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键入文字]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研究摘要: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的代表人物,是群众路线的首倡者和实践者,群众路线观则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它是历经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危机和新民主主义的醒悟才逐渐形成的正确理论,它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它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在指导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所焕发出的巨大力量正是其价值所在。针对伴随着我党发展所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只有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党内的作风整顿,构建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当代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才能改善和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实现毛泽东群众路线观在当代的指导意义。这便是我们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观的目的所在。关键词:群众路线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认识路线,其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章中便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群众里面去。国共确立统一战线的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提出革命的命运取决于会不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面对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怀疑与指责,毛泽东总结了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肯定了群众运动的重要意义,这体现了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革命思想。从大革命败,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并通过毛泽东同志的总结和提炼,上升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建设。深入研究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的主要[键入文字]内涵,思考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我们明确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建设方向,有利于改善党群关系,解决党内存在的许多问题。一、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党员人数只有50多人,如何将工作开展和深入到工人、农民当中,如何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强大力量,成为我党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因此,我党在建党初期就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政党,进行革命活动必须广泛联系和发动群众,并把发动、组织和领导群众运动置于重要的地位。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中去。大革命高潮兴起后,中共中央执委会于1925年10月讨论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强调:“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群众路线思想是我党在工作实践中走出来的一条正确道路,经毛泽东同志的总结和提炼上升为指导理论,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2]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和结晶,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其理论形成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认识到依靠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必要性。1927年3月,毛泽东在深入农民运动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怀疑和指责的论调,他通过总结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及其蕴藏的巨大力量:“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键入文字]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3]在毛泽东看来,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不难看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大革命时期已经有了初步萌芽。土地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将“有很好的群众”列为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的发表,可以说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深化。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从而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他强调:“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5]在1943年举行的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进行了进一步生动全面的阐释,他提出:“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6]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工作作风“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8]他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键入文字]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9]“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0]再次明确了群众路线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挥和运用不仅体现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在其他一切工作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在1948年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11]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思想,符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也是我党始终坚信和奉行的思想,从早期的萌发,到在摸索实践中不断地发展成熟,它最终成为了指导我党一切工作的重要理论。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内涵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要求、“一切为了群众”的服务宗旨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1934年1月,毛泽东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提出要动员群众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就必须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上中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等具体问题。他还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2],只要团结起来千百万群众,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夺取全中国。1949年,毛泽东在向全国铁路职工临时代表会议上指出:“以后在我们面前困难是一定会有的,但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注意依靠和团结广大[键入文字]群众”,“只要是想把中国搞好的人,都要团结他们,这样困难就可以克服”。[13]1955年,毛泽东在《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语中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14]1956年,毛泽东在同参加中共八大的拉美一些党代表的谈话中指出:“过去打仗主要是依靠农民。现在我国城市资产阶级很快地服从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因为农民组织起来了,农业合作化了。因此,党在农民中的工作非常重要。”[15]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6],“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17]这样,就将一切依靠群众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一切为了群众既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目的所在,也是党的宗旨所在。1942年12月,毛泽东写下了《必须给人们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文,提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们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就陕甘宁的当前状况来看,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到与人民打成了一片,他指出,这就是我党的根本路线、根本政策。在抗日战争的僵持阶段,为了克服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毛泽东亲自发动了解放区大生产运动,并决定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8]1945年4月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要保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无论何时这都是党的一切行动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地联系,为人[键入文字]民的利益而坚持真理,为人民的利益而修正错误,这就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回顾24年的历史经验,毛泽东总结到,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适合群众要求的,反之,错误的任务、政策及工作作风,都是不适合群众要求的,是脱离群众的。毛泽东最后表示,每一个同志都应该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被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党领导革命工作的经验,阐明了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作宣传、作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即先做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再当先生引领指导群众,使群众在行动中坚持下去,并通过群众运动来实践和检验意见的正确性,再将群众的反馈意见集中起来研究,再回到群众中做工作,如此循环往复地坚持下去,得到的认识将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19]他还针对我党工作中存在的某些脱离甚至落后于群众需求的有关认识,做出了严肃批评,“广大群众跑到我们的前头去了,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志不能做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却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见,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20]再一次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使得党员干部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键入文字]三、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历史意义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底蕴丰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是对传统的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批判的继承和积极的扬弃是其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源泉。研究和探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扬弃,不仅可以挖掘群众路线思想的历史意蕴,也可以突显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夏商时代的统治者尊崇有神论,因袭神权统治,周朝主张“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力图把神与民两者统一,民本观念由此产生。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儒、法、道、墨四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各自的社会理想,对民本思想进行了不同阐述。儒家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众是立国之本,主张重民;认为只有人民生活富裕,才能进而实行礼、乐等教育,将利民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认为民意不可违,顺民意即是顺天命,非常重视从民所愿。法家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平等,让有才者参政议政,珍惜民力等。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的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