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湄潭县农牧局向明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一、水稻水分管理(一)水稻的需水规律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水稻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40%。在高产栽培中,以这一时期采取间歇灌溉方法最好。灌一次浅水(2-3厘米),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使每次灌水之间有一个较短的间歇阶段。每次间歇期的轻搁田对稻穗的发育、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均无影响。可根据经验掌握间歇期土壤湿度,以表土湿润,用手按可见指印为标准,此时土壤持水量约为90%左右。采取间歇灌溉方式,一是能满足湿度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二是能促根保叶,改善株型,避免徒长;三是能提高根系活力,扩大根群,保证营养物质的运输通畅;四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幼穗生长发育。水稻孕穗期是最怕干旱的时期,这一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这一时期如遭受干旱缺水,将对穗型造成严重伤害。孕穗期受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最易受阻,花粉粒发育不正常,导致不孕,有的退化成畸形颖花,最终不能增加结实粒数。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水层灌溉,搞好抗旱,防止受害减产。(四)水稻抽穗后的水分管理水稻抽穗杨花后,茎叶生长结束,同化产物主要用于充实籽粒。此时的水分管理,主要为了延长根、茎、叶的功能期,提高群体净同化率,使生产和贮藏的有机养料顺利转运到籽粒中去,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抽穗始期,田中灌浅水,结合追粒肥,使抽穗快而整齐。因为此期茎叶繁茂,又值抽穗杨花,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要实行浅水灌溉。此期保持水层,还有利于调节田间温度,有利于开花授粉,有利于早稻减轻花期高温伤害,晚稻可保温护苗。灌浆期采用湿润灌溉,保持田面干干湿湿直至黄熟期断水。因为抽穗期前后田间多数保持水层,土壤通透性变差,氧气不足,影响根系活力,易于早衰,但灌浆结实期又不能缺水,实行间歇灌溉,使稻田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就可以较好地协调这一矛盾。但断水切不可过早,以免影响粒重和结实率。只有到了黄熟期,水稻生理需水下降,收割前5-7天排水落干,以促进成熟,并便于收获和干燥。二、水稻的施肥管理(一)土壤养分的供给。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冲积土或湖积土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就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根据再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根据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1/2-1/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较大。(二)肥料利用率。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所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做基肥与化肥做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三)施肥量的计算。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用率,按下面的例子进行估算。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550公斤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公斤,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200公斤,就需要施4公斤纯氮(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按氮肥的利用率35%计算,大致需要施11.4公斤纯氮。然后在根据各种氮肥的含氮量进行折算,确定各种氮肥的施用数量。磷肥(P2O5)的施用量早稻约为纯氮的一半,晚稻约为纯氮的40%,钾肥(K2O)的数量则与纯氮相当。(四)基肥和追肥从水稻吸收养分累计的趋势看,拔节期以前将吸收总量的60%以上,从移栽到拔节,一般是一个月左右。这段时期是水稻增长营养器官、发生分蘖,为水稻高产奠定基础的时期,所以在水稻生长的早期必须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从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看,生育前期气温低,肥料分解慢,在施用绿肥或农家肥做基肥的情况下,前期土壤养分较难满足早生快发的要求;生育后期如气温不高,肥料分解慢,如基肥与追肥用量不充足和分配不恰当,则后期也容易发生缺肥现象。再从肥料性质来看,有机肥料大多都是绿肥、猪牛栏粪、土杂肥,这些肥料的特点是分解慢,肥效长,营养元素种类多,而单种元素含量低。为提高肥效,应在插秧前整地时施下,与土壤充分拌匀,使肥土相融,以利于肥效的提高。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施足基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条件。基肥约占总用肥量的50%,基肥追肥各一半。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选用的杂交稻组合、土壤肥力状况及气温的不同来灵活掌握。基肥与追肥是相互关联的,基肥施得多,追肥可少施,应根据各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合理搭配、科学施用。(五)施肥量水稻生育后期往往容易发生缺肥现象。所以既要重施基肥,保证营养正常生长,促进早生快发,争取有较多的有效分蘖,又要重视后期穗肥和粒肥的施用,力求穗大粒多、粒饱,提高产量。有机肥、磷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全做基肥,化肥中的氮施用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2:3,钾肥施用比例为基肥和穗肥各一半,一般要达到550公斤亩产量,需要每亩施用750-1000公斤猪牛栏粪或40公斤复合肥做基肥。水稻移栽后经5-7天可长出新根,应及时追施分蘖肥,以促进新叶快速生长和促进分蘖;分蘖肥宜早施,不宜晚施重施,旱育秧生根能力强、分蘖早,一般在移栽5天后进行,雨天及露水未干时不应施肥,以免叶片粘上化肥后烧苗,用量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同时可在尿素中加入水田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在水稻有效分蘖基本停止后,为巩固有效分蘖,提高每穗粒数实现高产,应重视穗肥施用,一般亩用5-8公斤尿素加10公斤钾肥。三、病虫害防治管理分蘖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分蘖盛期植株密度大、田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我县重点要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这两虫两病,稻瘟病可用三环唑、稻瘟灵等,稻纹枯病可用多菌灵、井冈霉素等,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可用吡虫啉、毒死蜱、阿维菌素等。在水稻破口期要抓好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防治稻瘟病可用三环唑、防治稻曲病可用井冈霉素和多菌灵、防治稻飞虱可用吡虫啉。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