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玉溪监管分局政府息公开目录公开目录(一)机构职能•[简介]2003年12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玉溪监管分局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银行业监督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由玉溪银监分局专职负责我市银行业的监督管理。玉溪银监分局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云南监管局批准成立,现有干部职工64人,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监管一处、监管二处、监管三处、统计信息处、财务会计处7个处室,下设8个县办事处。主要职能是依法保护玉溪市范围内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成立近5年来,玉溪银监分局把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切入点,把促进全市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和谐发展作为落脚点,紧紧依托“四四六”监管理念,站在促进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整体工作规划,推动银行业改革发展,增强金融创新能力,引领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效、稳健发展。“四四六”监管理念即:★四项监管新理念:●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四个监管工作目标:2●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六条监管工作标准:●促进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共同发展;●努力提升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业中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所做的限制要做到科学合理;●鼓励公平竞争,反对无序竞争;●对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要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分局领导]1、玉溪银监分局局长穆云川简介穆云川,男,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玉溪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简历:1971.02--1981.07昆明电机厂车间、党办、武装部干事;1981.08--1983.09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地区分行人事科;1983.09--1986.07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脱产大专班(任学生支部书记);1986.08--1992.12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地区分行任办公室主任;1993.01--1995.11人民银行玉溪地区分行党组成员、副行长;其中:1993.09--1996.07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函授研究生班;1995.11--1997.03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党组成员、副行长;1997.03--2003.12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机关党委书记、纪委书记;2003.12--2006.05西双版纳银监分局任党委书记、局长;32006.05--至今玉溪银监分局任党委书记、局长。2、玉溪银监分局副局长杨杰简介杨杰,男,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玉溪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简历:1982.09-1986.07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全日制本科;1986.07-1992.10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地区分行稽核科任科员、团支部书记;其中:1989-1992任团支部书记1992.10-1993.12中国人民银行易门县支行任副行长;1994.01-1997.08人民银行玉溪地区分行任稽核科副科长;其中:1995.04--2003.12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任机关工会主席(正科级);1997.08-2000.07中国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科科长;2000.07-2003.12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任办公室主任;2003.12-2004.03玉溪银监分局办公室担任负责人;2004.03-至今玉溪银监分局任党委委员、副局长;2004.08-至今玉溪银监分局任工会主席。•[机关处室]办公室岗位职责:履行好“综合、协调、参谋、服务”的四大职能和所承担的“党委、领导决策的执行部门;上下左右内外协调部门;政策、文件的运转部门;信息处理、披露、交流部门;会务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的六大职责。具体是:1.组织机关办公,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协调联系,严格督查、督办、催办,确保分局党委各项决定和局领导指示的贯彻落实;2.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办公秩序高效有序。统筹落实安排好政务值班,确保政令畅通;3.负责分局文书档案管理、印章管理、保密管理工作,做好各类文件的收、发、传、办、存,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办公效率;44.积极协调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履行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上报职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5.认真履行学习秘书和职责,做好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准备和学习服务工作。加强银行业监管宣传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协调和不断推进分局“文明单位”创建;6.做好内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地方各部门要求的各项工作,按时报送各项报告资料。做好分局系统及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7.履行法律事务职能,开展好法制宣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处罚和对外法律关系的审查;落实好信访,交办的各项提案、议案和群众来信的办理;8.严格按规定做好金融许可证的管理、换发和实物保管工作;9.履行后勤、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关处室]人事处•[机关处室]纪检监察室•[机关处室]财务会计处•[机关处室]统计信息处•[机关处室]监管一处•[机关处室]监管二处•[机关处室]监管三处(二)法律法规办公室提供•[监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5(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机构第三章监督管理职责第四章监督管理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6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对经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前二款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第四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第五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第六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第七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第二章监督管理机构第八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7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第九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第十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第十一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并有责任为其监督管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当事人保守秘密。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出安排。第十二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公开监督管理程序,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第十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查处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等监督管理活动中,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和协助。第十四条国务院审计、监察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活动进行监督。第三章监督管理职责第十五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8第十六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第十七条申请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达到规定比例以上的股东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第十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应当按照规定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需要审查批准或者备案的业务品种,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并公布。第十九条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第二十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第二十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前款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第二十二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对下列申请事项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9(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三)审查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第二十三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第二十四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第二十五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建议,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第二十七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情况和风险状况,确定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第二十八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岗位责任制度。10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认为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并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第二十九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第三十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第三十一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银行业自律组织的章程应当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第三十二条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