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解释生化需氧量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解释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2.凯士氮;总氮。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凯士氮:有机氮与氨氮之和被;总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总量就是。含氮化合物的转化:经氨化过程和硝化过程。3.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P9)4.绘图说明河流的氧垂曲线(P38)5.解释自由沉降及去除率分析;絮凝沉淀;成层沉降自由沉降:当悬浮物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絮凝沉淀:当悬浮物浓度约为50-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的粒与质量逐渐增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成层沉淀:当悬浮物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下称。6.解释沉淀池表面负荷的意义;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沉淀池表面负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m/s)q0的计算公式q=Q/A7.理想沉淀池原理理想沉淀池原理:假设条件①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作等速流动,水平流速为u,从入口到出口的流动时间为t②在流入区,颗粒沿截面AB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平流速。③颗粒沉淀到池底即认为已被除去。8.沉砂池的作用与类型,各类沉砂池的特点沉砂池的作用: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类型:①平流沉砂池:优点:截留无机颗粒效果较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缺点:沉砂中夹杂约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②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沉砂池的缺点,使沉砂中有机物含量低于10%③多尔沉砂池:可以使沉砂中有机物含量低于10%,采用有机物回流降低其含量④钟式沉砂池: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砂粒沉淀,有机物随水流带走,调整转速可达最佳沉砂。7.沉淀池有几种型式,各类池型的特点,设计要点8.浅层沉降原理:池长为L,池深为H,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的沉淀池中,在理想状态下L/H=V/u0,所以在池长不变,水平流速也不变的情况下,池深H越浅,可被去除的悬浮物颗粒也越小,沉淀效果越好。8.说明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①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即被池水稀释,固体浓度降低,形成絮凝区,絮凝区上部是清水区,二者之间有一泥水界面②絮凝区下层是成层沉降区,此区内固体浓度基本不变,沉速也基本池型优点缺点适用条件平流式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施工简单,造价低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单独设排泥管单独排泥,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锈蚀适用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竖流式排泥方便,管理简单;占地少池子深度大,施工困难;对冲击负荷及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差;造价较高;池径不宜太大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辐流式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简单;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不变,絮凝区中絮凝情况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层沉降区中泥花的状态、大小和沉速。③靠近池底形成污泥压缩区,压缩区与成层沉降区之间有一明显界面,固体浓度发生突变,澄清能力与絮凝能力与池面积及污泥性质及泥斗容积有关。9.活性污泥的组成;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活性污泥的组成:活性污泥由下列四部分物质组成:①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②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③由原污水带入的惰性有机物质④由污水带入的无机物质。生物絮体的形成机理:曝气池内有及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到某种程度时,细菌增殖速度低下或停止,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衰增殖期后段,运动性能减弱,动能很低,受范德华力影响,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菌体互相碰撞,互相结合,形成絮凝体,絮凝体形成后与其他细菌结合,扩大同时絮凝体之间也互相结合,最后形成较大的生物絮体;在此过程中,一些微生物分泌的胶体物质的吸附与黏接性能,也促进了絮体形成。9.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1)适应期。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后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2)对数增长期。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增值速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减速增殖期。微生物大量繁殖,营养物质被大量耗用,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度慢,几乎与细胞衰亡速度相等,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趋于稳定。本期末端,由于微生物增殖数抵不上衰亡数时,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内源呼吸期。营养物质继续下降,开始利用体内物质进行内源代谢。多数细菌进行自身代谢二逐步死亡,只有少数细胞继续裂殖,活菌体数大为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综述,决定微生物活体数量和增殖曲线上升、下降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多寡。10.解释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掌握微生物代谢模式图(模式图P101)活性污泥反应过程实质是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利用的过程。①初期吸附去除,活性污泥有很大的表面积且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当其与污水接触时,在较短时间内,污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以去除②微生物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10.活性污泥反应主要影响因素(1)营养物质平衡,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某些生长素充分(2)溶解氧含量充足但不宜过高(3)PH值(6.5-8.5)(4)水温(5)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生理活动有抑制作用的某些无机物及有机物质。11.解释混合液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龄、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SVI混合液浓度MLSS: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混合液挥发性悬浮物固体浓度MLVSS: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与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污泥容积指数SVI: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置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SVI=SV/MLSS12.解释BOD污泥负荷率、容积负荷率、污泥龄及计算公式BOD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物。负荷率Ns=F/M=QSa/XV[kgBOD/(kgMLSS×d)]Q:污水流量,m3/d,Sa: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BOD)的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容积负荷率:Nv=QSa/V[kgBOD/(m3曝气池×d)],单位曝气池容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BOD量。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θc=VX/△X13.解释剩余污泥量及计算公式;污泥龄及计算公式剩余污泥量:在曝气池内,在微生物新细胞生成的同时,又有一部分微生物老化,活性衰退,为了使曝气池内经常保持高度活性的活性污泥,每天排出相当于每天增长量的污泥量。剩余污泥量Qs=△X/fXr,△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f约为0.75,Xr:回流污泥浓度14.解释微生物的总需氧量计算公式包括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自身内源代谢两部分15.莫诺方程、劳-麦方程的形式及应用(p114)16.污泥的表观产率系数实测所得微生物增值量,实际上没有包括由于内源呼吸作用而减少的那部分微生物质量,也就是微生物的净增值量,这一产率称为表现产率17.解释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运行方式: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回流污泥液同步注入。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流出持外流入二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优点: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缺点:曝气池首端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因此,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高;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吻合适应,在池前段可能出现耗氧速度高与供氧速度的现象,池后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象;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18.解释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运行方式:污水和经过再生池充分再生,活性很强的活性污泥同步进入吸附池,在这里充分接触30-60min,使部分呈悬浮、胶体和溶解性状态的有机污染物为活性污泥所吸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混合液继之流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水排放,污泥则从底部进入再生池,进行第二阶段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反应,活性污泥微生物并进入内源呼吸期,使污泥的活性得到恢复,在其进入吸附池与污水接触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吸附的功能。优点:(1)污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内接触时间较短,因此,吸附池的容积一般较小,而再生池接纳的是已排出剩余污泥的回流污泥,因此,再生池的容积也是较小的。吸附池与再生池容积之和,仍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容积。(2)对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缺点: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和不易处理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含量较多的污水。19.解释完全混合池的运行方式及优缺点运行方式: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混合液充分混合,可以认为池内混合液是已经处理而未经泥水分离的处理水。优点: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特别是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可通过对F:M值的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在处理效果相同的条件下,负荷率较高与推流式曝气池;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低于推流式曝气池。缺点: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动力低下,活性污泥易于产生膨胀现象;处理水水质低于采用推流式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法系统,20.绘图说明传统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池的各自BOD降解曲线绘图说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的运行特点运行方式:间歇式运行,分为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五步。工艺特点:(1)不需设污泥回流设备,二次沉淀池,建设费用低(2)一般不设调节池(3)SVI值较低,不产生污泥膨胀(4)可以进行脱氮除磷(5)处理水质优于连续式21.氧化沟的类型及运行特点a.卡塞罗氧化沟,特点:多沟串联,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组成。b.交替工作氧化沟,特点:池体串联运行交替作为曝气池,处理水质优良,污泥稳定。c.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特点:两座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交替回流污泥d.奥巴乐型氧化沟,特点:椭圆形同心沟渠,污水由外渠道中心沟渠进入二沉池e.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特点:二沉池建在氧化沟内。22.解释氧转移的双膜理论;根据氧转移公式解释如何提高氧转移速率双膜理论:气液两相接界存在处于流层状态的气膜和液膜,在共外侧气相,液相主体为紊流,气体分子以扩散方式从气相主体穿气膜和液膜进入液相主体;气液相主体处于紊流,浓度基本均匀,不存在传质阻力,阻力仅存在气液两膜中;气膜中存在氧的分压梯度,液膜中存在浓度梯度,她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氧难溶于水,通过液膜的转移过程的控制速度。如何提高氧转移速率:提高氧总转移系数Kla;提高界面溶解氧浓度Cs值dC/dt=KLa(Cs-C)(1)提高KLa值。需要加强液相主体的紊乱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2)提高Cs值。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如采用纯氧曝气、深井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