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七讲:符号的解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讲:符号的解释符形学符意学符用学符号六因素导致六性质语境论意图定点诚信与谎言:述真与接受原则莫里斯分科莫里斯1938年《符号理论基础》,为符号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符号过程涉及到三个基本面:符号体系(S)使用者集群(U)和世界(W),组合成六门学科:R(S,S)=符形学(syntactics)R(S,W)=符意学(semantics)R(U,S)=符用学(pragmatics)R(U,W)=实践学(praxeology)R(U,U)=社会学(sociology)R(W,W)=物理学(physics)后面三门与符号无关,如此分科合理与否我们不必评论。前面三门应当说说的非常清楚,至今被符号学界沿用。符形学Syntactics,组合学,句法学符号有组合关系(所谓组合学syntagmatics),而且有聚合关系。符形学研究的应当是符号组合的形式。莫里斯之后的符号学家有时候用“句法学”(syntax)来代替莫里斯的术语符形学莫里斯不是误用了术语,他有意避开语言学属于。他认为:“符形学问题(syntactical)包括感知符号,艺术符号,符号的实际使用,以及一般语言学”。中国符号学界把syntactics翻译成“句法学”,在讨论中使用“符号的句法”一词,用词可能任意了一点。符意学Semantics符意学即意义的传达与解释。符形学可能会越出符号学的范畴符义学的任何问题,都是符号学的核心问题。能指以“被感知”为第一要求,感知却不是认知。解释者生活在各种各样刺激的海洋中,这些刺激都能被感知,只有部分被感知(perceived),很少被认知(recognized),更少被解释(interpreted)。开车者一上街,满街是可感知物,只有一部分被感知,但是他者必须马上删选出应认知,即应当立即判断其意义的符号,舍去的绝大部分可感知物,即是所谓“噪音”。认知是接收者的意向性过程。符号太多,要解释的东西太多。任何解释,都是选择认知的结果。认知是自动化的,以缩短从感知中选择认知的过程。艺术延迟认知,乐在感知这种缩短,对于艺术符号来说,很不合适。一旦符号文本与意义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就是浅薄。艺术是减缓认知,是从感知中艰难地寻找认知,这个过程越费力越让人满意,哪怕找不到认知也是令人满意:让人乐在其中的是过程本身,而不是认知的结果。因此,学习认知,就是学习不认知。这个悖论可以有两个意思:在驾车者的例子中,就是以最快速度“不假思索”地认知,就是对符号自动化地反应。在艺术欣赏的例子中,不认知就是努力推迟认知,感知过程就是艺术欣赏,意义是第二位的。符用学pragmatics符号的解释凡是应对了一下四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进入了符用学的范围:是否考虑发送者与接收者?是否考虑发送者的意图,与接收者的解释?是否考虑符号的语境?是否考虑使用符号而施行行为?一旦牵涉到符号使用者的具体环境,符号的意义会变得无穷复杂:要理解一部电影,几乎会卷入整个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知识:如果这部小说或电影意义比较丰富的话,它创造的世界,可以支持任何理论,让任何论辩言之成理。所以布龙菲尔德认为意义问题不是语言学能处理的,应当排除在语言学之外。符用学:垃圾箱变成聚宝箱符号学界原先认为,为符用学是符号学的“垃圾箱”,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就可以往里扔。但是符号学发展到现在,符用学成了符号学最重要的领域。同一符号(例如拥抱),在不同场合(situations)---外交礼仪,接待客人,家庭内部,恋爱关系,父子关系---意义会非常不一样。场合,是符用学的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说:“一个词的意义就是他在语言中的使用”。符号的真正意义就是符号的使用意义。雅克布森说,莫斯科某演员能把“今天晚上”一语说出五十种不同的意思,他是五十种不同的‘情感状态’,例如“今天晚上(可以一醉方休了)”,“今天晚上(她究竟来不来)?”。雅克布森六因素论1958年雅克布森提出了著名的符指过程六因素分析法:语境(context)信息(message)发送者---------------------------------------------接收者(addressser)(addressee)接触(contact)符码(code)我理解的六因素论雅克布森提出了著名的符指过程六因素分析法。我在此改成本书一贯的术语:对象(object)文本(text)发送者-----------------------------------------接收者(sender)(receiver)中介(medium)符码(code)符号的六种意义主导当表意进程让其中的一个因素成为主导时,某种相应的特殊意义解释就占据支配地位。指称性(Referential)诗性(Poetical)情绪性---------------------------------------------------意动性(Emotive)(Conative)交际性(Phatic)元语言性(Metalingual)情绪性雅克布森指出任何符号过程都是多功能的,符号性质的区分,只在于何者为主导。当表意过程侧重于发送者时,符号文本出现了较强烈的“情绪性”(emotive)。最明显的例子是感叹语,或“以表现性姿态展示其愤怒或讥讽态度”。雅克布森指出,情绪表现功能不一定靠感叹词,实际上在符号的各个层次上:语言,语法,词汇,都会参与这个功能。意动性(conative)当符合表意侧重于接收者时,符号出现了较强的意动性,即促使接收者做出某种反应。最明确的是命令,呼唤句,祈使句。意动性是无法检验,无法用正确与错误加以判断的。托尔斯泰在小说《克莱采奏鸣曲》借人物之口评论:“我听完乐曲(指贝多芬的同名音乐作品)之后感觉到不能控制的兴奋,心情无法平静。就像士兵听到进行曲就立刻踩步子威武地前进,就像我们一听到舞曲就会心情舒畅地跳舞,一听到弥撒曲就知道去领圣餐。在这些事例中,音乐的作曲都达到了某种目的……所以,音乐是可怕的,我很赞成中国由国家掌管音乐的做法”。交际性(phatic)当符号表意侧重于中介时,符号出现了较强的“交际性”(或称接触性)。话语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接触。最短的例子是打电话时说的“喂喂,你听得见吗?”最极端型的例子可以是英国议会中所谓filibuster,即在议会中用冗长的无关发言拖时间以推迟某个法案通过:说的内容无关紧要,符号的用途是占领中介。反复说同一句话,是一种保持接触的方式,幼儿首先学会使用的就是符号的这种功能。恋爱中人往往不断地说重复的话,家人之间常谈些闲言碎语。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保持接触,是交流渠道畅通本身带来的快乐,信息内容倒在其次。指称性referential当符号表意侧重于对象时,符号出现了较强的“指称性“(referential),或称指义性(denotative)。此时符号过程明显以传达某种明确意义为目的。本书上文讨论过,实用/科学符号表意,大多是”所指优先“,这一类符号表意最为常见,最容易理解。元语言性Metalingual当符号侧重于符码时,符号出现了较强烈的“元语言倾向”,即符号信息提供线索应当如何解释自身下一节“自携元语言”,自携的元语言往往来自文本的体裁,风格,副文本等元素上,文本自身讨论元语言,往往用“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样的语句来提醒。任何一种符号过程,都广泛使用元语言操作。符号文本往往包括了对自己的解释成分,元语言可以内在,这是雅克布森的一个重要贡献。“诗性”Poeticalness当符号侧重于信息本身时,就出现了“诗性”即符号把解释者的注意力引向符号文本本身:文本本身的品质成为主导。诗性并非只出现于诗歌或文学艺术中,诗性出现于许多表意场合,例如政治口号,例如儿童用词。这些符号并非没有其他功能,只不过表现形式特别引人注意。雅克布森举出的例子有顺口溜,中世纪律条,梵语中用韵文写的科学论文。在当代,符号的“诗性”出现于广告,招牌,宣传。诗性的一个重要让重复之间出现有趣的对比:饭店名为“面对面拉面”;店名“王子饺子王”;饭店门上挂匾“好吃再来”,出门时门上另一匾“再来好吃”。外延denotation,内涵connotation这一对术语翻译得不好,“外延”的延伸范围似乎比“内涵”宽,其实正好相反,。“外延”意义相对固定,除非整个社会同意可以延展出新意义,内涵才是每次解释都有可能衍生出新意义。内涵实际上是没有边界的,可以无限延伸的。有的符号学家认为内涵有三种:外包义(extentional),情绪义(emotional),象征义(symbolic)。符号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内涵符号学,巴尔特说:符号学家是“内涵科学家”(scientistofconnotations)。外延必先于内涵?艾柯指出,外延是“所指物在文化上得到承认的潜在属性”,而内涵“未必对应所指物在文化上得到承认的潜在属性“,他这个观察很犀利:符号意义与文化的具体安排有关。但是艾柯又说:“内涵必然取决于先行的外延”。外延是否必然先行?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有不少符号(及能指有限符号)指称物并不存在。仪式符号(凤凰麒麟等图腾符号),艺术符号(例如夏加尔在空中飞的人物),政治符号(例如右派分子,“托派取消派”)很多并没有外延,先有内涵(右派是反动派),内涵才创造指称(具体的一个个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各家意义相近对象(object)/解释项(interpretant)-----皮尔士外延(denotation)/内涵(connotation)-----叶姆斯列夫指向(denotatum)/意味(significatum)-----莫里斯语义的(semantic)/语用的(pragmatic)-----莫里斯外包(extension)/内包(intension)-----卡尔纳普指称(referent)/意味(significance)-----雅克布森意义(meaning)/神话(myth)-----巴尔特词典式解码(dictionary)/百科式解码(encyclopedia)-----艾柯字面的(literal)/语境的(contextual)-----班维尼斯特含义(Sinn)/意义(Bedeutung)-----赫许(Hirsch)语境论contectualism同样的符号,同样的内涵,不同的语境需要用完全不同的符码与元语言。塔拉斯提曾经列出九种“情景”:社交礼貌,历史情景,存在情景,传达情景,权力情景,宗教情景,象征情景,情色情景,道德情景。但是他马上指出实际情景远远不止这九种,而且这九种也随时混杂。看起来简单的见面拥抱,放在这些情景中,需要完全不同的符码。社交的拥抱(友好),权力的拥抱(妥协),信仰的拥抱(认同),感情的拥抱(爱情),在没有拥抱习惯的文化中(例如传统中国)意义会出现绝大困惑。我们什么时候明白自己搞错了情景?这是试推法的第一步,即看自己是否使用不适合此情景的符码种类。把语境弄错,全盘皆错。社会语境:“脚本”(script)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件序列,就会固定解释结构。符号出现的时候,就会“不言而喻”(bydefault)地放在这个完整序列中进行解释,哪怕文本意义并不完整,意图意义也会在已定的符号情境中得到重构。待客吃饭时,你的妻子对着你摸了一下下巴,你马上明白她是指你自己的下巴上有饭粒。“我想打电话,能否借给我一块钱?”对这“一块钱”的解释,必然是一块钱硬币。意图语境(intentionalcontext)或称“语式”(mode)在符号文本的形态上有所表现,例如军官向士兵发命令,就有坚定的语调,严肃的表情,确切的动作,来为他的命令的重要性作注脚。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2月2日宣誓就职,她致词时说,“我要好好感谢他,这辈子带给我各式各样的经验”,而说到”各式各样“时加重语气,似乎暗指克林顿当年的韵事,引来哄堂大笑。这种语气副文本,送出的意图意义是幽默,给接收者提示如何得到正确的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