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钻蛀性螟虫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4班1307101112欧辉钰•我国稻区水稻钻蛀性螟虫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褐边螟、台湾稻螟均属鳞翅目。•稻蛀螟皆以幼虫蛀入稻株茎秆中取食组织,致使苗期、分蘖期呈现枯心苗、孕穗期成为死穗苞,抽穗期出现白穗,黄熟期成为虫伤株。•二化螟、大螟还可在叶鞘内蛀食,形成枯鞘。简介为害症状枯鞘枯心白穗分布二化螟国外分布东南亚和印度、埃及等;我国分布北达黑龙江克山县,南至海南岛,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的主要稻区。三化螟国外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日本南部。我国南方稻区皆有分布,北方已达北纬38°,以沿海和长江流域平原稻区受害重。食性•二化螟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蚕豆、油菜等。•三化螟是专食性昆虫,在我国广大稻区,水稻是其唯一食料,仅个别地区曾报道它可取食野生稻并可在其上越冬。三化螟生活史与习性三化螟分布长江流域发生带该带以单季稻为主,部分地区双季稻和籼、粳稻并存,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发生。三化螟以3代为主。三化螟分布•南岭发生带(广西、广东、湘南、赣南等地)该带以双季稻为主。三化螟为优势种群,一年发生4-5代。云贵高原发生带三化螟一年发生3-6代海南热带发生区以海南岛为代表,属热带气候,水稻一年种植2-3季,三化螟一年发生6-7代习性特征•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春季气温达16℃时,化蛹羽化飞往稻田产卵。•越冬前体内含水量降低,脂肪量增加,体液变绿。随着气温的降低而向茎下钻行,蛀入土表稍下的茎节内,或吐丝附着在地下茎的内壁上,做丝隔保护自己,在其内越冬,丝隔可多至7、8层。越冬过程中体内脂肪量减少、含水量上升。极少数未及茎基而被收割留在稻草中的幼虫次年2月前都会干死。危险生育期螟蛾夜晚活动,趋光性强,特别在闷热无月光的黑夜会大量扑灯,产卵具有趋嫩绿习性,水稻处于分蘖期或孕穗期,或施氮肥多,长相嫩绿的稻田,卵块密度高。刚孵出的幼虫称蚁螟,从孵化到钻入稻茎内需30~50分钟。蚁螟蛀入稻茎的难易及存活率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关系:水稻分蘖期,稻株柔嫩,蚁螟很易从近水面的茎基部蛀入,还有,孕穗期稻穗外只有1层叶鞘;孕穗末期,当剑叶叶鞘裂开,露出稻穗时,蚁螟极易侵入,其他生育期蚁螟蛀入率很低。因此,分蘖期和孕穗至破口露穗期这两个生育期,是水稻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转株为害•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一生转株1-3次,以3龄转株最盛,每次侵入一株新稻株必定造成“断环”。(注:断环指幼虫在在叶和茎节部位作“环状切断”咬断大部分维管束。)•转株多在蜕皮后不久,以夜间转株多,方式有多种,以负叶囊的最普通。气候对三化螟发生的影响•气候因素对越冬有效虫源基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春季越冬螟虫临近化蛹至羽化时期,我们常称为“生理转换期”。在这个时期,幼虫体内代谢作用旺盛,脂肪大量消耗,呼吸耗氧量大增,这与气温的突然升降有很大的关系,极易引起幼虫和蛹的死亡。•在年中各世代发生过程中,台风雨和洪水对螟虫的发生数量的影响较大。夏秋间台风暴雨后,稻田受浸,稻株内的幼虫和蛹会大量死亡。•气候对卵的孵化和蚁螟的侵入率也有影响,温暖多湿,有利于蚁螟孵化和侵入稻株,持续42℃高温或17℃以下低温超过3小时卵不能孵化,相对湿度在60%以下亦不能孵化。气温超过40℃,蚁螟侵入率低,侵入后气温和水温高,枯心苗内的幼虫易死亡。二化螟生活史与习性•二化螟在我国各地每年发生代数因地理纬度与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越高,年有效积温越少,二化螟年发生代数则越少。•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代,由北往南递增,北纬44°以北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年发生一代,浙江地区3-4代,海南岛5代。在地势复杂的云贵高原地区,因受海拔高度和温度的影响,发生2-4代。•水稻栽培制度也能影响二化螟的发生代数。•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菱草及杂草中越冬。越冬幼虫力强。越冬幼虫体外无茧,稻茎上无丝隔,活动力强,环境不适即可迁移。到春季在稻桩中越冬的未成熟幼虫(4-5龄),还会爬出转移蛀入麦类、蚕豆、油菜的茎秆内为害,并在茎秆内化蛹成蛾。•化蛹起点温度比三化螟低,春季气温达到11℃,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习性和飞行力与三化螟相似,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雌蛾喜在叶色浓绿及高大粗壮的稻株上产卵,故杂交水稻受害程度重于常规品种。幼虫•蚁螟孵出后,一般沿稻叶向下爬行或吐丝下垂,从叶鞘缝隙侵入,或在叶鞘外面选择一定部位蛀孔侵入。二化螟侵蛀水稻能力比三化螟强,圆杆期侵入率也较高,抽穗成熟期也能够侵蛀为害。•它以幼虫蛀茎危害,侵害水稻时,初孵幼虫首先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破坏叶片的输导组织,造成枯鞘,然后,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开始蛀食心叶和茎秆,并由群集危害变为分散转移危害。由于水稻生育期不同,危害症状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前期,被害水稻形成枯心苗,水稻生长后期则形成枯孕穗、白穗(俗称白鞘)和虫伤株。枯心苗和白穗对水稻的产量损失主要是减少每亩有效穗数,虫伤株对水稻的危害则是明显降低千粒重和增加空瘪粒,受二化螟危害后的水稻还易引起倒伏,造成减产。蛹•蛹期生理转化旺盛,耗氧量大,灌水浸淹,会引起蛹大量死亡,可利用这一点,在幼虫即将化蛹时,结合水稻生长需要,先排水降低水位,使幼虫在稻株基部化蛹,然后再灌水,可使大部分蛹淹死。发生与环境关系•气候春季低温多雨,越冬螟虫化蛹和羽化延迟,发生量减少。反之,春季温暖干燥,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会提前,发生量增多。越冬场所过于干燥,对螟虫不利,不仅会推迟化蛹,而且有致死作用。夏秋季台风暴雨、稻田受浸,稻株内的蛹和幼虫会大量死亡。在螟蛾和蚁螟盛发期,暴风雨亦有抑制作用。短日照是诱发二化螟、三化螟滞育的主要因子。发生与环境关系•食料水稻是影响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的机器重要的环境因素。螟害程度的轻重,一是取决于螟虫的数量,二是取决于水稻的危险生育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期是否与螟虫高峰期相吻合。若两者相吻合,螟害发生严重。发生与环境关系•栽培制度水稻栽培制度(包括水稻茬口、品种布局、栽培方式和栽插期)与水稻螟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有密切关系,具体体现在凡是使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与螟虫盛孵期相遇、种植结构复杂、布局混乱,为螟虫提供过渡桥梁田的耕作类型,螟虫种群数量大,水稻受害重。三化螟由于食性单一,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发生与环境关系•天敌螟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对抑制其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捕食性天敌:青蛙、蜻蜓、步行虫、隐翅虫、虎甲、蜘蛛、鸟类等。寄生性天敌:各类寄生蜂、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水稻螟虫的防治,应根据螟虫的发生规律和水稻栽培制度及生长情况,采用防、避、治的综合治理措施。药剂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ⅰ.消灭越冬虫源,压低虫口基数,控制第一代螟虫发生量。ⅱ.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ⅲ.人工防除及设置诱杀田。ⅳ.化学药剂防治ⅴ.生物防治谢谢大家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