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展望中华水文化专家李宗新2012年3月20日在南昌工程学院的演讲李宗新,1939年出生,编审,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退休,现为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8年,倡导开展水文化的研究。1995年,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会成立至今,一直任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研究社团的秘书长,关注水文化研究,积极组织全国性的水文化研究活动。主编和编著有《水文化初探》、《漫淡中华水文化》、《中华水文化概论》等著作。是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的起草人之一。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黄华主任、张修祥书记对我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这座英雄的城市,同水文化建设取得优异成就的南昌工程学院的师生共同就水文化的有关议题进行交流。今天与大家进行交流研讨的题目是《水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展望》,讲六个问题。一、水文化概念提出的背景二、水文化有关的基本概念三、水文化建没的进展情况四、水文化建设新的里程碑五、对进一步加强水文化建设的思考六、对高等院校加强水文化教育的建议一、水文化概念提出的背景水文化建设是从水文化和水文化研究的概念引伸出来的。水文化,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有人类的存在就有水文化的光辉。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就其存在而言,也是古已有之。但是,把“水文化”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提出来,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进行研究,在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未提出来的。1、社会背景。水文化研究是在我们党和我们国家历史发生重大转折以后提出来的。1978年11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和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从而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重要精神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经济的繁荣必然要在文化上得到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起步时期,一场“文化热”在全国迅速展开。当时,企业文化逢勃展开。商业部部长胡平提出要创建商业文化学。还有出版文化、茶文化、酒文化、豆腐文化等行业文化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水利行业的不少人也在思考:水利行业能否有自己的文化呢?2、行业背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水利事业,经过拨乱返正,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提出了“大水利”和“社会办水利”“水利为社会”的新理念,使得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水利工作。特别是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以法治水的新阶段。法律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进入了以文治水的新阶段。正是在当时全国“文化热”的大背景和水利事业新发展的条件下,作为水利宣传工作者,萌发了从文化的视角做好水利宣传工作和以文化的力量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水文化这这一概念的想法。在提出“水文化”这-概念前,我曾请教过有关的文化专家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问他们“水文化”的概念能否成立?他们说,水是一种物质,既不需要制造、也不需要加工,因此,水不能构成文化,不能叫水文化。而我认为人们对水有治理、有使用、有管理,水可以成为载体构成水文化。因此,水文化的概念就这样初步形成了。3、水文化概念的提出时间。在上述背景下,1988年的10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召开淮河流域四省宣传工作会议,当时我是淮河水利委员会宣传教育处处长,会上,我在《加强治淮宣传工作,推进治淮事业发展》的讲话中提出:“现在有人提出要开展水文化的研究,要研究水事、水政、水利的发展历史和彼此关系;研究水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研究水利事业的共同价值观念等。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应成为我们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是当时我们对水文化最初的理解。主要是从水利行业文化的角度提出的,但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性质。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水文化研究”的提出,是表达了水利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希望以文化的力量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一种心愿,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二、水文化有关的基本概念经过20年来对水文化的研讨,对水文化一些有关基本概念有了如下的初步认识。﹕1、什么是文化?因为水文化是从文化这一概念引伸出来的,因此,要讲水文化就要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文化,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而又难于把握的概念。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化犹如许多细胞构成的一个整体,边缘不整齐、内涵不确定、外延也不确定。目前,对文化的解释和定义有数百种之多。(1)我国历史上对“文”和“化”的认识。“文”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人,正面站着,在胸口有一个交错的图案。说明“文”的意思是人在思考某种事物。我们再从“文”这个字的组成看。文的上面是一点,代表太阳,代表天;中间是一横,代表地;下面是一个乂(念义),按《辞海》解释,这个字有两种意思:一是有才德的人,一是治理,安定。如果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也可以把“文”理解为天、地、人的关系,说明文的含义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所以,郑玄在注《礼记》中说:“文,犹美,善也。”“化”在甲骨文中为一正一反两人正倒相对,其意为转化,变化。“文化”的作用在我国最早见于《周易》又叫《易经》的这部书。这是一部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特别广泛而深远的古代经典著作。在《周易》的《贲(奔音)卦第二十二》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唐代的孔颖达在解释这段话时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之谓。”这里的“文”和“化”分开讲的,主要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上层建筑。到了汉代,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刘向,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第四代之孙,开始为谏大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掌议言论的官员,主要的责任是就朝政的重大问题向朝庭提出意见和建议。后多次获罪,官降至中垒校尉,负责整理、校书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他在校书时编著了一本《说苑》的书。这是一部取百家之所长劝善惩恶,弘扬教化的书。全书二十卷,其中《卷十五•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是指文德治理,是与军事手段“武功”相应的。古人对“文化”概念的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明清。因此,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国家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2)国外对“文化”一词的认识。在西方,“文化”来源于拉丁文,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为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的涵义表述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从广义民族学的意义上讲,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人类社会中获得的一切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性。”这个概念对文化学的研究影响很大。(3)当今对文化的界定。现在人们对文化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999年出版的《辞海》把广义的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把狭义的文化定义为“精神生产能力和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泛指一般知识”、“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把文化定义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4至665页)这里的文化主要指社会意识形态。从文化一词的中西两方的认识,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全世界通用的概念。如果把文化说得通俗一些,一般可以把文化理解为是知识、能力、艺术、精神、信仰、财富的统称。2、什么是水文化?前面说过,文化,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而又难于把握的概念。对于水文化的概念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一般的界定。参照《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新华词典》、《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文化”的定义,我们对水文化作如下初步界定:广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的社会实践中,以水为载体,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载体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统称。狭义的水文化是与水有关的各种社会意识,如与水有关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民风习俗、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这个界定内容比较宽泛,除了增加了一个“以水为载体”这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外,其他与一般文化的界定基本一样。因此,这个界定比较稳妥,较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水文化的特色不够显明。(2)不同视角的描述。中国的语言文字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越大众化,使用的频率越高,越难界定。比如说文化,比如说幸福,比如说成功等,都很难下一个完全准确,惟一权威的定义,往往是根据不同人的感悟和认识来使用这些概念。所以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也对水文化作过不同的界定和描述。最早是1988年在治准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水文化概念最初的理解。2002年我《水文化文稿》一书中说﹕“水文化是以水载体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以水为轴心的文化集合体。”还说﹕“水文化是反映水事活动的社会意识,是对水事活动的理性思考。”以后我还曾用“水文化是水与人类生存、经济社会﹑治国安邦、生态环境关系的文化。”因此,对水文化的界定也不要过分追求惟一性、权威性,也有多样性。(3)水文化的主旋律。无论如何表述水文化,它总有一个主旋律。我把水文化的主旋律概括为:水文化是一曲颂扬水伟大、水贡献、水精神的高亢赞歌;是一副描绘人水相亲、人水和谐、人水共荣愿景的美好蓝图;是一部记述人们爱水、治水、护水思想结晶的鸿篇巨制。3、水文化的基本架构。水文化的架构是讲水文化内容的框架和结构。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座宏伟大厦,有一个彼此交错、互相联系的科学体系。水文化的基本架构可以有多种方式构成。现仅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时空把水文化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六大要素来探讨水文化的基本架构。(1)物质层面的水文化。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层水文化。物质层面的水文化并不是说物质就是文化,物质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因为融入了人类的劳动,融入了人类的思想,形成社会财富以后才能形成文化。物质层面的水文化主要包括融入人们思想情感水形态、水工程、水工具、水环境、水景观等。研究物质层面的水文化目的是努力提高水工程的文化品位,建设能与都江堰和京杭大运河相媲美,又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水工程,改善水的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水景观,使用最先进的治水工具,推进水利事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2)制度层面的水文化。制度层面的水文化是一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人与物、物质与精神三结合的中层水文化,是体现制度制订者思想和意志,指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水文化。制度层面的水文化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上层建筑部分,主要是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条例、制度、重大决定等。这些是体现领导者和管理者意志的,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用于指导人们在水事活动的实践中体现和创造水文化。另-部分是人们的实践行为,主要指人们在饮水、治水、管水、用水、亲水等实践中的行为过程和行为规范。(3)精神层面的水文化。是核心层面的水文化,主要指与水有关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水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水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对人们行为的指导和维系事业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