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4)首次提出: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②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创造些新的东西)重要意义: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②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成果关系?(3,P6)毛泽东思想: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毛和中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八大主要内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主要内容: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③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中国民族优良传统,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9)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国情)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方向,制度)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五位一体)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一国两制)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合作双赢)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群众)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5.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P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②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源泉)③全面依法治国(法制保障重要基石)④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根本保证)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总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时间的科学综合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45)总路线是相对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领导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①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②无产阶级的特点和有点使它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③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2)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56)必然性:①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给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农业大国)②特殊国情决定成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革命群众基础好/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提供客观条件/红军提供了坚强后盾/党的领导提供主观条件)重大意义:①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②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57)①统一战线(建立巩固工农联盟/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区别对待方针/坚持独立自主)②武装斗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坚持正确的战略技术原则)③党的建设(思想建设为首位/任何时候重视组织建设/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相互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阵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进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66)从新中国成立(1949)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6),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①经济: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3→1过渡)、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1过渡)】②阶级:三种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③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8)①提出时间: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主要内容:“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③理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具体化,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78)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P85)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①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任。③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结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89)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1956.4-5《论十大关系》(标志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此理论成果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非对抗性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八大)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学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状况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法:民主专政)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其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经济建设;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分子)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102)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基本特征?(P114)第一次提出,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科学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基本特征:①现代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