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在东南亚的前提条件和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民主在东南亚的前提条件和发展趋势发表于《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6期)作者周加李民主之花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开放的吗?它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吗?东南亚国家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50、60年代西方式议会民主制度在东南亚国家的实行以流产告终?民主制度没有给东南亚各国带来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事实呈现一幅事与愿违的景象:党派斗争激烈,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民族矛盾尖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西方议会民主政治在东南亚各国而不只是一个两个国家都先后遭到失败或被强力中止,反映出这决非一种偶然现象,而有着深刻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在东南亚由于缺乏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和群众的基础,并不能发挥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那种功能,无力解决东南亚国家独立后所面对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也就是说,民主是一种不能脱离各国具体国情的体制选择,民主产生于西方,是西方各发达国家内生出来的一种体制,是西方社会长期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合力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是经过时间的锤炼和考验后水到渠成的表现,决不是一种一学就会的技术、也不是普世原则,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药方。民主之花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会开化结果,民主的]辉煌是需要许多前提条件的。东方国家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与本国实际国情和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经济相结合。不与各国具体国情和具体条件相结合,空谈民主,民主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月,镜中花……。民主在东南亚要开花结果至少需要适应几个基本前提条件,换句话说,民主的普遍性必须与东亚各国的特殊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成效和具有现实性。一、民主在东南亚所需的前提条件(一)、经济条件民主是穷人的奢侈品是众所周知的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明,不切实际地急切植入民主制度,反而可能会阻碍经济发展,至少会干扰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在经济问题已成为人民希望解决的主要目标的时候,离开经济去谈民主,这种民主只是空洞的、形式的民主,其结果或是不为人民所理睬,或是徒然引起纷争,甚至造成混乱。这有如对一个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人来说,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吃饱穿暖维持生存,而不是去寻找精神方面的满足感或政治方面的公正、自由,更不会对用政治投票、选举等一系列实现远期目标的抽象问题感兴趣。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铺垫,民主是行不通和不现实的,其成效也会极其微弱甚而是产生负面影响。从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西方民主政治从发展到成熟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西欧历经产业革命和近百年社会经济大发展后才逐渐形成今天成熟的议会民主制度。政治的发展必须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以后者为前提。西方成功实行民主政体的国家大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经济的发达意味着人民已经摆脱了基本生存问题,不再为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求烦扰。能够有时间、有精力、有意愿追求人类更高层次的东西:政治权利,包括投票权、选举权、自由表达言论的权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高度分化,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民主也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民主这种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才能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否则,它会阻碍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独立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基础非常落后。这些国家基本上还是落后的农业国,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农村,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有些山区和偏远的内地,甚至还停留在原始和前封建时期。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南亚各国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殖民统治,无情的掠夺和盘剥使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单一、生产方式低下、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它们既没有成熟而完善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健全而发达的法治体系。现代化的经济应该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成熟而健全的市场,商品和信息不能在全国自由地流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仍然处于封闭状态,社会的形态仍然呈现纵向而非横向的态势,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国家的经济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大的提高。此外,城市人口和受教育人口极少,难以形成以私有工商经济为基础的强有力的中产阶级。这样,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度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菲律宾是美国在“东方的民主橱窗”,它原封不动地继承了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实行的一套思想体系和政治制度。然而,菲律宾却没有从此走上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国家昌盛的道路。菲律宾和东南亚各国的发展水平相比,也只能算是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这个“民主社会”还大量存在着绑架、暗杀等丑恶现象,国内的贫富悬殊问题、债务问题、私军大量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迟缓的问题都困惑着这个国家。“东方的民主橱窗”菲律宾也许会因为更彻底、更全面、更毫无保留地移植西方议会民主制度而闻名于世,却没有因为实行民主政体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富强、最文明的国家而名声大振,成为西方推广“民主”的强有力例证。相反,世人对菲律宾最大的印象往往是这个国家遍布全球的、为了一份职业而远涉他乡的菲律宾女佣。如果我们把经济基础落后作为东南亚各国学习西方议会民主体制失败、东亚式民主体制成功的原因,那么,当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度会成为必然吗?东南亚各国能够复制一个内涵、形式完全一样的民主体制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是的话这种过程也是极其漫长的。因为这又牵涉到另一个民主的前提条件:文化。(二)、文化条件西方社会内生出了民主这样的概念是源于西方社会具有适应民主政体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基础。西方国家大多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基督教教义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说,人无等级贵贱之分,都是上帝的子民;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布衣小民,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法权和机会。“人人平等”的精神资源不仅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体制的核心“公民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形成,而且导致了历史上人民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和斗争。以这种信仰和理念为基础,不难解释民主制发端于西方,从发达的城邦民主,到随后的某种共和形式,以及城市和教会的有限民主。即使是到中世君主制盛行的时期,君权受到习惯法的限制——早期的贵族会议,后期的等级议会和城市自治,还有教会内部有限的民主形式,都分散和制约着君权,使其难以成为绝对的专制和独裁。即使在17一18世纪专制主义极盛的时代,教会的独立、城市的自治权和等级议会也没有完全消失。民主的理论传统,则从来没有完全中断过。所以,民主制度在西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是在西方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与其民族性格相契合。西方的民主是从自由、平等、尊重个人权利和允许相互冲突的土壤中自发生长出来的,这显然和传统的东南亚文化截然不同。东南亚地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三大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社会特性。所谓共同的东南亚生活方式或者统一的东南亚文化,是不存在的。其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国家有新加坡和越南,受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文化影响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受佛教(主要以南传上座部为主)影响的国家有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还有受天主教影响的国家菲律宾。儒家文化强调和谐、协作,注重集体和稳定,提倡长幼有序的等级服从。印度文化的特点表现在以宗教为中心和佛教为中心。它所宣扬的是仁爱和平的精神、超脱的精神以及强而不暴的牺牲精神。佛教宣扬的是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生皆为无边之苦海,为了解决“苦谛”的困扰,修佛者必须断掉各种贪和欲,皈依佛法,才能求得解脱。这种教义可以麻痹劳动人民的思想,让人相信现世的不平等是前世的因果循环。它有助于统治阶级统治人民。伊斯兰文化围绕伊斯兰教为核心,它一方面强调真主、真理合一的观点,即真主是唯一和绝对的,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另一方面强调宗教、政治合一的观点,宗教或是作为政治意识形态,宗教领导人或是直接作为政治领导人,宗教与权力紧密结合。伊斯兰教在内容上保罗万象,它是宗教权威也是世俗权威的源泉,这种对社会生活广泛干预的宗教极易导致威权主义的产生,而不利于民主的实施。从以上可以看出,尽管东南亚地区宗教混杂、文化各异,但它们总体来说是有共性的。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宗教相比,西方的文化和宗教追求“平等”的理念,而东南亚地区的各种文化和宗教仍留有东方文化的特质——推崇集体主义、信奉“等级”制度、崇尚威权统治。东南亚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西方式民主在东南亚生根、成长的困难性,决定了西方式民主在东南亚的冲突、磨擦以及不可避免的排斥性。我们知道,否认文化在一个社会的现实中起作用是不现实的,文化已经成了一个社会发展要素以及社会发展本身的一部分。虽然文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究竟发挥多大作用很难被精确量化更不用说它是如何影响发展的。但是,文化是一种深入到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骨髓的东西,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反映能力、认知过程……。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轻视和忽略的。正如李光耀所言:“文化是人生最深刻、最有决定性的方面。不同的人群尽管在身体特征上有某种共同之处,但他们在神经病学的发展和文化价值观上却有着极大的差异”。理论界的大师级人物:弗朗西斯.福山(1995年)、劳伦斯.哈里森(1985年、1992年和1997年)、塞缪尔.亨廷顿(1996年)和罗伯特.普特南(1993年)也都在不同场合表示过,文化传统是持久的,影响着今天各种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东南亚国家照搬西方民主政体除了要考虑经济和文化两方面的因素外,还不能忽视民主的社会基础。(三)、社会基础西方社会内生出了民主这样的概念是源于西方社会具有适应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社会结构。首先应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分化、能够形成组织良好、相互竞争的利益集团、能有可以和政府讨价还价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政治涵义是指在政府或地区控制之外有自己较为独立的活动领域。)能认同法制游戏规则下的竞争……。没有这些社会条件,民主制是无法在一国开花结果的。西方的社会基础与社会结构与东方不同。西方文明选择民主制,因为这种政体的功能能够保障经济和政治自由。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是阶级社会,之后的古罗马也是。中世纪更有严格的等级社会,到了近代资产阶级对传统贵族发动攻击是阶级斗争。阶级社会的构成由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导致,贵族、诸侯享受国王册封的领土和薪金,他们则向国王尽忠和服务。土地不允许买卖、农奴的依附身份使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所以在西欧,贵族可能世世代代都是贵族,平民可能世世代代都是平民。人的身份地位不可能轻易地改变。这种明显的社会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集团状的、清晰的、社会利益分割,大型社会利益集团逐渐形成,能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公民社会”逐渐出现。在这样的社会里,民主制可以及时和准确地反映社会集团实力均衡的变迁,也符合西方社会自希腊罗马时代就流传下来的平等的政治意识。西方还拥有源自罗马时代,确立于封建时代的深厚法治传统。坚实的法治限制了强大社会集团对弱势集团的欺凌和对社会普遍正义的践踏,也保障了民主机制在程序上的稳定和成熟。而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基础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东南亚各国的社会基础是在东南亚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教等级社会基础之上产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生产力极其低下,集团内部缺乏凝聚力,社会生活一盘散沙,这种情况很难形成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一个有能力影响政府的特殊利益集团、一个与政府讨价还价的“公民会社”。中产阶级是一个有文化、有自己的独立利益和有主见的阶级,中产阶级的扩大与“公民社会”的形成与一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关系。经济水平的低下,使东南亚国家的社会发育不成熟,也使得其中产阶级发育不成熟。而各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必然导致利益集团对国家的依附性,从而无法真正形成同政府势均力敌的力量与之抗衡和讨教还价。“民主”被移植到了东南亚国家,它在东南亚国家的实行没有一个起源积聚的长期过程,而是将西方数百年乃至数干年的进程以压缩的方式完成。这时民主的实行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行为。结果,东南亚党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