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思考(孙晓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毛泽东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思考孙晓华①[摘要]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建设者,高度关注党员党性的锻炼。他把锻炼党员党性和保持党不变质结合起来思考,认为党性是党员安身立命的根基,并通过整党整风的形式开展党性锻炼活动。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从思想上建党、增强党员党性的理论资源。[关键词]毛泽东;党员;党性;党不变质;安身立命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就是坚持党的自身建设,把党建设好。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从严治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走过95年风雨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法宝。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95年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中国。因为党这么重要,所以在党成立95周年这样光荣和重要的时刻,我们更要强调从严治党,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重新回顾毛泽东关于保持共党员党性修养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党性是保持党不变质的微观基础1、毛泽东的党性思想是保持党不变质理论的体现毛泽东关于党员党性的思想最终的落脚点和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是否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坚持从社会实践出发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是判断一名党员党性是否完全的重要标准。党性对党员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的根基,对一个政党来说①作者简介:孙晓华(1978-),女,山东交通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2则是保持其永不变质的微观基础。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直以来非常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寻求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办法。毛泽东根据我们的党员大多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状况,结合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环境,深刻地认识到在党的队伍里还有很多党员的党性不纯,比如小农意识明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影响广泛。如何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占人口多数的社会里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造就一大批信仰坚定、党性纯洁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成为一项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新课题。能否把广大小生产者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党性的无产阶级战士,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成败。毛泽东曾经坚决批评了极端的民主化、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对党员进行有计划的党性教育。毛泽东深刻总结我党建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保持我党的无产阶级性质,要求我们的党必须立足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的思想,同时也对党员的党性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毛泽东在1937年9月发表的《反对自由主义》的文章中曾经列举了我党集体组织中自由主义也就是党员党性不纯的十一种表现并指出这些表现的思想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①毛泽东说:“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②毛泽东在深入地分析这些错误思想的产生根源后提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他是达到党内和革命组织内的团结从而增强战斗力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拿起思想斗争这个武器。毛泽东在批示苏维埃时期党内的贪污腐败行为时提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1933年,毛泽东签发了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60页。②《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23页。3《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命令,鼓励群众揭发存在于苏维埃工作人员中的贪污和腐化的行为。1934年1月23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作了长篇报告,当时又强调这一问题:“苏维埃工作人员中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以及官僚主义的分子,民众可以立即揭发这些人员的错误。”①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的理论虽然可以追溯至“三湾改编”实行民主主义的时期,但是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却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也是毛泽东号召全党增强党性、锤炼党性的重要阶段。很多情况下,对保持党不变质理论的论述同时也是对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生动教材。1937年9月,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老革命黄克功在延安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陕北公学的女学生刘茜。国民党借此报道说延安出了“桃色事件”,这件事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毛泽东针对黄克功的问题严厉地表示“不容赦免”,他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了一封信:“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②这在当时对全体党员都是一次非常深刻的党性教育。1945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他们的“延安窑洞对”非常耐人寻味。黄炎培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如何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③这时候,毛泽东关于党不变质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而他提出的“人人起来负责”和“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也正是我们党保持党性的重要经验。毛泽东还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我们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地概括为“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只有坚决相信人民群众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才能在革命中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二、党性是党员安身立命的根基①刘宋斌编著《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纪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第38—39页。②《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44—145页。4关于安身立命的简单解释是“物质生活有着落,精神生活有寄托”。意思就是安身立命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关于个人满足基本生存生活需求的物质保障,二是个人生命的依归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安身”和“立命”这两个词最早来源于《易•系辞下》和《孟子•尽心上》。“安身”的意思大概是安顿身体,保全自身。主要从个人生存和生活的角度来定义人生存在状态。“立命”则是保存善心,养护本性。立命探讨的主要是于生命、生活之中寻求人生终极目标和价值的问题。安身和立命经常连用,他们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有的学者这样表述二者的关系:“安身是立命的外现,立命是安身的内在精神寄托。没有立命也能安身,但难以真正安身;没有安身却可立命,但今天仅讲立命也不现实。”①说得简单些,就是人们要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有了安居乐业的物质生活,但是精神何以寄托、何处安放成为一个更突出的问题。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安身立命”更是一个要经常思考、深入思考的问题。因为共产党员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根基又在哪里呢?那就是党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要靠每一个有党性的党员来体现和实践。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共产党的党性在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党员身上的体现。增强党性,就是要坚持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增强党性,就是要立足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党性,就是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深深地植根于人民,我们的党员才有安身立命之地。1、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在十八大报告上讲过:“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②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的重要标准。丧失了理想信仰,也就丧失了党性,丧失了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个信仰就是人民群众,信仰人民群众就是信仰马克思主义。根据党章的要求,①何少甫:《解“立”——从“三十而立”到“安身立命”》[J]《开封大学学报》,2008,(2):25~28②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7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5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终生。共产党最大的特征就是为着人民的利益而活着而奋斗。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闭幕词中就曾经这样鼓励全体党员:“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一名共产党员的最高目标就是力争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①这是毛泽东在1939年《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中对党员提出的要求。2、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一个党员都应当首先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果不能做到这样,共产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党员也就不是真正具有党性的共产党员。毛泽东说过:“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②他们没有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集体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很多党员干部被“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样的观点侵蚀以后,会逐渐地丧失信念,丧失立场,丧失党性。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由来已久,人性是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毛泽东曾经在1943年提出:“道德是人们精神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要求的反应,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这就是我们的善恶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人只有一种基本特性,那就是社会性。如果说人有两种特性,即动物性和社会性,那就是二元论了,或者说是唯心论。站在二元论的阶级立场上分析,人有动物性或者说自私的一面,那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有了合理性。这种信条就会影响很多人的价值观,共产主义的品格或者共产党员的党性就变得缥缈虚幻了。坚持这种价值观念的人时时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没有任何党性可言。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可能也常怀公心,也会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但是在关键时刻,特别是公私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还是选择牺牲公利维护私利。这种人不能说完全没有党性,但是他们党性不完全或者说党性不纯,需要继续修养锻炼。最可怕的是,在我们的党员队伍里,有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他们满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呼着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却干着出卖国家损害人民利益的肮脏勾当,有的甚至贪赃枉法,最终锒铛入狱,成为历史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60页。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09页。6和人民的罪人。3、热爱人民、立足人民,依靠人民毛泽东经常教育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切实关心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想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①只有真正立足于人民群众,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才能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水乳交融。在苏区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②据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回忆,长征期间,红军经过贵州,毛泽东见到有一个老妇和小孩身穿单衣,倒在路旁,奄奄一息,马上从自己身上脱下毛衣,并从行李中取出一条被单,同时又让随行同志给了老人一斗白米。毛泽东对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一生之中对劳动人民的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