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总体布局应包括措施平面配置与实施顺序安排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有小流域规划和大、中流域规划两个层次的不同要求。一、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1.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干沟,从上游到下游,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配置梯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上植树种草;根据需要,可在农田荒地上配置各类小型蓄排工程,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配合,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各类治理措施的产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并适应市场要求。梯田坝地解决群众粮食问题;林、草、果、经,解决“三料问题”,并与商品基地建设结合,解决经济问题。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必须逐项到位,明确反映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不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实施及配置方式要因地制宜。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将规划范围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区,突出每个类型区的措施配置特点,并作示范小流域的典型设计,提出典型的配置模式。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治理区、监督区和防护区。大、中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生产方向,应当与所在省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大、中流域规划的实施,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分批实施。二、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顺序的确定)1.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为了有利于保证安全,降低造价,一般先治坡,后治沟;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上游后下游。先易后难,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措施先上。有的措施虽然投入较多、见效较慢,但对小流域设计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妥善安排。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需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个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一般对危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区域,优先安排;另外投入少、见效快的措施优先安排。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优先安排。经过研究确定为重点治理区的,应优先安排。什么叫水源涵养作用?森林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作用称为水源涵养作用。石漠化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物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一种土地退化。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流域治理为了充分发挥土地资料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流域为单位,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因地制宜的布置综合治理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雨滴击溅侵蚀的作用过程及其表现答:击溅侵蚀是指裸露的坡地收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雨滴的特性包括雨滴形态,大小,降落速度,接地时冲击力,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过程:雨滴在高空形成之后,具有质量和高度,因而获得势能,其势能随雨滴质量高度而异,公式为Ep=mgh。其中Ep为雨滴势能,m为雨滴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雨滴高度。当雨滴下落时,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Ek=1/2mv^2,Ek为雨滴动能,m为雨滴质量,v为雨滴终点速度。动能势能的消长关系:mg(h1-h2)=1/2m(v2^2-v1^2)。当雨滴降落接地瞬间,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而对地表做功,使土壤颗粒分离,飞溅,至此一个雨滴对地表产生的溅蚀过程完成。裸露的坡地收到较大雨滴打击时,表层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把土粒溅起,溅起的土粒落回坡面时,坡下比坡上落得多,因而土粒向坡下移动。随着雨量的增加和溅蚀的加剧,地表往往形成一个薄泥浆层,再加之汇合成小股地表径流的影响,很多土粒随径流而流失。溅蚀破坏土壤表层结构,堵塞土壤空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简述我国流域治理的发展趋势答:1现状: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已成为中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流域治理规划随着我国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而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流域综合调查,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流域规划方法,效益评价和决策。2发展趋势:今后在流域治理规划的目标上着眼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规划指导思想,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工作方法进行优化设计,航空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和工具建立流域治理与规划信息系统进行流域综合调查,系统分析、效益评价、设计、监测调控和管理,在具体设计和治理措施的配置布设上,从水土保持科学理论出发,以实现流域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土流失的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简述荒溪治理的生物措施答:荒溪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林业、农业和牧业等几个方面。1林业措施:在治理泥石流的生物措施中,以林业措施效果最好,尤其森林具有最高的第一性生产力,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和最有效的生态平衡调节作用。其中林业措施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护堤固滩林。2农业措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可使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农业生态系统。防止山洪及泥石流灾害可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农田基本建设措施。3牧业措施:适度放牧,改良牧草,改放牧为圈养,分区轮牧,选择水土保持性强的牧草。简述林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答:农田防护林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功能,从而对土壤的水、热条件有相应的改善。此外,根系的活动和地上部分树木有机体的积累,枯落物分解,必然对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导致土壤特性、肥力和结构的改变。因此,农田防护林是地区生态平衡和生物群落的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实现农田林网化之后,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土壤肥力得以提高,空气中的氧得到补充,就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的动植物区系和微生物区系相结合的生物生态系统。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和农作物的茂盛生长,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年农作物的根系和枯落物大量聚积在土壤表层,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使土壤腐殖质含量增加。久而久之,有使黑钙土向厚黑钙土转化,使沙土向沙壤土转化的可能。简述我国水土保持研究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答:(一)现状: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其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根据200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轻度以上水蚀面积165km^2,风蚀面积191km^2,水蚀风蚀交错区面积26万km^2。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二)特征:(1)分布范围广、面积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分布面积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流失相对较轻。(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3)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三)发展趋势:(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2)国家、省、县层层办重点,形成点面结合的治理新格局。(3)由统一治理、集体经营管理转向户、专群多种治理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4)由单纯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性治理,治理与开发利用结合。(5)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建设,依法防治水土流失。(6)在资金使用管理上进行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投资效益。(7)把水土保持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1)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2)土壤侵蚀定位观测、动态研究和预测预报取得重要进展。(3)探索出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发展薪炭林对防止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意义?答:薪炭林是指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一般以萌芽力强,生长快,燃烧值高的树种为主。一、薪炭林开发的地位: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长,常规能源日渐短缺,这在干旱地区尤为严重。森林植被是人类最古老的能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薪材是主要的能源,但是其消耗量远大于生产量,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人民群众生活越加困难。因此,大量营造薪炭林收到各国政府重视,它具有重要意义。二、薪炭林发展前景:根据我国国情,薪炭林在将来很长时间内仍是农村主要能源,营造薪炭林既补充能源不足,又防治沙漠化,改善生态一举两得。三、薪炭林经营类型:(1)短轮伐期平茬采薪经营型。(2)材、薪经营型。(3)林草经营型。(4)薪炭林经营型。(5)头木育薪经营型。(6)扶育采薪型。四、薪炭林营造技术:(1)制定发展规划和经济方针。(2)树种选择。(3)合理密度。(4)搞好配置。(5)适时平茬更新。五、发展薪炭林途径:(1)人工营造。(2)封山育林。(3)改造残次林。意义:(1)固定沙丘,防止其蔓延和流动。(2)防止沙漠化趋势的发展。(3)阻止绿洲,牧场,城镇等设施免遭沙害侵袭。(4)保护农田绿洲和牧场稳定,防止土地退化。(5)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林的效应(一)固持土壤(二)改良土壤(三)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土地资源承载力在保持生态与环境质量不致退化的前提下,单位面积土地所容许的最大限度的生物生存量。论述植被因素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植物覆被是自然因素中防止土壤侵蚀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几乎在任何条件下都有阻缓水蚀和风蚀的作用。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就会加剧。植被在水土保持上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上植株部分对降雨的截留作用;(2)枯枝落叶层对降低径流流速、增强土壤入渗和减少径流量的作用;(3)植被根系对固结土壤、增强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提高土壤抗蚀抗冲性的重要作用(4)植被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和消减洪峰的作用(5)植被减低风速,防止风害的作用。植被覆盖对于减少地表径流以及水土流失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一旦下雨,有植被覆盖的土壤,就可以较好地涵蓄水分,而不至于被雨水侵蚀,冲刷流走,从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点,突发暴雨的话,地质结构不稳定,土壤层不夯实的地表就会形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危害极大。植物的蓄水保土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拦截降水(2)调节地表径流(3)固结土体(4)改良土壤性状(5)降低风速,防止灾害此外,森林还有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调节气温,防止干旱及冻害,净化空气,保护和改善环境等多种效益。水土保持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联系与区别水土保持措施一般分为两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区别:工程措施,主要是以保持土体稳定和截排水的建筑工程防护措施,如挡墙、拦砂坝、护坡、截水沟、沉砂池、水窖等;生物措施,主要是指采用林草植被措施进么绿化,减少地表土壤侵蚀的一种防护措施。联系:一般是需要两种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淤地坝与小型水库的异同相同点:1、两者都是起到拦蓄泥沙,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作用2、坝体、库容结构有共同性如坝主体、放水设备、集水设备不同点:1、对水位要求不同:淤地坝要求的水位较低2、对地质条件要求不同:淤地坝要求较低,不用考虑渗漏,而小型水库要求库址边坡不漏水,无裂缝。3、对坡角、坡长要求不同:淤地坝的坡度较陡,小型水库要求坝址比较稳定,坡度较小4、对放水建筑物要求不同:淤地坝一般采用竖井或者卧管式,涵洞的放水高程由淤地面积大小决定;而小型水库则采用放水洞,按“寿命”决定放水涵洞高程。并由放水洞或卧管控制放水量。5、坝型不同:淤地坝常采用均质土坝,而小型水库常采用心墙坝。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