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十二章辨析题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5、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6、公有制不能和市场经济结合。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不相矛盾的。8、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要外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9、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10、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12、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13、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前提和基础。14、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成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15、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16、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17、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18、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的社会。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0、和谐社会就是利益均衡的社会。2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香港、澳门问题提出来的。2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下去限期地拖下去。23、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24、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25、中国处理国家关系时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划线。26、当前,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再也不会出现新的动荡和冲突了。27、合作共赢使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各方的共同利益。28、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2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30、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31、中国共产党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32、全面从严治党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第七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2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使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不同的。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的正确认识,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是障碍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改革开放虽然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回归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实现路径。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科学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孕育高水平的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实现各项既定目标,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治理理念、深入改革治理体制、丰富完善治理体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3、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3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发展着的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不断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制度保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4、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程度继续加大,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深层影响继续显现,为此,必须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经济体系,坚持进出口并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自由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二,要以开放促发展。中国经历30多年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但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第三,既要借鉴其他文明,又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必须大胆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根据国情,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才能加快发展。第四,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对外开放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危险和利益同在,在对外开放中,必须树立开放安全观,努力实现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的有机统一,在扩大开放中动态的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第八章思考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协调推进,统筹兼顾的。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就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因此,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这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前,由于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