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永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3.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①提高行政效率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D.现实主义5.“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不能说明A.临安城市商业发达B.临安夜市、早市相连C.政府加强管理商业D.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6.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冀鲁边区河间、青县、沧县等地转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1940年春天,回民支队开往深南一带(河北省衡水市深县以南),在石德铁路沿线与敌周旋作战,率领回民支队在康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回民支队取得伏击战的胜利,对其作用评价恰当的是A.有利于缓解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B.反映了党正确领导下整风运动的积极影响C.反映了少数民族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D.体现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军民基本的运动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阵地战的方针7.薛福成说:“中国地博物阜,迥异诸国。前此善通有无者,有徽商,有晋商,有秦商,皆以忠实为体,勤俭为用,亦颇能创树规模,相嬗不变者数世;而于积寡为多,化小为大之术尚阙焉。”该观点所指出的中国古代商帮的局限性是A.国内市场狭小B.讲究忠实勤俭C.未能实行规模经营D.缺乏股份公司模式8.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9.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A.代议制民主B.总统制政体C.两党制特色D.联邦制机制10.“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D.分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11.《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12.“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3.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14.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15.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谚语或对联反映的相关史实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伏尔泰分权制衡思想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A.1个B.2个C.3个D.4个16.下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洋纱输入中国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B.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17.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意在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18.沈志华教授在《中苏关系史纲》中说:“社会主义阵营两国交好,就好到不分你我,两国交恶,就恶到你死我活,”“就其原因,是国际主义理念与民族主义追求之间的矛盾……阵营内部领导与被领导的原则与各国享有平等权利的原则之间的矛盾。”根据这一分析,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不包括A.被意识形态掩盖的国家,民族利益冲突在两国外交蜜月过去后凸显B.苏联“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企图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原则发生冲突C.外交上逐渐走向务实的中国政府,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激怒了苏联D.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阵营领导权的问题上分歧严重19.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促使不列颠市场诞生的原因不仅是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政治合并,也不仅在于取消林立的税卡,狂热地开凿运河和利用海上交通,更大的原因是商品的洪流不断流向伦敦或从伦敦流出,使伦敦变成巨大的,要求大量血液供应的心脏,它把自己的搏动节奏传到各地,打乱一切,又使一切归于平静”对布罗代尔的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业大都会发展的需要是全国市场统一的动力B.商业大都会对各地的辐射为全国经济交流提供了统一标准C.布罗代尔描述的这一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后D.城市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0.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一言论A.基本上反映了当时苏俄的经济探索B.设想在中国进行新经济政策的实验C.证明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是对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21.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促使英国不断调整国内移民法律的原因是A.无产阶级的斗争B.启蒙运动的深入C.工业革命的发展D.选举制度的改革22.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23.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缺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4.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它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5小题23分,26小题16分,27小题13分,共52分)25.(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部分)一览表成员占全国人口占国民收入年代穷人数目年代工人工资下降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2%36.5%1855年85(万)1857年15—20%1856年87(万)普通群众80%上40%1863年109(万)1866—1867年10—20%1866年130(万)——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权益。——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四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材料五“新加坡经验”的缔造者李光耀曾留学英国,所谓“新加坡经验”的头在英国。李光耀从英国学到了三样东西。他对这些西方经验做了东方式的改造。第一,法治精神。李光耀在英国学习法律,接受了西方的法治思想。他的严刑峻法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新加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廉洁。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涣散和“失败”相比,新加坡是相当安定和安逸的。当然,这种模式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因素,大至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小至颇具特色的新加坡鞭刑。第二,费边主义。费边主义弃革命而取渐进式变革道路,英国是一个300多年没有发生革命的国冢。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