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房子的特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汉族房子的特点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样式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六)苗族云南的苗族居住较为分散,全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两个州和昭通市。由于长期分散居住,苗族的住房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在苗族人数众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及河谷地带,其住房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而在山区多为灵活多变的吊脚楼,有的甚至是“叉叉房”。开远苗族农户绝大部分居住的房屋是土木结构瓦顶或土木结构石棉瓦房,昭通苗族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叉叉房”。苗岭山区的苗族民居,室内装修别具一格,一般以几何纹样为主,装饰重点在入口、退堂、门窗、吊柱等处。(七)回族云南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滇南和滇中四大片区,其中9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及内坝地区,少部分居住在山区,云南回族有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几百年来,回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即使在汉族或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围圈中也始终未被同化,其建筑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庙宇式四合院样式。回族多习惯围清真寺而居,其民居庭院布局呈封闭式内向性,善于利用建筑空间,使房屋各部分既连接又延伸,相互渗透和呼应,庭院空间具有围而不死、封而不闭的特点,清洁卫生和环境优美是回族民居的共同特点。在回族较为集中的村寨,其住房被称为“三方四合院”,居住在云南傣族中的回族也住竹楼草房,但居住习俗和傣族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八)傈僳族傈僳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怒江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丽江、迪庆、保山、德宏、临沧等地。傈僳族一般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只有少量居住在坝区。村寨大部分建在近水靠山的向阳坡上,村寨大多以同一氏族和部落组成,血缘氏族是构成村落的核心,即便同一村寨有不同血缘氏族杂居的,也必须以一个血缘氏族为主。傈僳族的住房过去以竹木结构、土木结构为主,现已有砖木、砖混结构。建筑种类主要有木楞房、石片顶房、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和砖混结构等。木楞房的特点是冬暖夏凉,适宜于山区气候变化大的环境,且具有抗震防灾的功能。它可以再山坡上随地形建造,一个村寨的房屋连成一片,空间布局和谐完美,错落有致。(九)拉祜族拉祜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80%分布与普洱、临沧两个市,其余分布在西双版纳、红河、玉溪等地,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单一民族自治县。拉祜族传统的住房为干栏式木桩斜顶楼房,部分为土掌房和竹木结构的低矮草房,建于向阳的平坡上。拉祜族的干栏式小楼,楼的形状有方形的,有圆形的。此外,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澜沧县原糯福区一带,拉祜族聚居的自然村内的住房多是称为“底页”的大家庭公社集体居住的大房子,占地近百平方米。这种大家庭成员共同居住的大房子,主要供家庭成员农闲时或举行节庆活动时居住。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祜族的“底页”逐渐解体,由个体家庭居住的竹楼已成为拉祜族人民居住的主要形式。(十)佤族云南的佤族主要聚居在沧源、西盟两县,双江、孟连、澜沧、镇康等县也有分布,主要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佤族长期生活在山区,逐渐创造出了适应山地居住的干栏式和落地式竹楼。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木料、茅草等,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建筑,座楼在亚热带的山野丛林里,风格古朴、粗犷,具有浓郁的原始韵味。红河境内的佤族,住房以瓦房为主,有部分叉叉房、草房和钢筋水泥房,还有部分石棉瓦房。(十一)纳西族云南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丽江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永胜、宁蒗、香格里拉和德钦等地。生活在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民居多建在平坝、河谷或半山区等环境宜人的地方,坝区的纳西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三房一照壁”是纳西族住房的主要特点;山区的纳西族民居样式是井干式木楞房,宁蒗县永宁地区的纳西族至今仍居住在这类木楞房中。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丽江古城的四方街最具有代表性,此外,纳西族民居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无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一般用于吃饭、会客等。纳西族还重视院内装饰,图案雕刻精细,题材丰富,形象栩栩如生。(十二)瑶族云南是瑶族人口仅次于湖南和广西的省份,我省的瑶族主要分布于富宁、金平、河口、麻栗坡、广南、勐腊、元阳、绿春等县。历史上瑶族迁徙频繁,住房十分简陋,多为“人”字形棚舍,以茅草作顶,甚至居山洞,人畜同舍。随着经济发展,居住才相对稳定,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瑶族房屋建筑因地而异,形式多样。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居住在平原地区的瑶族,住房与壮、汉住宅相同,多为土木结构或泥木结构;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布局,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民族风格独特。(十三)藏族云南的藏族主要聚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等县,丽江、洱源、贡山、宁蒗、大理等县市也有分布。各地藏族民居的样式与风格,与地理环境、历史和宗教关系密切,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高原地带多为土木结构或木结构楼房,河谷地带的多为纯藏式土墙平顶碉房。藏族的住宅主要是二层或三层的土墙碉楼式建筑,墙厚楼高,下层关牲畜,二层住人,三层为佛堂,屋顶为晒场,房角设一香台,每天以燃香柏求平安。设于二层室中的火塘是炊饮之所,也是待客之处。藏家人出入、住、坐、言语,对长者、客人都有一套礼仪。(十四)景颇族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德宏州境内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五县市,其余的散居于怒江州和临沧市的耿马县等地。景颇族因生活在山区,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茅屋和瓦房,茅屋呈长方形,屋顶为双斜面,整个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牲畜。房屋为长廊形,一端开有房门,进门后有一条过道。房间里有一根木柱,大小粗细不一,木柱在景颇族是财产和势力的标志。住房分为三至十间不等,各间房有门无窗。屋内设有火塘,用于煮饭烧茶,地上铺上竹篾席作寝榻。景颇族的村寨由一座座竹楼组成,树木苍翠、环境优美,别具一番风情。(十五)布朗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县,其余散居于临沧市、普洱市和保山市境内。布朗族村寨多建在险峻幽深的大山之间,选址的主要条件是方便种地。因此,大多数布朗族村寨的房舍顺山坡密集建盖,村民聚寨而居。布朗族的住房是类似傣族的一楼一底的干栏式竹楼,为竹木结构,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杂物。临沧、保山一带的布朗族住宅属于土木结构的双斜面平房或两层楼房,用茅草盖顶,四壁用土基筑墙。现在,布朗族传统的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各式瓦房已经非常普遍,竹楼建筑也大多以瓦铺顶,室内窗明几净,摆放着各种家具。(十六)布依族云南的布依族主要聚居于曲靖市的罗平、师宗、富源等地。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竹木掩映,层叠而上。布依族的传统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楼,现多改为木石料平房或“吊脚楼”。一般以两层的楼房居多,但也有双斜面顶的草房或瓦房,半楼房和平房。罗平县八达柯的少数村寨仍保留了过去布依族三层楼房的建筑形式,即底层饲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存放东西。半楼房多是依山势的斜坡修建,有的后半部为平房,前半部则是楼居;有的则是右半部系平房,左半部为楼房。有的地区还保留了在住房南面或前后侧面用当地特产的风尾竹铺建供凉晒作物或衣服的阳台,与傣族地区很相似。(十七)普米族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北部,分布于怒江州的兰坪县和丽江市的宁蒗、玉龙、永胜等地,与汉、白、纳西、藏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普米族的村寨一般建在有松林的半山缓坡地带,以血缘的亲疏关系各自聚族而居,通常二三十户为一村,村寨之间距离很近。各家又自成院落,互为邻里。住房称为“木楞房”,墙壁用原木堆叠而成,木板铺成“人”字形双斜面屋顶。屋顶木板可拉动,四角竖圆柱,中央立一根大方柱,叫“擎天柱”,被认为是神灵所在地。普米族的房门外都悬挂着牛羊的骨头,据说这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同时也具有驱邪镇鬼的作用。(十八)阿昌族阿昌族是云南最早的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大部分聚居在德宏州的陇川、潞西等县,其余分布在盈江、龙陵等县。无论是山区或坝区,阿昌族的住宅,皆建造为土、木、石结构的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正屋住人,厢房楼上堆放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楼下关牲口。木头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都喜欢在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阿昌族村落一般以上傍水,房屋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十九)怒族怒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和兰坪等县,此外德宏州的维西县也有少量怒族分布。怒族的住房最早以岩洞草棚、茅草房居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怒族的住房形式逐渐增多,其中包括“千脚落地房”、木柱房和石头房。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两种,在木桩上铺设木板或竹篾席建成。福贡和泸水县的怒族住竹篾房,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一般都为两间,外间待客,并设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铁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烧饭之用;内间为主人卧室及储藏粮食,楼下堆杂物或关牲畜。(二十)基诺族基诺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这里原始森林密布、雨量充沛,防雨隔热、建盖简易的干栏式竹楼是他们住房的主要形式。竹楼多用木架支撑、茅草盖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者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见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房屋通常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牲畜和打扫卫生的地方。基诺族龙帕寨的大房子居住形式,集中反映了父系大家族的特征。(二十一)蒙古族云南的蒙古族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其余散居在文山、红河、普洱等地。云南的蒙古族大都居住在边远的山区,这里没有奔驰的骏马,也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他们远离大草原,来到山高水远的云南,并保留着特征较多的民族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通海县境内的蒙古族住房早已没有了蒙古族传统建筑----圆形穹苍顶蒙古包的痕迹,住房基本汉化,一般为土木结构瓦房,三间开。居住在石山区的蒙古族建筑讲究石料的选择,石工注重雕琢;屋檐下会刻有云朵图案,象征着大草原的蒙古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二十二)德昂族德昂族为云南独有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市的镇康县,其余散居于盈江、瑞丽、陇川、保山、耿马等地。和云南的许多民族一样,德昂族喜欢居住在干栏式竹楼中。这种竹楼多用木料做框架,其他分部均用竹子作原料,房顶覆盖茅草。长期以来,竹楼是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宏等地是一户一院式的正方形竹楼;镇康地区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内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室。近年来,竹楼建筑有所改变,部分德昂族的住宅与附近汉族的平房一样,多家同住的大竹楼已被一家一院的小竹楼所代替。(二十三)满族云南的满族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普洱、德宏等地,虽然人口较少,但分布很广,全省大多数县市均有分布。云南的满族住房基本与本地汉族相同,昆明的满族院汲取东北本溪满族民居大院构建方式,同时又注入了昆明四合院建筑的大量元素,因此,当为两地民居建筑的完美组合。(二十四)水族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