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4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评分题目:学习西电精神,争当新一代的西电先锋—基于对西电第一任校长王诤相关资料的查阅选题:历史人物与西电精神学院:完成人及学号:指导教师:2016年5月18日一、情况介绍(一)背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1931年诞生至今,已经走过近85年的如歌岁月,成长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85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代又一代西电人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5年的办学历程中,长征精神的洗礼,延安精神的滋养,追求真理、攀登不止的科学精神的引领和激励,积淀形成了西电优良的办学传统,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十几万西电人奋发向上的行动指南。学校2016年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举全校之力推进“三个一流”建设,实现学校改革发展新突破。“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是全体西电人的共同追求,更是我们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站在学校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引领电子信息行业创新发展、增强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以及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西电梦”的历史高度,“概论”课程教学结合实际,将西电的文化传承和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在教学任务中,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挖掘“西电精神”蕴含的力量,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了解和关注母校的发展,探讨“西电梦”“西电精神”“西电的红色文化传承”,自觉将青年的使命和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发展现实要求结合起来,刻苦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为学习并弘扬西电精神,我查阅校史并观看影视资料学习王诤校长的事迹,感受其精神。结合新时代,发扬新时期的西电精神。(二)人物介绍1、简介王诤,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1928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毛主席、朱总司令亲自任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无线电台的队长,继而出任红军无线电大队大队长、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军委总司令部第四局(通信联络局)局长等。解放后,历任中央军委第三局局长(后改为通信部部长)兼国家电信总局局长,邮电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主任兼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四部部长等。1955年授中将军衔。他也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2、经历1909年5月生,江苏省武进县人。幼年读私塾。1924年考入苏州工专高中部。1927年从省立第二高级中学毕业。1928年2月考入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1929年春分配到国民党军第九师任无线电台报务员。1930年9月调第十八师张辉瓒部任中尉报务员。12月龙岗战斗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1月负责组建红一方面军总部无线电队,任队长。1931年5月成立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电台大队,任大队长,12月任无线电总队总队长。1932年至1934年1月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通信主任。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参加长征。1935年8月任中革军委通信科科长。同年冬到达陕北后,任军委第三局局长。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三局局长。1940年1月至1945年8月兼第三局政治委员。1938年3月至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副局长、兼通信学校政治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947年3月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委员。1949年5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委员。同月起兼中共中央军委电信总局局长。1949年11月至1953年5月兼邮电部党组书记。1950年5月至1954年3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部部长。1950年10月起兼国家电信工业局局长。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总党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4月至1958年10月任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委员。1956年4月至1959年4月任解放军通信兵部主任。1956年10月至1958年7月兼任通信兵部党委第一书记。1957年3月至11月兼任解放军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8月至12月任院临时党委书记。1959年4月至1960年8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党委常务委员。1963年4月至1964年9月兼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1964年9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初期一边接受批斗,一边坚持工作。1967年5月被隔离审查遭迫害。1972年7月恢复工作。1972年9月至1978年8月再任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7年9月至1978年8月兼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1977年4月至1978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1977年9月至1978年8月兼任总参谋部党委常务委员。1977年8月至1978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78年8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二、王诤校长的精神1、铮铮铁骨“文革”一开始,四机部即受到严重冲击,生产和工作几乎陷于停顿。尽管如此,部长王诤边接受批斗,边坚持工作。在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追问王诤:“你对‘无产阶级司令部’是什么态度?”王诤答:“我无限忠于毛主席,我反对提‘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反对多中心,中心只一个,那就是毛主席。林彪不是一贯正确,历史上有错误,文化大革命支左也有错误。”“造反派”问:“你敢把你的话写下来么?”王诤答:“写就写,怕什么!”说罢立即将上述内容写在三张纸条上。“造反派”如获至宝,大标语立刻刷遍了北京城:“王诤恶毒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罪该万死!”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三张条子现行反革命事件”。黄永胜等指示,向中央写报告以现行反革命罪逮捕王诤。周总理看到报告后,转呈毛主席指示。1970年11月14日,毛主席批示:“王诤是有功的,对他的处理要慎重。”11月19日,周总理指示,“对王诤的批判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王诤在建立无线电和侦察敌台方面是有过功劳的,没有发现他有通敌罪行。”1971年6月21日,黄永胜宣布:“毛主席说王诤有功,不等于他无罪。他对林副主席的态度是不能容忍的,王诤不能回四机部当部长,副部长也不能当,马上让他回干校!”一些好心的同志为了争取让王诤早一天出来工作,劝他写个检讨,王诤坚决不写。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志瞒着他代写了检讨,并让王苏民模仿他父亲的笔迹签字后,送给了黄永胜。过了几个月,一直没让王诤回干校。王诤有一次问王苏民:“黄永胜怎么还不催我回干校?”王苏民无意中说漏了嘴:“回干校?说不定过几天还安排你的工作呢。”王诤问:“怎么回事?”当他弄清儿子代他签字给黄永胜送了他的“检讨”时,顿时火冒三丈,立即亲自给黄永胜写信,严正声明“那份检讨是别人瞒着我王诤代写的!”就这样,王诤的问题又被“挂”了起来。王诤校长就是这样不畏强权,事实求是。[1]2、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为民197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重新任命王诤为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恢复工作后,王诤首先抓了恢复整顿工作,为电子工业的建设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4]1973年新年刚过,王诤被周恩来请到西花厅。总理拿出一张尼克松访华期间送给我国的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图片,“这种设备我们能不能制造?建地球站的事交给你,你看两年时间够不够?”王诤当即表示:“三年之内,我们可以造出地球站。”春节刚过,王诤就带领四机部有关技术人员来到当年电子工业实力最雄厚的江苏省,进行了49天的深入调查研究。白天,他马不停蹄地考察生产设备和加工力量;晚上,还要请专业技术人员给他介绍卫星通信方面的知识,经常熬到深夜。回到北京,他以四机部的名义,向周总理和叶剑英副主席提交了有关报告。会战期间,王诤还亲自去南京协调进度,解决问题。经两年多努力,我国第一座模拟式10米天线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在南京总装调试成功。病危中的周总理得知这一喜讯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期3年,言而有信,谢谢他们了!要开庆祝大会,要盛大!”1977年4月,王诤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四部部长,主持我军电子对抗工作。与此同时,一纸“左肾恶性肿瘤”的“宣判书”也摆放在他的面前。王诤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4月刚做完手术,6月就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中央军委电子对抗和雷达管理领导小组会议。1978年春天,王诤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坚持去武汉主持电子对抗演习,演习活动他一次都不放过。7月21日晚,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主持召开了他生前最后一次党组会。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对前来看望他的王震说的,仍是担心未被人们充分重视的电子对抗事业。8月12日傍晚,王诤的病情急转直下,闻讯而来的200多位老首长、老战友心情悲痛地守候在病房外。当王诤治丧安排报告呈送到叶剑英副主席住地时,他亲自写下“叶剑英主持”5个字。[2]3、一心治学,敢于创新在战争时期,王诤带领红军通讯队的战士们因陋就简,在各个师都设法配置了改装过的电台,还积极培训无线电报务员,手把手地教收发报技术,传授电讯专业知识。至于密码,采用的是周恩来研制的密码,称作“豪码”。王诤对周恩来的博学多才甚为钦佩,几次利用汇报工作的机会向周恩来请教,并根据自己的实践提出进一步改进“豪码”的意见。周恩来称赞王诤头脑精细。由于敌人层层封锁,红军的物资极度缺乏,电池、发电机、电文纸等奇缺,往往直接影响到通讯工作。于是王诤利用手头积攒的一点材料,画图放样,自制电台损坏的零配件,还修好了红军缴获来的十几台小型发电机。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王诤加强了对新闻抄收工作的组织领导,委派罗若遐为新闻台台长,昼夜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新闻电讯和外国通信社的英文电讯,翻译、编辑定名为“参考消息”,延续至今。同时,王诤充分发挥100瓦电台的作用,除通信联络外,定时兼发文字新闻广播,随时播发会议的盛况、文件和反“围剿”战斗的胜利消息。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文字新闻广播由此诞生,定名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广播电台,呼号为CSR。从此,正式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直属中央政府。1937年1月红中社改名为新华社。[3]不仅如此,在战争结束后。他提出培养通信、无线方面的人才。相应的大学、学院纷纷建立。一批又一批的通信人才在这些学府走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神州飞船相继升天;嫦娥、玉兔月球的守望;卫星的发射,让世界看到了壮大的中国,发展的中国,腾飞的中国。这个正是王诤校长的高瞻远瞩,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才有了今天的中国!69年的岁月,留给中国一个通信梦;六十余载春秋,留给西电一本精神财富。时光过隙,这些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西电人。也许,西电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这是西电人们一生的财富。三、争当新一代西电先锋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西电已走过85个春秋。学校的设施在变化,学校的老师在变化,学校的学生在变化。不变的便是西电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长征路上办学,半部电台起家。历史给予了西电一段红色记忆。我们的第一任校长—王诤,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品读过去,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西电精神也有了新的含义。爱国为民,不是让我们拿着枪炮上战场。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有人曾说过“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一定是信息战。”王诤校长在战争时期,物资极度缺乏的时候。凭借半部电台,成功的进行了多次反围剿战争,这便是知识的力量。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秉承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中去。当然,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战争。也不是说我们最后从事的行业不是科研,我们就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