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知识点速记(整理)一、选择题1.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少数民族人口人数最多的三个:壮族、满族、回族。2.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数量:155个。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还有1173个民族乡。4.中国民族研究的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5.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6.、民族的一般特征:斯大林四个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国共产党的六大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知)7.民族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8.民族类型的分类: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9.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10.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11.民族发展的内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1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常态模式、异态模式。13.民族关系的内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14.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1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是民族利益;关键性问题是民族权力。16.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重要性。17.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间问题的道路。1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20.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21.2005年胡锦涛同志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一词。二、名词解释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2.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了重要的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4.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5.民族同化: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6.民族分化: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和出来的现象7.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个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8.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9.民族结构:民族物质产品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自身生产及其相关方面的有机排列组合。10.民族融合: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三、简答题1.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答: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答:1)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2)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3.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答: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2)、主张个民族在一切权力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3)、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4)、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5)、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4.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答: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自然原因:1)、在同一共系统的民族中,生存方式之间的相互竞争比较,构建相互关系和行为准则中的选择与确定,物质生存资料的生产与分配,精神文化交流的磨合与冲突,在这一系列的社会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矛盾与冲突。2)、民族间相互交流、交往中会引起民族的发展问题。3)、在具体的交往环节中,对异民族的物质和文化因素的选择与接纳,可能受其先进性、新奇性和民族交往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的方面因素的影响。4)、各民族社会发展水民的差距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社会原因:1)、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民族不平等、民族冲突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的社会原因2)、民族压迫式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它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对立的3)、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消除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4)、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与之相俩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5.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答:1)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存的基础;2)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3)国家统一是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尊严的前提。6.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答: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少数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和一般原则2)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理论的发展创新。三、论述1、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表现:①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②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③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④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质增多原因:①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同性因素增多的历史基础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强的政治原因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力。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是增进民族团结的有力条件,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②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共同因素的增加,都会有利于各民族实现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③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良好状态(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意味着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共同进步,民族关系处于良好状态。2.论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①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是各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②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极其繁重,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就成为民族地区能否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③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少数民族干部的任用状况,是少数民族人民享受平等权利和行使自治权利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体现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④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身体力行的带头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坚定的挫败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3.为什么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①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自由发展规律,民族的发展也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自身发展规律)。②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只是民资繁荣发展的时期)。③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只有实行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团结,才能使各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4.论述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全力加快各民族的发展,缩小这种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能否共荣繁荣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只有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彻底消灭历史的遗迹和影响,只有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及社会整体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处理好当前的民族问题)。②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久治安的基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就有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也就有了全国的安定团结,进而实现国家的长久治安)。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绪论: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P12.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内容:中央十二条P13.中国民族的特点:P2-4(1)民族人口特点: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P3(3)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①一般说来,汉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并建立起较先进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产业活动也比较活跃。②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杂居,伙同汉族聚居地区相联接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当地汉族水平P3(4).不同的社会形态:①封建制度②封建农奴制③奴隶制④原始公社制P44.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P23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一、民族的基本特征(填空或名解):①共同历史渊源②共同生产方式③共同语言④共同文化⑤共同风俗习惯⑥共同心理认同(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相同的心理特质)心理认同—精神纽带P31-32二、民族类型的划分: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依据P35①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民族特征发展成熟程度)分为:形成中的民族或形成初期的民族、发展中的民族;②从民族社会属性(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也是民族划分的基本历史类型三、民族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P36-37区别:①民族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是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