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灾害参考书目:气象灾害及其防御-陆亚龙高温热浪与人体健康-谈建国等高温灾害是发生于夏季、属于干旱类的一种气象灾害。它主要因空气温度高而伤害动植物,引发交通、水电及其他事故,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损失。第一节高温灾害概述一、高温灾害的涵义高温灾害主要是指气温达到35℃以上,动植物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而引发各种事故的灾害现象。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称之为高温酷暑)。由于近年来高温热浪天气的频繁出现,高温带来的灾害日益严重。为此,我国气象部门针对高温天气的防御,特别制定了高温预警信号。二、高温热浪的类型干热型——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闷热型——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三、高温的危害高温酷暑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1.高温热浪与人体舒适度2.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温酷暑会使人的身体不适应。闷热难耐,工作效率降低,病人增加,死亡率增高。如1942年夏季,上海高温天气达44天,中暑病人剧增,同时还流行霍乱和伤寒病,普善山庄一周内曾收尸600多具;又如,1988年夏季,南京、上海、南昌等地因高温酷暑,中暑住院的病人有2000余人,其中300人死亡,劳动生产率大大下降;再如1998年夏季,上海35℃以上的高温达27天,最高气温达到39.4℃,在高温期间,病人急剧增加,医院急诊病人比平时增加30%,新华医院在8月份有7天门急诊量突破4000号大关,其中最高一天的急诊人数达到1374人,为历年来所罕见。国外因高温死亡的例子也很多,如1955年洛杉矶连续7天热浪,使当地65岁以上老人死亡率增加5.3倍;又如1988年5月至6月上旬,印度出现罕见持续高温,最高温度达49℃,因热浪袭击,全印度有2775人死亡。这股热浪持续时间之长、面积之广、死亡人数之多,为50年来罕见。气温高时,汽车的散热慢,水箱的温度常常因为居高不降而影响发动机的功率,甚至可能引起混合“自燃”、“自爆”,使得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3.高温热浪降低工作效率,导致事故率上升如1987年7月,北京受热浪袭击,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供水量增加15~20万吨;再如1998年7月7日以后,南京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每天早晨的最低温度都在28℃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8℃,因此,南京城市供电供水系统经受考验和挑战,13日,南京日用电达到了创记录的197万千瓦,不少地区出现低电和断电,700多名维修人员日夜出动进行抢修。4.高温热浪造成城市用水、用电紧张5.高温热浪增加城市和森林火险6.高温热浪对农业的影响持续高温少雨,极易造成干旱高温对农作物本身的影响很大,如高温下作物的呼吸消耗急剧增加,使光合积累迅速下降,持续高温下作物会很快衰弱高温对林业的伤害表现在强烈的太阳辐射引起的枝干灼伤。如1988年,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热浪滚滚,7月份高温天气持续20多天,闽、浙、赣、湘、鄂、豫、苏、沪、皖、川东、黔东、陕南、桂等地的日最高气温普遍达35~39℃,淮河及长江中下游不少地区的气温高39~40℃,有的地区甚至超过41℃,高温酷暑使处于乳熟期的早稻逼熟,降低千粒重而减产;棉花因蒸腾作用加大,水分供需失调,产生萎蔫和落蕾落铃现象;蔬菜和其他作物因缺水而萎蔫。日灼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强烈太阳辐射引起的树木枝干和果实伤害。亦称灼伤。有夏季日灼和冬季日灼两种类型。夏季日灼常常在干旱的天气条件下产生,其实质是干旱失水和高温的综合危害,主要危及果实和枝条的皮层。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在灼热的阳光下,果实和枝条因向阳面剧烈增温而遭受伤害。受害果实上出现淡紫色或淡褐色的干焰斑,严重时表现为果实开裂、枝条表面出现裂斑,在苹果、桃、梨和葡萄等果树上均有发生。日灼7.高温热浪对交通安全的影响8.高温热浪影响体育运动的成绩9.高温热浪与生态环境10高温热浪对军事的影响11.高温热浪与商业第二节高温灾害的致灾原因一、高温的危害高温的环境中,人体散热比较困难,只能以出汗的方式散热,而汗液中有大量的纳、钾、氨基酸、氮等营养素,出汗后营养素减少,就会体力下降,引起生理变化。植物在高温环境中,由于蒸腾作用,植物水分失散较多,如果水分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萎蔫现象,影响植物生长,严重会造成不可逆而枯死。二、热岛效应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中心的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热岛。形成原因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是城市与郊区地表面性质不同,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城区反射率小,吸收热量多,蒸发耗热少,热量传导较快,而辐射散失热量较慢,郊区恰相反二是城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比郊区大三是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大,气溶胶微粒多,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温作用。第三节高温灾害的特点一、高温灾害的地域性二、高温灾害的季节性三、高温灾害的波动性四、高温灾害的持续性一、高温灾害的地域性世界上高温热浪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南亚次大陆的中北部,其次是非洲北部、西亚、美国中部及南欧等地。我国高温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在新疆海拔很低的吐鲁番盆地之中,吐鲁番气象站35℃以上的高温天气平均每年有98.4天之多,塔里木盆地也在30~40天以上;全国夏季最闷热的地方是北纬26~30度之间以及万县到重庆的长江河谷,高温天气大部分在30天以上,其中许多站超过40天。著名的长江流域“三大火炉”是南京、武汉和重庆,高温天气分别有15.8、21.0和34.8天。二、高温灾害的季节性高温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半年,但我国南北方的高温出现有先后,先在南方出现,然后向北方推移,高温区域逐渐扩大。三、高温灾害的波动性高温天气断断续续出现,波动十分明显。即使在出现高温日的一天中,气温也因太阳辐射的作用,有显著波动,白天高于夜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在下午2时前后出现,极端最低期气温一般在早晨5时前后出现。四、高温灾害的持续性夏季出现高温,当天气形势比较稳定,北方冷空气活动较少,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一地时,往往会出现持续性高温,接连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太阳把大地烤的滚烫。在这种高温天气里,发生的灾害就更为严重。第四节高温灾害的防御一、科学设计房屋建筑二、重视天气预报做好防暑降温各项准备三、消弱“热岛效应”四、避暑注意衣食住行五、中暑急救措施六、盛夏预防中风七、农作物预防高温一、科学设计房屋建筑经常遭受高温热浪袭击的地区,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防暑设施,注意房屋通风。二、重视天气预报做好防暑降温各项准备有关部门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供应准备,做好清凉饮料供应准备和改善工作环境及休息条件三、消弱“热岛效应”一是扩大城市绿地覆盖率,发展立体绿化。绿化有遮阳蔽荫作用,还可以损耗潜热,降低气温;二是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和喷水、洒水设施,如修建人工湖、在高楼顶上安装喷水装置等,空气中水汽增加,会使城市下垫面的蒸发量增多,能耗去热量;三是减少人为热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控制煤炭用量,以发展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和潮汐能来替代煤烟型能源结构;四是尽可能增大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建筑物外表用浅颜色材料装饰可以增加太阳反射率,有利减少储热。四、避暑注意衣食住行穿衣。夏天穿衣最好穿具有吸水、透湿、快干特点并稍宽大的衣服,这样的衣服有利于散发体表热量。颜色以白、浅色为宜,因为白色可将太阳光反射掉,减少吸热。饮食。夏天因为天热,人们必然会出很多汗,所需的水分、盐分等物质。宜吃咸食,多喝凉茶、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吃饭时可喝些番茄咸菜汤等汤类,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盐分。住宿。一般房间内温度控制在24~26℃为最佳,人的感觉是最舒适的。行动。在夏天高温季节,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尤其是体力工作者工作时间要作适当调整,早、晚延长工作时间,中午增加休息,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防止流汗过多而发生中暑。汽车驾驶员一定要趁夜间气温低时休息好,保证睡眠时间,不要疲劳开车,以防发生交通事故。五、中暑急救措施中暑分为热射病、热衰竭、热痉挛三种类型。热射病是由于在烈日下劳动,人的头部受太阳直接照射、大脑温度升高而引起;热衰竭是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在供水不足或供盐不足的情况下,发生循环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热痉挛是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而损失大量盐分,又不及时补充而引起。六、盛夏预防中风一是高血压患者要控制血压,定时服药,定期复诊;二是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吃多餐,少食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少吃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三是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四是不吸烟少喝酒,少喝咖啡、浓茶;五是适当体育锻炼,如保健操、气功、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活动。七、农作物预防高温①以水调温法。早稻开花期和灌浆期遇高温天气要勤灌勤排,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早。小麦后期浇水,特别是喷灌可降低气温3~5℃;②选用耐高温品种。热害严重的地区夏季应多种植耐热蔬菜和水生蔬菜;③调整农作物播种期。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播栽期,尽量使作物敏感期避开高温;④加强精准农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大城市郊区要发展可以调温的暖房蔬菜瓜果种植,以缓解夏季高温造成的蔬菜淡季。高温胁迫生理(一)热害与抗热性1、概念: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而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则称为抗热性。2、根据不同植物对温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三类:喜冷植物中生植物喜温植物(1)喜冷植物:例如某些藻类、细菌和真菌,在零上低温(0~20℃)环境中生长发育,当温度在15~20℃以上即受高温伤害。(2)中生植物:例如水生和阴生的高等植物,地衣和苔藓等,在中等温度10~30℃环境下生长和发育,温度超过35℃就会受伤。(3)喜温植物:可能在30~100℃中生长。其中有一些是在45℃以上就受伤害,称为适度喜温植物,在65~100℃才受害,称为极度喜温植物。3.热害热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过高的温度对作物生产造成的损害。植物热害的症状:叶片死斑明显,叶绿素破坏严重,器官脱落,亚细胞结构破坏变形。中国南方的水稻、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棉花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马铃薯等作物都有受害;日本、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的水稻产区也常发生。热害危害过高的温度可使植物的叶绿素失去活性,光合作用暗反应受阻,光合效率降低,而呼吸作用却大大增强;同时,还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聚变性,细胞膜半透性丧失,植物的组织受到损伤。长江流域的早、中稻,华南的早稻在抽穗开花期(高温敏感期),若遇连续3天最高气温达35℃,花粉管就停止伸长,花粉粒破裂,空壳率大大增加;灌浆期若出现35℃高温,则秕粒增加,千粒重下降,米粒变质。热害危害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花铃期间遇34~35℃高温时,花铃大量脱落。马铃薯在薯块形成期的平均温度达到22℃以上时即引起严重退化。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防御热害的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热性强的品种;发布作物高温敏感期和发育期的农用天气预报,据以调整播栽期,使作物在高温敏感期避开高温天气;加强栽培管理,采取以水调温等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等。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高温热害是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损害。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要从改革耕作制度,调整播栽期等大的方面着手,但也要注意采取灌溉、遮阴等改善田间小气候的办法。一、水稻预防:要掌握好开花灌浆期的水层管理,开花时浅水勤灌,日灌夜排,适时落干,防止断水过旱,改善田间小气候,以利于灌浆进行,籽粒饱满。此外,选择抗高温的品种,在高温出现时喷洒3%的过磷酸钙,均有减轻高温害的效果。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二、蔬菜预防:春播高温果菜(如西红柿、椒类)避免播种过迟,并要加强前期管理,促使枝叶繁茂,以减轻日晒,苗壮也可以提高对高温的抵抗力。种植较耐热的蔬果,如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