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下繁体字书是文艺复兴的平台---刘文忠---繁体字书/繁体字在大陆的状况中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中文字还有书写体和印刷体之分。书写体是艺术的,印刷体突出实用性。对于使用中文字的人来说,实用通常比艺术更为重要。对已经掌握使用繁体字的人来说,“由繁入简”是比较容易的。可对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大陆上亿人来说,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繁体字,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在手写中文字方面,繁体字所带来的书写困难和缓慢问题,终究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大陆出繁体书规范起来可分为三类:一、在出版繁体字版古籍,主要供学术研究使用。最多的是中华书局,其次是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江苏古籍、巴蜀书社、岳麓书社等等专业出版社。《古文观止》就有个中华书局的老版竖排繁体,《康熙字典》最好买商务印书馆有繁体版,中华书局繁体字版《唐诗三百首》还有各种注释本、名家点评本供选择,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素所著《西方哲学史》,上卷是繁体字的,下卷则是简体字的,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儒学论集》等。要去卖古籍的书店或是正规书店古籍文献的书架买,不要买一般的绘图白话什么的版本。在北京的各大书店里,如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等地经常可以看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四书集注》、《史记》、《饮水词笺校》、《资治通鉴》等读者可以轻易找到等繁体字版经典古籍。“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毫无疑问是带动近些年繁体字图书需求大增的重要原因。但是,文史哲等专业学术研究用的繁体字书籍却依旧不畅销。二、重要文献出版繁体字版。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的《莫言经典收藏》;此前,华艺出版社也出版江泽民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繁体字本,岳麓书社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也推出了繁体字版,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批准,《邓小平文选》(全三卷)繁体字本已由线装书局出版,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为版本,十六开线装,繁体字直排,目标均为大陆读者通过新华书店发行。推行简体字这么多年来,还有读者看繁体字书籍吗?不少网友表示,繁体字书籍中确实有很多字都不认识,阅读虽有难度,但更会用心看。“看古书会感觉到古人写书的慎重,字字珠玑。”一位网友在买到《莫言经典收藏》后说:“原还有些许担心,繁体竖排怕读起来艰辛,书拿到了却十分喜欢,只是有些字需要查字典。”三、收藏、送礼版本。目前,各种版本的“民国教科书”和古人书法字帖经过精心装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枢纽,以繁体字原貌在大陆推出,已成为民众收藏、送礼的一个时尚选择。繁体字---现大陆有些城市街头上的招牌、报刊刊头、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校名牌都有繁体字。在民族复兴下大陆如何规范繁体字的运用大陆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来推行「规范汉字」。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表明当前推行的规范汉字为简化字和传承字。繁体字只在特别情况——如编写文字学的书籍、练习书法、出版古籍等时候使用。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大陆以《简化字总表》和《新华字典》(繁体字版)上的为准。部份写法有类似简体字的整理,使中国大陆的繁体字与台湾、香港的繁体字有些差异,没有那么符合字源。在一般情况下,繁体字被视为不规范、不可使用的汉字,在必须使用的时候是允许的,但不能全书都是繁体字。也就是说,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可以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大陆还是鼓励出版简体字的图书的,不提倡图书中间使用繁体字(当然古籍类的图书例外)。可以深刻了解到香港及台湾出版业者要在大陆出版繁体字书各种范围是不可能的,没有法源根据。今年大陆两会上,冯小刚联合张国立上交提案,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引发媒体热议。早在2008年的两会上,于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就曾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2009年大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关于用10年时间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经媒体报导后,也曾引起社会热议,支持和反对恢复繁体字的争论焦点集中在简化字是否破坏了中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繁体字能否逐步恢复等问题上。汉字简化前后这些论争一直存在,讨论这些问题要综合历史、现实,要面向未来,还要整脉中文理论和应用的实际。今年大陆两会也有人提到汉语能否代替中文,因为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是以华夏为核心,逐渐发育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不断融合、同化(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和汇集,发展成现今的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汉族是最大民族,少数民族都曾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缺的贡献,我们知道二战后的德国有一个“废墟文化”,那是在德意志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支撑之下的对历史的反思与悔过,所以我们看得到道歉的致意,因此在网络时代里没有人蔑视歌德的神圣与伟大。而我们这一代人的反思,却好像是国共抗争后对历史对文化的恶意报复,摒弃主观立场和政治因素,所以用中文来替代汉浯,不会影响全球人类响往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的途径,繁体字书非常适合已有基础外国人及华裔和国人往下札根,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荣辱与共,“本事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相同的文化根源,繁体字书在未来两岸文化交流协议中须从法源中立足才能延伸。黄卓绘两岸在民族复兴繁体字出版市场共同运作可行性有句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前文化部长龙应台说过:“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突然浮现台湾一部电影《逗阵儿》中的画面,关于台湾独有的眷村文化,蕃薯和芋头怎么相互融合、怎么相互照顾,对于出生在台湾的我们有时候真的无法从历史片段里理解,不知道长辈们口中什么样的原因会导致有两岸今天,甚至都无法体会当时本省人与外省人所造成的对立有多么严重,不同背景下成长的我们,几十年来走过了整个过程,讲着相同的语言,两岸的关系有着说不清的渊源与缘分。马英九曾说:“台湾保留完整丰富的中华文化,从人文精神到生活美学,融合古老的涵养与现代的创新,有非常多值得大陆借镜的地方。”是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正是台湾最大的文化优势,大陆文化大革命之时,台湾则细致的推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举凡诸子百家都做系统的注释整理,成为保留并延续中华文化重要的依托,台湾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实重地。网络上一段对话说明如今现实问题:去香港书展,港澳台的读者用行李箱来装,为什么大陆的书会在港澳地区这么畅销?他们不是繁体字吗?简体字有的看不懂呢。【吐槽】大陆图书的价格优势。汉字,简化字在大中国区,使用已经比较普遍。【活跃】哦。港澳台那边的书定价比较高是吧?【吐槽】反之,民族汉字文化的保留是个缺憾。中国汉字是象形字,形声字。繁体字有很多通过字形就可以了解字义,就可以知道发音,但是简化后,虽然便于书写,但是对文化的传承保留上有缺陷。走出大陆,图书的价格都是很贵的。【活跃】哦。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好像对港澳地区没影响。他们不网购吗?【吐槽】跨地区,还有运输问题和费用。【活跃】哦【吐槽】走国际快递是很贵的,比买的书都贵。【活跃】是的,去年帮朋友在诚品买了一本书,运费36元开放两岸旅游后的今天,简化字还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台湾。如台湾餐厅、旅馆、KTV、景区很多都有简体字菜单、标语、宣传手册;至2011年,简体字书籍进口占到台湾新书销售量的20%。这种状况引起很多台湾人的担忧,以至当时的行政院院长吴敦义要声明,“推广正体字是‘行政院’一贯立场政策,也是传承中华文化,未来不会改变。”可见汉字繁简,在台湾依旧被视为一个政治问题。手机和WiFi的普及,让书写难易不再成为问题,当初简化汉字的理由已不复存在。两岸面对这两种字体,既无需夸大繁体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必重申简体字的诸多便利,能弃政治对立,依据两岸习俗,相约倡导“识繁书简”或“识简书正”同为中华文化,因为字体本身就是文化,简化字与繁体字及其他历史更为悠久的汉字会长期共存,各展其长,和谐相处。腾讯网在今年两会期间调查你同意恢复繁体字吗?56178同意87636世界上只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的国家或民族才谈得上文明的复兴。自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一洗了千年中世纪黑暗带给他们的愚昧耻辱,并且引领世界潮流至今。20世纪初,犹太人恢复了消失近2000年的希伯来语,随后相继复兴了犹太人本民族更多的特色文明,所以现在的以色列变得活力无穷了。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华民族的智力水平高于其他民族的原因有两个,使用筷子和中文,可见繁体字是中华民族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当今的全球化形势下,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两岸软实力是刻不容缓的!两岸迫切需要建立大中华经济文化圈。历史走到今天,在大陆简体字虽然有普及文化的功绩,但是按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的普及程度,受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学习繁体字也不再是什么困难!大陆建立大中华文化经济圈,必须从恢复繁体字开始!大陆恢复使用繁体字绝不意味着对简体字的否定和轻视,而是实行简繁并用,都承认有效。其实这种并用,在改革开放期间已经在南方等省市实行了,今后就是扩大到大陆罢了。几十年来,两岸在世界各地各自推广华文教育工作,台湾叫做华语文教育,大陆称为海外华文教育,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并且都有一套经验和积累,但两者互不交融,也不接轨,尤其是在出版载体牵涉到华文教材的编写,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学习人群,教材需要哪些?教材如何分类?华语教师培训和认证体系的建立,华文考试与认证体系等,都需要制定一系列两岸可共同遵守的标准来,在世界掀起“汉学热”的形势下,一定要抓住机会,把对外汉语培训作为两岸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国文化产品营销结合体,创造出华文产值链可以用两岸出版特质文化为模式、为契机、为平台,既可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又能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品的营销。今天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一个“文艺复兴”,台湾有条件在此一“文艺复兴”中扮演最关键的“尖兵”及“催化剂”的角色。两岸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文化资源的全球化,会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占领国际文化服务市场。两岸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前,大陆正处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大时代,完全可以整合两岸出版产业的优势,文化资源是两岸出版产业的财富,通过大陆“走出去”战略,将更多更好的两岸图书产品,推荐给世界。两岸的文化根源相同,两岸共享着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在民族感情、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阅读品味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大陆为使华文出版物走向世界,所以鼓励外商或者外资和图书出版社就某一个具体出版项目进行合作,合作双方可以以不同的文字,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发行。而国务院有关方面正在考虑制定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准备专门的基金,通过财政的资助和其他政策优惠的方式将这种合作推进下去。大陆该更有最大的包容和诚意的关怀,让中国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延续发展,靠这一代人化解和觉悟,再者计算机时代的中文字书写之忧,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了,《中国青年报》日前的一项调查显示,83%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中华文化没有孔、老文化差异,更没有南北文化不同,也应该不会有两岸文化的隔离和猜忌。以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为例,用大量采用汉文字出版关于少数民族内容信息的作品,在有些出版物中,少数民族文字与汉文字并存。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是由各民族出版社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5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为何就不能以繁体字出版来重视中华文化再融合呢!不限古籍文献,让港澳台出版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