蹊径。明代道学者对《西厢记》将崔莺莺嫁给张生的结局不满。如研雪子在《翻西厢》中,将张生刻画成无赖之徒,最后让崔莺莺嫁给了有情有义的郑恒,而且二人婚前也没有发生出轨行为。因为一直有《北西厢》是王作关续之说,所以明代还出现了几种续西厢剧本。现存的有黄粹吾的《续西厢升仙记》和周公鲁的《锦西厢》。无论怎样,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明代刊刻最多的一部戏剧作品,可证实的就有68次,可见其影响之大。(二)、西厢记故事艺术形式的演进在中国历史上,唐宋金元明四个时期五个朝代的更迭,在文艺形式上也经历了小说、诗、词、戏曲的转型。从《西厢记》艺术形式的演进来看,每当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兴起,《西厢记》很快就以新的面貌出现,西厢记故事的与时俱进充分证明了这部作品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明朝的建立使中原传统文化得以回归,蒙古族多年的统治早已使中原儒士大感“礼崩乐坏”。因此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