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运输和提升安全管理一、运输方式运输系统是地下矿山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水平巷道运输、斜井运输、竖井提升。大多数矿山运输任务繁重,需要车辆较多;运输车次多,不易调度;车况不一,司机素质参差不齐,事故中的人为诱因很多;线路复杂,路基不平,光照度差,环境不良。其中任一因素都可能致人伤亡,因此矿山运输事故也是矿山的一大管理难点。二、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措施(一)水平巷道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措施A、无轨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措施1、事故原因(1)运输巷中,车辆顶部至顶板的距离不足0.6m。(2)运输巷不够宽。(3)运输巷道底板不平,坑洼使车辆蹦起;斜巷底板半边高半边低,底板中有淤泥和积水使车辆行进中打滑。(4)车辆因坡度过大或因超载爬坡时跷头。(5)车辆的选型、使用、检修不符合有关规定,车辆无限位保护装置,前灯、尾灯、刹车、离合、喇叭等安全装置不全或故障,司机“五超”(速、载、长、高、宽)等违章操作。(6)井下缺乏调度,无汇车站,指挥信号和倒车信号不清,不在规定地点倒车、汇车,在强噪源附近倒车、汇车。2(7)司机在非规定线路、地点行车或调头,在人车同行巷行驶,违反“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人车互相避让制度。(8)人员扒车,井下无躲避硐。2、对策措施规程要求:(1)内燃设备,应使用低污染的柴油发动机,每台设备应有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应符合GBZl、GBZ2的有关规定;(2)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司机持证驾驶;(3)车顶部至巷道顶板的距离应不小于0.6m;(4)斜坡道长度每隔300~400m,应设坡度不大于3%、长度不小于20m并能满足错车要求的缓坡段;(5)主要斜坡道应有良好的混凝土、沥青或级配均匀的碎石路面;(6)不应熄火下滑;(7)在斜坡上停车时,应采取可靠的挡车措施;(8)每台设备应配备灭火装置。技术要求:(9)建立以车让人为原则的人车相互避让制度,在装运过程中,车辆遇到人员时应停车让人。(10)人员在运输巷道内沿人行道行走。(11)严禁司机酒后上岗。3(12)定期开展运输安全专题检查,对运输巷道断面不够的及时升高的拓宽,对底板不平整的及时铲平,对底板不干净的及时清除淤泥和积水。(13)建立车次强制退出机制,当前灯、尾灯、刹车、方向、离合、喇叭、空气净化器、限位装置、灭火器等9个强制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时,退出运输。(14)制定矿用胶轮车的选型制度,非规定型号,不准运输。(15)对矿用胶轮车限速、限载、限宽、限高、限路线、限车次、限位装置等“七限”内容,作出明确规定。(16)建立车次调度制,指定汇车站、倒车点。(17)严禁扒乘矿用胶轮车。B、有轨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措施1、电机车或矿车掉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1)掉道的原因a、矿车原因:①装载堆积偏后或偏向一侧,使矿车重心后移可侧移;②车轮踏面或轮缘缺损、变形或磨耗超限;矿车轮与轮轴松动,轴承损坏;③车轮不转;④车架或轮轴变形,成为“三条腿”;⑤轮轴串轴;⑥轮轴与车架连接无缓冲,无上下移动间隙。4b、轨道原因:①轨距超限,水平超限;②钢轨接头塌陷,接头连接件松动;③道床不实,有空板、吊板、轨道浮离、三角坑现象;④轨道线路有杂物将矿车支落;⑤钢轨断裂,轨道变形;⑥轨道曲线段未按规定抬高和加宽。c、操作原因:①曲线段列车运行速度较高;②列车驶经曲线段或道岔时,冲力过大或未使顶力松解,矿车缓冲器受力方向未随曲线改变,被顶落脱轨。(2)预防措施a、及时排除轨道质量故障,保障轨道质量状况良好①保证轨距,调整水平;②钢轨接头应平整;③道床应填实捣固,方向应平整顺直,曲线应圆顺,无三角坑;④清除轨道线路杂物,作到三无;⑤及时更换或加固断裂的轨道;⑥曲线路段按标准的要求抬高和加宽。b、排除矿车故障,保持矿车完好①装载要均匀,不得偏重;②及时更换已缺损、磨损的车轮、轮轴、车架、轴承等零部件;5③定期给车轮注油,紧固螺丝。c、司机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正确驾驶机车①调整列车运行速度,不得超过规定的运行速度;②减速或滑行在曲线段或过道岔时,适当加速再减速,防止矿车挤撞在一起;③在曲或顶车过道岔时,应反复加、减速度,改变矿车受力方向,使顶车顺利经过曲线或道岔;④熟悉线路情况,正确、适时地加减行车速度,减少运行中的矿车相互碰撞;⑤注意监视电机车运转情况和负载牵引情况,及时发现矿车脱轨事矿,停车处理。2、列车串道岔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1)事故现象列车在道岔处,串向不该转撤的线路或掉道。(2)原因分析①道岔尖轨闭合不严或磨损超限;②道岔护轮轨工作边与心轨工作边间距不合标准;③有间隔铁伯轨槽宽度和深度不足;④尖轨连杆连接销脱落,尖轨受列车振动与基本轨分离;⑤司机操作不当,如电机车速度较高,或在道岔上增、减速度,或制动停车,易被惯性滑行的列车推落。(3)预防措施6①扳道工应检查板动后的尖轨与基本轨是否密贴;司控道岔应有道岔转撤方向指示;已磨损超限的尖轨,必须更换;②道岔护轮轨工作边与心轨工作边的间距必须符合标准;③安有间隔铁的轨槽宽度和深度,必须符合标准,不得使车轮轮缘在间隔铁上轧过被垫起;④检查道岔的完好情况,保持完好标准;⑤列车驶经道岔的速度不能过快,在道岔上,电机车不应增减速度,更不能在道岔上制动;惯性滑行经过道岔时,要适当增速,不使矿车之间挤得太死。3、列车运行中丢车的原因和预防措施(1)事故现象列车运行中,矿车组数量减少,部分矿车脱离牵引。(2)发生原因①矿车连接装置或缓冲装置损坏;②连接销跳出脱开。(3)预防措施①连接矿车组时,注意检查矿车的连接装置和缓冲装置是否损坏,不得使用已有损坏痕迹的连接装置连接矿车;②司机应正常控制行车速度,不可忽快忽慢,减少矿车相互碰撞;③列车牵引矿车的数量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已防损坏连接装置。4、电机车(或列车)发生迎面撞车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7(1)事故现象在同一轨道或相邻轨道道岔外,两辆相向行进的电机车(或列车)相碰撞。(2)发生原因①信号指挥失误或道岔转辙错误;②电机车窜道岔;③一电机车停在岔警冲标防护区内;④司机违章驾驶、闯红灯。(3)预防措施①调度或信号员应遵章操作,发出信号后应立即检查是否正确,扳道工应检查道岔转撤方向是否正确,杜绝人为造成的事故隐患;②杜绝窜道岔事故;③司机在驾驶机车时,要集中精力,加强了望,发现信号或道岔方向存在问题应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提醒扳道员纠正,消除事故隐患;④司机必须按《操作规程》作业,在遇道岔时要提前减速,需要停车时必须按《操作规程》作业,在遇道岔时要提前减速,需要停车时必须停在警冲标防护区外。5、造成机车侧面相撞的原因和预防措施(1)事故现象在交叉的电机车运输线路的道口,一列车从侧面撞在另一列车上,造成电机车或矿车脱轨倾倒,甚至撞断管道、电缆,损坏轨道线路,引发更大事故。8(2)发生原因①信号工操作失误,为闭塞进路;②没有信号联络装置及限速标志,或信号失灵;③司机不看或无视信号,违章驾驶,列车闯红灯。(3)预防措施①交叉道口必须设立区间闭塞信号;②车场内严禁列车交锋运行;③道口应设置行车警告信号;④司机应高度警惕,遵章谨慎驾驶;⑤超高、超宽的物料,只许单轨运行;⑥列车通过道口时,司机应发出声光信号,并用载波电话通报。6、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1)事故现象同轨同向运行的列车后车追撞在前车尾部,轻则电机车或矿车脱轨、倾倒,重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员伤亡,轨道、管道、电缆或巷道支护损坏,引发重大事故。(2)事故原因①车场中无防追尾信号;②分段供电的架线无断电信号;③行车间距小,机车制动不灵;④司机打盹睡觉;⑤发生追车事故,无红尾灯;9⑥运行的列车中途停车未通报,以未采取截尾措施。(3)预防措施①完善各种行车保护装置;②驶入车场的列车应用载波电话通报;③控制同轨同向行驶的列车的行车间距,保证不小于100m;④司机必须精心驾驶,不得违章操作;⑤发现丢车、脱轨、路障等事故而中途停车后,必须立即通报,并采取截尾措施。7、列车撞人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1)事故现象列车行驶中与在轨道中行走的人员相撞,或与轨道旁边的行人相撞,以及违章蹬车,扒、跳车的人员相撞致人死亡。(2)发生的原因①司机违反行车规定;②声光信号装置失灵;③机车制动闸失灵;④巷道断面窄,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够;⑤巷道有障碍物;⑥行人蹬、趴、跳车;⑦运输道上行人。(3)预防措施①非机车司机不得擅自开动机车;10②每班发车前,应有专人检查车辆结构,连接装置,轮轴和车闸,确认合格方可运送人员;③乘车人员必须服从司机的指挥;④列车行驶时和停稳前,严禁将头部和身体探出车外,禁止上车,禁止在车内站立;⑤禁止趴车、跳车和坐在车辆连接处或机车头部平台上;⑥人力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处,都必须发出警号;⑦列车通过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硐室出口处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前方有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必须减速并发出警号;⑧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应符合规程的要求,行人应在人行道上行走;列车驶来时,行人应注意避让;⑨改善运输环境,及时清除巷道两侧的障碍物,保证车辆、人员畅通无阻。8、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要求(1)在运输巷道内,人员应沿人行道行走。双轨巷道有列车错车时,人员不应在两轨道之间停留。在调车场内,人员不应横跨列车。(2)永久性轨道应及时敷设。永久性轨道路基应铺以碎石或砾石道碴,轨枕下面的道碴厚度应不小于90mm,轨枕埋入道碴的深度应不小于轨枕厚度的2/3。(3)轨道的曲线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1①行驶速度1.5m/s以下时,不小于车辆最大轴距的7倍;②行驶速度大于1.5m/s时,不小于车辆最大轴距的10倍;③轨道转弯角度大于90°时,不小于车辆最大轴距的10倍;(4)直线段轨道的轨距误差应不超过+5mm和-2mm,平面误差应不大于5mm,钢轨接头间隙宜不大于5mm。(5)维修线路时,应在工作地点前后不少于80m处设置临时信号,维修结束应予撤除。(6)使用电机车运输,应遵守下列规定:①有爆炸性气体的回风巷道,不应使用架线式电机车;②高硫和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应使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③每班应检查电机车的闸、灯、警铃、连接器和过电流保护装置,任何一项不正常,均不应使用;④电机车司机不应擅离工作岗位;司机离开机车时,应切断电动机电源,拉下控制器把手,取下车钥匙,扳紧车闸将机车刹住。(7)电机车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①司机不应将头或身体探出车外;②列车制动距离:运送人员应不超过20m,运送物料应不超过40m;l4t以上的大型机车(或双机)牵引运输,应根据运输条件予以确定,但应不超过80m;③采用电机车运输的主要运输道上,非机动车辆应经调度人员同意方可行驶;④单机牵引列车正常行车时,机车应在列车的前端牵引(调车或12处理事故时不在此限);⑤双机牵引列车允许1台机车在前端牵引,1台机车在后端推动;⑥列车通过风门、巷道口、弯道、道岔和坡度较大的区段,以及前方有车辆或视线有障碍时,应减速并发出警告信号;⑦在列车运行前方,任何人发现有碍列车行进的情况时,应以矿灯、声响或其他方式向司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司机发现运行前方有异常情况或信号时,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⑧电机车停稳之前,不应摘挂钩;⑨不应无连接装置顶车和长距离顶车倒退行驶;若需短距离倒行,应减速慢行,且有专人在倒行前方观察监护。(8)架线式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悬挂高度(由轨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主要运输巷道: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1.8m;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0m;②井下调车场、架线式电机车道与人行道交叉点:线路电压低于500V时,不低于2.0m;线路电压高于500V时,不低于2.2m;③井底车场(至运送人员车站),不低于2.2m。(9)电机车运输的滑触线架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滑触线悬挂点的间距,在直线段内应不超过5m;在曲线段内应不超过3m;②滑触线线夹两侧的横拉线,应用瓷瓶绝缘;线夹与瓷瓶的距离不超过0.2m;线夹与巷道顶板或支架横梁间的距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