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实践教学报告-改革开放对家乡带来的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报告题目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变化课程名称毛中特指导教师胡彩林系别/班级电子系12级通信工程(1)班姓名(学号)张星(1205021041)合肥学院思政部制前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为了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我们选取合肥市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一下改革开放在我们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各方面的具体变化有哪些。一、关于改革开放(一)经济发展通过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方面的调查可知:1.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消费形式呈现多样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经济体制的改革初步建立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创业、就业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各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也不能一蹴而就。虽然出现了官员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针对贫富差距要建立起合理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和合理的转移支付系统,针对官员腐败要不断完善监督制衡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流程等。(二)政治改革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实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转变,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和增强。2.恢复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人民当家做主有了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发挥。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了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和协商,实现了对大政方针、重要问题多渠道、多形式的沟通和探讨。4.推进了基层社会自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权利得到保障。6.实行党政分开改革,使党政关系进一步明确,党政分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7.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包括财权与事权从中央向地方的下放,既维护和巩固了中央的权威和领导力,也增强了地方的自主性,焕发了国家的生机。(三)文化教育通过调查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思想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教育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211”工程的开展同学也都深切体会到教育发展的优惠,高等教育已经走入家庭,走近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促进和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转变,是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教育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四)科技方面30多年来,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我国科技领域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的创新成果,像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这显示了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支撑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对内改革使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仅使我国在经济方面逐渐与世界市场接轨,也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对外开放中很多外来技术和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使我国的发展与世界接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经济生活的国际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一种历史进步。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二、我的家乡—合肥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庐阳。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合肥市辖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代管县级巢湖市,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5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其中,城镇人口达486万人,乡村人口266万人,城镇化率达64.6%。合肥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中国家电之都”、“中国淡水龙虾之都”、“2009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2011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2最佳投资城市”、“坚果炒货之都”、“中国温泉之乡”。根据央视的调查,2012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合肥位列第三。合肥成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CCTV2013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榜首”。2013年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三、改革开放给合肥带来的变化(一)物质文明的改变1.生活方式的改变(1)衣: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2)食:吃饭必须靠粮票、油票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城乡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3)住:合肥市“十镇百村”新农村改革试验点之一的包河区义城镇董城村,在市农委的指导下,坚持规划先行,在民居建设中实行“改水、改厕、改厨”等同步进行,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4)行:30年前,合肥人走的道路大多为泥结碎石路或土路,很少有渣油路面。而当时的养护水平也不是很高,县乡公路养护基本采用道工养护、道群公养和群众养护三种模式,养护工具一般为一把扫帚一把锹。那时候平均好路率最高年份也只有62.8%,最低只有34.5%,且优良等级路大多集中在国省干线道路上,县乡公路路况更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乡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开始迎来发展的机遇。近几年来,在市地方处的管理下,我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同时投入280万元购置摊铺机、灰土拌和机、水泥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多功能沥青洒布机等40多台套大型养护机械,县乡公路养护机械化率明显提高,养护水平和养护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2001年年底,县道好路率就从不足40%上升至77。16%。金寨路旧貌金寨路新貌2.文化事业基础建设的改变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里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建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二)精神文明变化改革开放前,由于物质文明建设比较薄弱,人们只追求温饱,而精神层面需求较小。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1.文化消费水平增长,文化需求多层次改革开放前,人们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自然不太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增多,买书、订阅报刊、看电影、观赏舞蹈、表演、戏剧、旅游等等反映了大众多样的文化需求。2.城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各类文化活动齐放光芒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给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深受大家喜爱。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里,看书的、练书法的、学画画的各得其乐。图书室内各类书籍刊物以及电视、投影仪、电脑等设施齐全„„为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一些社区居民自觉建立文艺队,分舞蹈、武术、健身球、太极拳等兴趣小组,每天早晚在各小区广场表演锻炼,社区还专门请了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在农村,村委会专门建立了“农家书屋”,为广大村民提供许多有关农业技术指导的书籍,以及各类生活杂志和儿童喜欢的漫画书籍等,丰富了村民们的闲暇生活。除此之外,村民们还根据当地传统,举办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庙会、美食节、舞龙灯、戏曲表演等等,展现了新时代多才多艺的农民精神风貌!(三)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合肥市经济呈快速发展势头。1978-2007年GDP年均增长13.3%,“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及“十一五”时期前两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3%、6.5%、16.3%、14.5%、16.5%和17.8%。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合肥经济增长进入加速期,2000-2007年人均GDP年均增速达14.3%。以此速度为基础,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将大大提前。2007年合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5873元,为1978年的44.8倍,年均增长14.0%,超过GDP增幅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27元,为1990年的8.6倍,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为1978年的43.6倍,年均增长13.9%。居民储蓄由1978年的0.7亿元跃增到2007年的673.09亿元,年均增长26.7%。四、总结经过改革开放,合肥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见完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善。希望在接下来的无数个三十年里,合肥市的全体人们共同努力,把我们这坐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再来创造一次腾飞。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让我们放飞理想,勇于探索,勇于拼搏,团结一致,求实创新,我们的国际大都市之梦,不远了。我更相信,在合肥人共同的努力下,什么都挡不住我们的脚步,合肥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