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舆论—古代传媒的力量—浅析两汉时期“举谣言”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摘要】两汉时期通过实行“举谣言”制度,从民间收集各种形式的歌谣诗赋,从而达到评定地方官吏的政绩的功效,这种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同当时的社会经济、历史环境紧密相连的,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风俗,也折射出两汉时期的君主朝臣对社会舆论的重视,“举谣言”制度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含了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这两方面的功能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影响着两汉时期的政治状态和社会发展。【关键词】两汉举谣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歌谣“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社会文化形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各种类型的谣言。而在古代,谣言是公众舆论的唯一形式,是最古老的传媒,它在社会人群和国家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举谣言”源于周代的采风制度,“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①考察乡里民众对官吏的评估情况成为其主要内容。(一)、“举谣言”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两汉时期实行“举谣言”制度,所谓“举谣言”,就是:“三公听採长史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是为举謡言也。”②“举谣言”制度在历史环境中有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功能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是客观性,“举谣言”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身的价值。我们不能无视它或消灭它,其功能的发挥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因素和物质条件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其次是多方面性,“举谣言”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考察官吏,它还具有其他显性或隐性的作用,这是由其对象的复杂性、内容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举谣言”制度面对的对象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不同,对统治者而言“举谣言”制度可以稳定其政治统治,而对广大民众来说,“举谣言”制度则可以抒发民意。第三,这种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层次性,这也是由其对象的层次性决定的。“举谣言”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体现在政治方面,也体现在文化、经济等方面这些不同层次的功能也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最后,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举谣言”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它的某些功①《汉书.艺文志》②《汉官仪》卷上,应劭。能会得到强化和发展,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新的功能。(二)、“举谣言”制度之政治功能两汉时期的“谣言”,不同于现在的谣言,而是指民间的歌谣。“根据民间谣言来评定政府官员的业绩,并以此确定官员的升迁、降黜”①,在两汉时期,政府官员的政治业绩是与民间流传的歌谣息息相关的,而这种歌谣就是民众舆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媒体。通过这种古老的媒体传播,统治阶级便可以了解到人民对政事的反应,从而衡量政事得失。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家就十分关注政局的稳定,所谓“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②,可见,“举谣言”制度在两汉时期能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民众的舆论通过歌谣传播到统治者耳中,引导统治的政治行为,再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统治者在“谣言”中找到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力、鉴别力和选择力,从而形成较高的政治素养,更好的维护良好的政治关系,形成和谐的政治关系。正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③,重视,这种重视确保了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的有机联系,有利于社会信息的沟通,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反馈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领导政治决策的依据。在纵向和横向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中,民众舆论扮演着重要的沟通角色。民意不可违,自民间自发流传的歌谣必须得到重视和倾听。“举谣言”制度反映了政治家们对民意的重视,“西汉皇帝曾利用谣言处理政事,如……谣言在这里扮演了反映舆情、左右政治走向的角色。”④正是这种舆论有效的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举谣言”制度的文化功能在汉代,“谣言”就其本意来说是指民间流传的类似歌谣的传言,它与当代传言的区别在于其歌谣、韵文的形式。这些歌谣生动形象,概括力强,是传统社会重要舆论形态之一。“举谣言”制度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功能,“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覑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⑤“谣言”通过民间传于乡里,再至邑,最后至国,在这个过程中,歌谣这种文化便一级级的传播开来,也传至今日。①《论汉代采诗制度及其对乐府民歌创作的影响》,吴从祥。②《韩诗外传》,卷四。③《论语.季氏》④《汉代谣言的新闻价值》,刘德杰。⑤《春秋公羊传解诂》卷十六。“举谣言”制度还具有文化选择功能,歌谣的传播并不是照搬原有的,而是通过筛选,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它包含了对文化的攫取与吸收,排斥与舍弃。通过这种选择,历史与当代形成一定的联系,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同时,“举谣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历史文化。“谣言”既民间歌谣,从某种程度上说,“举谣言“制度是在采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代继承了上古的采诗制度,这在史籍中多有记。通过对史籍记载的深入分析便可发现,汉代采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乐府机构的采诗,早在秦朝就设立了乐府机构。……除了乐府机构的采诗之外,汉代还有一种很重要的采诗形式,政府官员观风俗的采诗。”①汉书也曾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②这些记载表明,官员在采集民间歌谣的过程中,促进了民间歌谣的创作与流传。由此可见,“举谣言”制度在民间歌谣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四)“举谣言“制度的个体性功能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个体与社会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举谣言”制度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功能,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首先,“举谣言”制度对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这是它的个体发展功能,包含四个方面,第一,“举谣言”制度引导了政治方向,民众对官员进行评估促使官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约束规范官员的行为,使官员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后汉书记载,“令三公谣言奏事,是时,奏法者欣然得志,邪狂者忧悸失色,未详斯议所因寝患。”③因此我们说,“举谣言对于鼓励官吏勤政,抑制官吏枉法、加强廉政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④第三个方面,激发了精神动力,不仅包括对官员勤政为民的激励,也包含对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监督官员行政的激励。第四,“举谣言”制度塑造了无论是官员还是民众的个体人格。除了个体发展功能,“举谣言”制度还具有个体享用功能。何为个体享用功能?也就是指使民众个体实现某种愿望和需要,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举谣言”制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个体监督官员的愿望,它是民众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抒发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是民意的集中体现,因而它具有个体享用功能。(五)、结语“举谣言”制度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两汉时期独具特色的一种政治制度,广大民众①《论汉代采诗制度及其对乐府名歌创作的影响》,吴从祥。②《汉书.艺文志》③《后汉书.蔡邕传》④《汉代的乡里风谣与举谣言》,全晰纲。通过歌谣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褒贬官吏行政得失这是民众舆论的力量,体现了古代传媒的积极作用。这种制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政治文化等社会性的功能在当时乃至整个历史长河中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它不仅是历史进步的表现,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进步的体现,对我们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BSTRACTHanperiodbyimplementingforrumorssystem,fromfolktocollectvariousformsofsongpoetry,toassesstheeffectoftheachievementsofmagistrat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unctionofthissystemiscloselyrelatedtothesocialeconomy,historicalenvironmentatthattime,itreflectsthesocialbackgroundandculturalcustoms,alsoreflectsthehanperiodofmonarchcourtier'semphasisonpublicopinion,raisetherumorsystemhascertainfunc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ludestheindividualfunctionandsocialfunction,thefunctionofthetwocloselylinked,interdependence,mutualinfluencethepoliticalstatusandsocialdevelopmentoftwohanper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