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及演变五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狩猎时需要互相交流来捕获更多的猎物,逐渐产生了人类特有的语言。为了计算收获的猎物,聪明的他们在木头上划痕然后根据痕线的长短数量粗细记事,时间长了,痕迹多了,这些痕迹代表的意思也变得不大明了,于是智慧的祖先们就在绳子上打结计数或传达信息,称为结绳记事;后来人们又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我们称之为契刻记事,逐渐的他们使用的一些简单符号就固定的表示各种事物了,这便形成了最初的汉字。这些汉字大都是模仿事物的形状而成,比如太阳的表示就是(),后来,王室的人对一些大事用烧兽甲或龟甲占卜吉凶,并把占卜的结果记录在甲骨上,即为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最古的成型文字。由于祭祀的需要,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字--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文字,所以又称钟鼎文,金文笔画相对于甲骨文较为统一,且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字形不一,常存在一字多形,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政策,取消其他六国的文字,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形成了小篆。在小篆之后,秦朝又有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隶书起于秦朝,兴于汉朝。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作为书法艺术,它打破了原来篆书单一用笔的局限,而有了十分丰富的变化.隶书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逐渐演变出了一种新的字体楷体。楷体兴盛于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字体,相对应隶书更趋于简化,横平竖直。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草书难于辨认,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行书,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要比楷书高。草书也是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是为了书写简便,它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草书的艺术性很高,但实用性相对不足。文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传播信息,字体的造型既可以使文字更概括、生动、突出的表达它的精神含义,同时又能使字体本身更具有视觉传达上的美感,所以说中国的汉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风韵。人类最大的财富就是思想文化,文字是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和信息交流工具,有了文字人类才算有了真正的文明,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因此通常我们说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