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缩影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的四大功能:宝贵的资源,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地质营力和信息载体,灾害因子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3/s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7.影响水文循环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孔隙大小影响地下水流速。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地下水存在的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气态水液态水。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12.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19.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13.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20.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4.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7.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10.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影响因素:岩石性质,水自身性质)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3.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4.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5.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6.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20.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10.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1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15.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16.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17.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8.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9.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4.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5.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称作越流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7.渗透流速:地下水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9.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6.流网是由一系列流线与等水头线组成的网格。11.流网:在渗流场的某一典型剖面或切面上由一系列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12.流线:流场中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的流向与此线相切。3.水力梯度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渗透流速就愈大。4.渗透流速为定值时,渗透系数愈大,水力梯度愈小。10.渗透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流速。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3.包气带毛细负压随着含水量的变小而负值变大。渗透系数随着含水量降低而迅速变小。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1.矿化度:溶解于水中的固相物质的总量称为总固溶物2.变温带:受太阳辐射影响的地表极薄的带。3.常温带:变温带以下,一个厚度极小的温度不变的带。4.增温带:常温带以下,随深度增大而温度有规律地升高的带。6.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7.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8.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9.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10.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11.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15.总硬度:水中所含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16.暂时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17.永久硬度:指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结合的硬度。9.在低矿化水中,阴离子以重碳酸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为主。随着蒸发浓缩,溶解度小的钙、镁的碳酸盐部分析出,硫酸根及钠离子逐渐成为主要成分,继续浓缩,水中硫酸盐达到饱和并开始析出,便将形成以氯离子、钠离子为主的高矿化水。2.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甲烷及硫化氢等。3.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阴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及重碳酸根离子等。4.地下水中分布最广、含量较高的阳离子有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等。5.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重碳酸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为主;高矿化水则以氯离子及钠离子为主。6.一般情况下,中等矿化的地下水中,阴离子常以硫酸根离子为主,主要阳离子则可以是钠离子,也可以是钙离子。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1.地下水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9.根据泉的成因,下降泉可分为侵蚀(下降)泉、接触泉与溢流泉。10.上升泉按其成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与接触带泉。2.地下水的天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其它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3.入渗机制:活塞式,捷径式4.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弱透水层发生水量交换。5.平原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Q=X⋅α⋅F⋅1000Q——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m3/a);X——年降水量(mm);α——入渗系数;F——补给区面积(km2)第八章地下水系统4.地下水含水系统:指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5.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6.影响地下水流动的因素:势能梯度,渗透因素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1.地下水动态:在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6.潜水动态可分为蒸发型、径流型及弱径流型三种类型。第十章孔隙水第十一章裂隙水3.目前研究裂隙介质的方法可分为三类:等效多孔介质方法、双重介质方法和非连续介质方法。第十二章岩溶水3.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具有侵蚀性的水以及水是流动的。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6.水循环的作用?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1.1.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度、和颗粒排列方式。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大。2.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1.岩石空隙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岩石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都很接近;裂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连通性较孔隙为差,分布不均匀;溶穴孔隙大小悬殊而且分布极不均匀。5.承压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1)反应虚构的侧压水面的形状。(2)确定承压水的流向。(3)确定承压水的水力坡度。(4)定性判断含水层的厚度与渗透性的变化。6.任一承压含水层接受其它水体的补给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1)存在水头差。(2)有水力联系。8.上层滞水的特点?(1)分布近地表。(2)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为蒸发和向隔水底板边缘下渗。(3)动态变化显著。(4)极易受污染。2.潜水有哪些特征?(1)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通。(2)潜水的补给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泉、泄流、蒸发等。(3)潜水的动态受季节影响大。(4)潜水的水质取决于地形、岩性和气候。(5)潜水资源易于补充恢复。(6)潜水易受污染。3.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揭示哪些水文地质信息?(1)潜水面形状。(2)潜水流向。(3)潜水面坡度。(4)潜水面的埋藏深度,判断地表水、泉与潜水等的关系。(5)定性反映潜水含水层的厚度和渗透性。1.叙述达西定律并说明达西定律表达式中各项物理意义?Q=Kwh/L=KwI式中:Q——渗透流量;m3/sw——过水断面;h——水头损失(h=H1-H2,即上下游过水段面的水头差);I——水力坡度;L——渗透途径;K——渗透系数。m/s2.何为渗透流速?渗透流速与实际流速的关系如何?水流通过整个岩石断面(包括颗粒和孔隙)的平均流速。渗透流速等于实际流速乘以有效孔隙度。3.有效孔隙度与孔隙度、给水度有何关系?(1)有效孔隙度小于孔隙度。(2)由于重力释水时孔隙中还保持结合水和孔角毛细水乃至悬挂毛细水,所以有效孔隙度大于给水度。(3)对于孔隙大的岩石三者近似相等。4.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影响渗透系数的因素:岩石的孔隙性和水的物理性质。岩石孔隙越大、连通性越好、孔隙度越高渗透系数越大;水的粘滞性越小、渗透系数越大。11.简述利用库尔洛夫式反映水的化学特点的方法?将阴阳离子分别标示在横线上下,按毫克当量百分数自大而小顺序排列,小于百分之十不予表示。横线前依次表示气体成分、特殊成分和矿化度,三者单位均为g/L,横线以后字母t为代号表示以摄氏度的水温。2、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a.两者的共同点:突破了把单个含水层作为功能单元的传统,力求以系统的观点去考察、分析与处理地下水体。两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出发,但却都揭示了地下水赋存与运动的系统性(整体性)。c.两者的关系:①通常,一个大的含水系统可以包含若干个流动系统②两者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子系统——分层次的:子系统是不同、大的系统是一致的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气象因素主要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